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各种植物的资料大全 祁门县详细资料大全

火烧 2023-01-18 08:43:04 1057
祁门县详细资料大全 祁门县,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地处黄山西麓,与江西毗邻,是安徽的南大门,属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建县于唐永泰二年(公元766年),因城东北有祁山,西南有阊门而得名,是一个“九山半水

祁门县详细资料大全  

祁门县,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地处黄山西麓,与江西毗邻,是安徽的南大门,属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建县于唐永泰二年(公元766年),因城东北有祁山,西南有阊门而得名,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

各种植物的资料大全 祁门县详细资料大全

截至2018年,祁门县辖10个镇,8个乡。

截至2017年末,祁门县户籍人口18.7672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4.498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0532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5.1195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3.3262亿元,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9.4:38.9:51.7。按户籍人口平均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4410元。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祁门县外文名称:Qimen County别名:红茶之乡行政区类别:县所属地区:安徽省黄山市下辖地区:10个镇、8个乡政府驻地:祁山镇电话区号:0559邮政区码:245600地理位置:皖南与赣东北交接处面积:2257平方千米人口:18.7672万(2017年户籍人口)气候条件: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牯牛降、九龙池、龙池坡、橹溪湾火车站:祁门站(皖赣线三等站)车牌代码:皖J行政区划代码:341024 历史沿革,地名来由,建置沿革,行政区划,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植物资源,动物资源,人口,经济,综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社会事业,科技事业,教育事业,文化事业,体育事业,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人民生活,社会福利,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交通运输,交通,运输,风景名胜,著名人物,城市荣誉,

历史沿革

地名来由

祁门原为歙州黟县和饶州浮梁二县地,建县于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年),划黟县赤山镇和浮梁县一部设定祁门县。因城东北有祁山,西南有阊门而得名。

建置沿革

唐,建县后属歙州。 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属徽州。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徽州为路,属徽州路。至正十七年(1357年),改徽州路为兴安府,属兴安府。 明太祖吴元年(1364年)改兴安府为徽州府,属徽州府。 清因之。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存县,直属省辖。民国三年(1914年),本县属芜湖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复由省直辖。民国二十年(1931年)施行首席县长制,徽州首席县长驻歙县,兼管祁门。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安徽省第十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8月,本县属皖南行署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撤销皖南行署,本县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4月26日祁门解放,5月属徽州专区。1956年1月徽州专区撤销,本县改属芜湖专区。1961年4月重设徽州专区,本县复属徽州专区。1971年3月改专区为地区,本县属徽州地区。1988年元月,徽州地区撤销,新置黄山市,隶属黄山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18年,祁门县辖10个镇,8个乡。祁门县人民政府驻祁山镇。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称 341024100000 祁山镇 341024101000 小路口镇 341024102000 金字牌镇 341024103000 平里镇 341024104000 历口镇 341024105000 闪里镇 341024106000 安凌镇 341024107000 凫峰镇 341024108000 塔坊镇 341024109000 新安镇 341024200000 大坦乡 341024202000 柏溪乡 341024204000 祁红乡 341024205000 溶口乡 341024206000 芦溪乡 341024207000 渚口乡 341024208000 古溪乡 341024210000 箬坑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祁门县位于安徽南端。介于北纬29°35′—30°08′与东经117°12′—117°57′之间。东北与黟县接壤,东南与休宁县为邻,西北连石台、东至县,西南迄省境,与江西省毗邻。南北长74.8千米,东西宽59.9千米,呈枫叶形状,总面积为225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祁门县属皖南山区。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中山、低山、丘陵、山间盆地和狭窄的河谷平畈相互交织,呈网状分布。地势北高南低,黄山山脉自东北入境,主脉西至赤岭口。黄山支脉古牛大岗横亘于本县与石台县之间,主蜂古牛降海拔1728米。中部为低山丘陵,南部最低点倒湖仅海拔79米,相对高差达1649米。纵观本县地貌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降上风光中山地貌面积9.34万亩,占土地面积的2.8%。主要包括县境北部的大坦、古溪、彭龙、新安、箬坑等乡的全部或大部,山体均呈东北至西南走向,脊谷相间,雁行斜列,山体陡峻,坡度一般为30°至45°不等。并有较大面积的天然次生林、灌丛草被和人工林,黄壤、黄棕壤主要分布于此。低山地貌面积70.02万亩,占土地面积的21.3%。主要分布中山区外围,遍及全县各乡。山体较缓,坡度一般为20°至35°不等。有较为稀疏的次生林及人工林分布,水土流失严重,本县地带性土壤红壤主要分布于此。丘陵及山间盆地面积249.91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5.9%。主要包括金字牌区、祁山区、双平区的大部及闪里区、安凌区、历口区的一部。植被以人工植被、经济林和农作物为主,为本县农业区。部分植被破坏严重,覆被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本县红壤、紫色土、石灰(岩)土及水稻土主要分布于此。

气候特征

祁门县地处皖南山地多雨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是气候温和,日照较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通常是春季冷暖变化大,光照不足阴雨多;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集中易成洪灾;秋季偶有夹秋旱,白天气温高,早晚凉;冬季寒冷湿度小,多晴少雨易干旱。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祁门县金属矿产有铜、多金属矿、辉锑矿、钒、锰等矿化点。铜矿点有宕里、壁坑、湘东等地。湘东铜、毒砂矿化点无工业价值。壁坑因矿贫而停钻。三堡为多金属矿,成份有: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其中,铜总储量5388.6吨,铅1.31万吨,锌4.03万吨。箬坑多金属矿,成份有: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品位:铜0.91%,锌1.75%,铅0.17%。祁山镇西门有辉锑矿,储量2610吨,主要矿脉已于1959年采完。非金属矿有瓷石、石煤、石灰石、石棉矿。瓷石矿蕴藏量大,分布广,质地优良。石煤、石灰石主要分布于柏溪乡、赤岭乡,石棉矿在宕里。

植物资源

果类:猕猴桃、杨梅、草莓、山楂、柿、金钱梨、桃、茅栗、板栗。 淀粉类:橡子、葛根、蕨根。 纤维类:三桠、构树、棕榈、黄荆条、芭茅杆、芦皮、笋、蕨。 菌类:香菇、木耳。 油脂类:油桐、油茶、乌桕、山苍子、漆树。 药类:1985年县中药资源普查,植物药计173科、756种。其中木本231种,草本517种,菌类8种。统计671个品种的藐藏量1.43万吨,在所查出的895个品种中,属国家一类品种4个,祁门县有两个;属国家二类品种24个,祁门县有10个;安徽省要求普查重点品种68个,祁门县有47个;地区要求普查重点品种68个,祁门县有45个。名贵中药材有白术、黄连、天麻、杜仲、厚朴、辛夷花、石斛等。

动物资源

祁门县已发现野生动物253种,其中兽类48种、禽类137种、爬行类27种、两栖类16种、鱼类25种。属国家一类保护的动物有梅花鹿;二类保护动物有鸳鸯、白颈长尾雉、黑麂、短尾猴、猕猴;三类保护动物有白鹇、苏门羚、大灵猫、小灵猫、云豹、毛冠鹿、穿山甲、红嘴相思鸟、画眉、棕眉、水獭、麂、黄鼬13种。此外,珍贵动物有蕲蛇、乌梢蛇、眼镜蛇、大鲵(娃娃鱼)等。

人口

截至2017年末,祁门县总户数60468户,总人口187672人,其中男性96675人,男女性别比为1.06:1(以女性人口为100)。总人口中,城镇人口47258人,乡村人口140414人。常住人口15.97万人。城镇化率为51.7%,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09‰,比上年上升1.03‰;人口死亡率为9.23‰,上升6.68‰;自然增长率为1.85‰,下降5.56‰。

经济

综述

2017年,祁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4498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0532万元,增长2.0%;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51195万元,增长8.4%;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33262万元,增长7.7%。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10.4:38.2:51.4调整为9.4:38.9:51.7。按户籍人口平均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4410元,比上年增加3128元。 2017年全县生产总值 单位:万元 指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644989 7.4 第一产业 60532 2.0 第二产业 251195 8.4 第三产业 333262 7.7 农林牧渔业 62006 2.2 工业 206443 9.8 建筑业 44753 2.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77568 5.1 批发零售业 24804 6.0 住宿和餐饮业 27704 6.2 金融业 19505 10.6 房地产业 12159 6.8 营利性服务业 99602 14.0 非营利性服务业 70444 2.6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7760万元,同比增长14.4%,其中5000万元以下投资519276万元,增长28.6%。投资效果系数7.9%,比上年上升1.2个百分点。一、二、三产分别完成投资52292万元、140527万元和534941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0.3%、29.4%和11.4%,三次产业的投资比重为7.2:19.3:7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完成140527万元,比上年增加31893万元。 18个列入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95亿元,占年度计画的101.9%,同比增长6.9%;3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2亿元,占年度计画的101.5%,同比增长3.7%。黄山电器场效应管(一期)、祥源智慧型茶旅基地等项目建成投产,新老城区连线线延伸段、祁红综合大市场(一期)、环倒湖旅游公路等项目基本建成。11个列入市“双百会战”项目应急水源、曲坞休闲养生等项目全面提速。新区示范高中、祁红小镇建设等10个攻坚项目亮点突出。全年共储备项目282个,总计画投资114.6亿元,其中“三年行动计”项目储备库入库134个项目。 全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3427万元,增长7.1%。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7383万元,增长1.1%;上划中央收入14265万元,增长41.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3303万元,下降27.6%。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76008万元,增支9198万元,增长5.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增长7.6%,医疗卫生和计画生育增长21.1%,城乡社区事务增长13.2%,社会保障和就业增长7.3%,节能环保增长15.8%。全年财政民生支出142132万元,增支6028万元,增长4.4%,财政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80.8%。

第一产业

2017年,祁门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615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2006万元,增长2.2%。年末实有常用耕地面积6781公顷,下降0.5%。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03950亩,下降11.1%。其中粮食面积90875亩,下降15.4%,粮食总产量35930吨,下降14.7%;油料播种面积33562亩,下降11.6%,油料产量3113吨,下降14.6%;茶叶总产量6128吨,增长4%,水果产量1678吨,下降5.8%;蔬菜面积41827亩,下降6.4%,蔬菜产量41746吨,下降7.6%。生猪存栏31734头,下降31.3%;出栏63004头,下降37.2%;水产品产量748吨,增长30.1%。 201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吨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35929.9 -14.7 油料 3112.6 -14.6 其中:花生 122 -26.5 油菜籽 2580.9 -15.1 棉花 177.3 -20.0 茶叶 6128 4.0 蔬菜 41746 -7.5 水果 1678.2 -5.8 2017年,祁门县共流转农村土地8.59万亩,占农村家庭承包面积的37.9%。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336家(联合社1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4家,市级12家;家庭农场110家,其中省示范8家,市级示范3家;专业大户265家。 全年化肥施用量6398吨,下降4.0%;农药使用量174吨,下降2.0%;农村用电量2083万千瓦时,增长4.3%。 2017年,农业机械总动力124350千瓦,增长2.1%。农用拖拉机2988台,增长0.2%;农用运输车430辆,下降24.6%,联合收割机8178台,增长8.3%,微耕机1792台,增长5.8%,茶叶加工机24174台,增长2.5%,茶叶修剪机18811台,增长4.5%。

第二产业

2017年,祁门县全年实现全社会工业增加值206443万元,增长9.8%,工业对经济成长的贡献率达42.1%,拉动经济成长3.1个百分点;工业化率达32.0%,比上年上升1.1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投入10.86亿元,增长10.9%;工业用电量6930万千瓦时,下降5.8%。全年民营企业总户数1124户,比上年增加100户,增长9.8%,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6.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产值增长15.1%,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主导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电子电器,祁红绿色食品,林产精深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6%(分别增长9.5%、13.4%、17.7%)。重点企业势头强劲。以黄山电器为主的20户县级队企业产值26.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3.3%,同比增长21.1%。 全年实现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4752.5万元,增长2.2%。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产值27414万元,下降7.0%,实现利润总额1049.5万元,下降29.9%。资质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9.29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14.7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4.49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11.48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2017年,祁门县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398万元,同比增长10.9%,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94509万元,增长10.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9889万元,增长11.0%。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5220万元,下降5.9%。从结构看:批发业完成8351万元,零售业完成196391万元,住宿业完成4615万元,餐饮业完成55041万元,分别增长10.3%、11.0%、11.8%和10.8%。新建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处,“邮乐购”旗舰店2个。年末全县乡村级服务站140个。 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65.1万人,同比增长9.9%,其中入境游客0.72万人,同比增长28.6%;旅游总收入182313万元,同比增长11.0%,其中创汇105万美元,同比增长29.6%。黄山168国际徒步探险旅游线路继续提升,东街历史文化街区、祁红特色小镇——祁红文化博览园、祁红古街、祁红小镇A区茶园酒店、睡眠理疗康体养生中心等旅游项目加快推进,深入推进特色“旅游+”,开通4A景区APP平台,大力发展网际网路旅游电子商务服务。 全年新备案对外贸易经营企业2家,发生出口实绩1家,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951万美元,同比增长24.0%,其中出口额3896万美元,增长23.6%。外商直接投资1190万美元,同比增长7.7%。全年新签内资项目52个,协定投资额43.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9.3亿元,比上年增长28.5%,新签项目开工率达88.5%;新签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2个。御医(特色)小镇、皖南(祁门)油茶文化博览园、祁迹茶及文化传播、智慧城市等一批重点产业招商项目成功签约落地。 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55069万元,同比增长97.2%。商品房销售面积144519平方米,同比增长63.6%,商品房销售额53828万元,同比增长69.2%,商品房销售套数1083套,同比增加467套。 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人民币口径,下同)500866万元,比年初增加7739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17320万元,比年初增加8545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753839万元,比年初增加51716万元,增长7.4%。全年安排扶贫小额信贷风险准备金850万元,年度实际放贷1224户5915.7万元,户贷户用率56.58%。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9187万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2638万元,增长2.4%;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6549万元,增长4.6%。给付支出5565万元,下降3.3%,其中,财产险业务给付支出1504万元,下降8.3%;人身险业务给付支出4061万元,下降1.3%。(以上数据为人保财险分公司和人寿保险分公司2家数据)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截至2017年末,祁门县全年 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6.3 %。年末全县拥有国家 技术企业7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8家、省市创新型试点企业6家(其中省级2家)、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其中省级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38件,比上年增加6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38件,比上年增长0.38%。全年获批省市级科技项目17个,争取项目资金800余万元。县政府与黄山学院顺利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协定,引进高层次企业人才9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4人。新建二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1处,三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2处。

教育事业

截至2017年末,祁门县各级各类学校68所,教职工1819人,其中专任教师1508人,在校学生19924人,毕业生数5734人,招生6097人。 2017年各类学校基本情况 指标 学校数 毕业生数 招生数 在校生数 教职工数 专任教师 职业教育 2 462 643 1737 66 55 高中 3 794 721 2224 161 146 国中 18 1240 1200 3685 533 431 国小 20 1343 1373 7993 806 726 幼稚园 25 1558 2160 4285 253 150 全年公共财政教育经费19888万元,比上年增长1.5%,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11.2%。“两免一补”配套资金安排325.6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和免费使用教科书。全县高考考生905人,录取728人,录取率80.53%,其中:一本录取120人,二本录取182人,艺术类本科录取21人,体育类本科录取12人,分类招生本科录取1人,专科录取392人。中考考生1186人,录取881人,录取率为74.28%。

文化事业

截至2017年末,祁门县建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8个,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电子阅览室)18个,农家书屋160个。广播电视台1个,有线电视用户3.6万户,村级广播电视通播率为100%。全县共有55处县级以上文保单位,其中国保2处,省保12处,市县保4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村1个,国家传统村落8个。拥有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19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4项,市县级11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1名,省级14名,市级50名。政府购买基层公益文化岗位试点18个。国保洪家大屋修缮工程全面推进。县保惇义堂维修工程、世行贷款项目陈氏宗祠、敬敷堂、聚庆堂、永安堂、中和堂维修工程稳步推进。金粟庵维修工程、文峰塔保护工程、桃源村古祠堂线路改造和永锡堂消防池建设顺利实施。全县首家村史馆——闪里镇桃源村史馆开馆。全县文化民生工程有序高质推进。其中:公共文化场馆开放完成投资252万元,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完成投资200万元,共送戏进村132场,送电影到村1332场。更新农家书屋图书7104册。

体育事业

2017年,祁门县全面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黄山168”国际徒步探险基地为主,柏溪户外运动基地和牯牛降户外运动基地共同发展打造体育品牌赛事,全年开展大中型体育活动12场,参与人数达万人。积极参加黄山市第七届运动会,获得51枚奖牌。年末公共体育馆1个,公共体育场1个,全民健身苑8个,晨晚练点15个,乡镇级全民健身广场4个,各类性质的体育社团、俱乐部12家。全县社会体育指导员570人,其中国家级1人;一级21人;二级117人;三级431人。体育彩票网点16家,体彩销售量1018万元,同比增长27.1%。

医疗卫生

截至2017年末,祁门县医疗卫生机构143个(家),其中医院3所(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平安医院)、乡镇卫生院1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妇幼保健计画生育服务中心1个,蛇伤研究所1个,血吸虫病防治站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6个。医院、卫生院床位925张(含民营医院),卫生从业人员1230人,其中临床医生712人,护士433人,防疫人员60人,妇幼保健计画生育服务人员80人,乡村卫生室94个,农村医疗覆蓋率达100%。全县新农合医疗参合人数为145764人,参合率为100%。新农合医疗基金累计支出金额5964.9万元,筹集基金9088.4万元,基金使用进度为93.2%,基金补偿28.6万人次,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22‰,婴儿死亡率3.16‰,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孕产妇死亡率为0。

劳动就业

2017年,祁门县全年城镇实名制新增就业3086人,帮扶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6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2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50个。技能培训437人,创业培训24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40万元。考录公务员45人,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9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2%。

社会保障

2017年,祁门县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8801(在职13802)人、33693人(其中:职工医保16970人、居民医保16723人)、7140人、10045人、8703人,累计征收五项社会保险费14892.55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97530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参保人数6450人。按时足额发放7619名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8872万元;为742名供养遗属发放抚恤金759万元,发放军转干、53年前参军、参展参试企业退休人员、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生活补助99.7万元。累计为2746名60岁以上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发放养老金2438.9万元,为2690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1682.4万元。为31909名“老字号”群体发放生活补助金587.9万元。支付医疗、工伤待遇4456万元。载入金融功能的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14万人,持卡人口覆蓋率为84%。 全县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7490人(其中城镇低保2237人,农村低保5253人),发放低保金2341万元;享受五保待遇人员937人,发放五保供养及运行维护资金530.6万元;救助生活无着人员586人,支出救助资金62.9万元;临时救助246户次,临时救助资金54.1万元;孤儿保障对象37人,孤儿供养保障金31.8万元;发放高龄(80岁以上)津贴246万元;发放60周岁以上低收入老人居家养老补贴31.5万元;发放重度残疾人生活和护理补贴345.8万元;发放各类优抚对象定恤定补款798.2万元,享受优待优抚对象310人,优待款257.9万元,接收退役士兵及复员转业士官77人,发放退役金189.2万元;全年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棚户区改造)120套;享受住房租金补贴510户,发放住房租金补贴127.7万元。 全年共实施省市民生工程38项,投入资金6.7亿元,其中县级配套资金1.4亿元。积极实施乡村幼稚园、乡村文化广场、农村金融工程等“十件惠民实事”。全年实施扶贫项目191个,完工178个。 整合各类资金2.2亿元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其中,财政扶贫资金4406.8万元(中央和省、市安排3785.8万元、县级财政预算安排621万元),占当年新增财力的10.1%。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启动实施65个到村产业扶贫项目。推广“户贷企用、分贷统还”模式。建设36个村级光伏电站,装机总容量达2940KW,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分红受益。全县1705户4098人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达到户脱贫标准,21个拟出列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村出列标准。

人民生活

2017年,祁门县全年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02元,增长9.2%,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29元,增长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56元,增长9.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7845元,增长6.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072元,增长9.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20742元,增长17.7%,经营净收入4553元,增长44.1%,财产净收入1598元,增长5.1%,转移净收入1137元,下降67.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3789元,增长2.5%,经营净收入6358元,下降5.7%,财产净收入302元,增长6.7%,转移净收入3407元,增长71.3%。

社会福利

截至2017年末,祁门县全年新注册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6家,通过年检的社会组织33家。

环境保护

2017年,祁门县实施长防林工程1.1万亩、公益林管护110.7万亩,省级森林抚育5597亩,一般森林抚育9万亩,一般封山育林4500亩,退化林修复5000亩,新建“三线三边”建设点6个,面积4377亩,义务植树65万株。新育苗木310亩。新建2000亩道地中药材(新安镇)、2000亩杜仲林低改、1500亩油茶林下黄精(塔坊镇)、2000亩杉木林下黄精(大洪岭林场)等千亩以上示范基地4个,以及瓜蒌药菊、白芨、覆盆子、前胡等百亩以上示范基地15个。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72.1亿元,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产值20.3亿元,增长9.8%,第二产业产值28.6亿元,增长5.2%,第三产业产值23.1亿元,增长10%。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到60.5万亩,实现产值29.3亿元。年末林业产业企业15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7家,市级7家。林业专业合作社155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4家。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创建省级森林村庄5个。以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的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3023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10.2%。 全县地表水符合功能区划标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达标率100%,倒湖断面出境水各项监测指标达Ⅱ类水质标准。重点工业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均达100%。全年减排项目2个,COD削减量3.38吨,氨氮消减量1.27吨,氮氧化物9.045吨。污水处理量256.08万吨,化学需氧量(COD)进出水浓度分别为127.3mg/L、30 mg/L,氨氮进出水浓度分别为15 mg/L、3 mg/L;污泥处理量942吨。城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平年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两项指标均低于市政府下达的年度控制目标。全年空气品质优良天数354天,比例达97%,其中,空气品质达一级标准(优)的天数165天、二级标准(良)的天数189天,空气品质综合指数位于全市第三。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全面开展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考核。年末,获得批准的国家级生态乡镇5个、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乡镇7个、生态村14个;市级生态村33个,实现市级生态乡镇全覆蓋。

安全生产

2017年,祁门县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67起,同比减少11起,下降14.1%;死亡9人,减少7人,下降43.8%;伤57人,减少13人,下降18.6%;直接经济损失67.6万元,减少54万元,下降44.4%。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向好。

交通运输

交通

2017年,祁门县全年公路总里程1502公里,其中,省道224公里,高速公路68公里。公路密度67.8公里/百平方公里,增长1.8%。拥有一级客运站1个,二级客运站1个,三级客运站1个,四级客运站4个。昌景黄高铁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审查,德上高速测量、调查及征地勘界有序开展。S470塔坊至芦溪段路面改善工程、国省干线公路水毁恢复工程全面完成。总投资3.2亿元的县域畅通工程5条县级公路、13条乡级公路基本完工。全年硬化通组道路68公里。首个PPP项目渚口至倒湖公路路基工程实施推进。县公路养护应急中心工程主体工程建成,一级客运中心项目建设工程完工,公车已进站使用。入选全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示范县”。 皖赣铁路和省道慈张线、大青线横贯祁门县全境,直通南京、上海、杭州、南昌、厦门、广东等大中城市,距黄山机场仅60千米。

运输

2017年,祁门县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77568万元,比上年增长5.1%。

风景名胜

牯牛降
牯牛降位于中国红茶之乡安徽省祁门县境内,距市中心屯溪126公里,距县城约55公里,总面积达6700多公顷,主峰海拔1728米。这里不仅保存著结构复杂,功能齐全的自然生态系统,有“绿色自然博物馆”之称,自然景观古朴原始。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牯牛降成为安徽第一个国家级的以森林生态类型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2004年2月又被国土资源部录入国家地质公园名录。区内森林覆蓋率达到了97%以上,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誉为“绿色自然博物馆”、“华东地区物种基因库”的称号。 坑口
坑口位于祁于西闪里镇,距县城约45公里。古名竹溪,又名竹源。村中的“会源堂古戏台”和 “敦典堂古戏台”为第六批国保单位。“会源堂古戏台”座落于县西闪里镇坑口村。祠堂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后由陈枝山兄弟重建,享堂为民国11年(1922年)重建。会源堂由戏台、享堂、寝堂三部分组成,总面积600平方米。古戏台坐南朝北,面积97.44平方米,两厢看台及天井206.56平方米。 “敦典堂古戏台”地处坑口的潘村陈氏宗祠的“敦典堂”内。敦典堂古戏台坐南朝北,由门楼、戏台、廊庑和祠堂内享堂、寝楼组成,总建筑面积340平方米。戏台、天井及廊庑面积170平方米。 七彩玉谷
七彩玉谷地处祁门县箬坑乡的仙寓山,距县城约70公里.七彩玉谷位于仙寓山腰,全长4000余米,在彩色玉谷中,两旁石头色彩以棕红、纯白为主色调,间以青、蓝、黑、灰等多种颜色。这条河谷美就美在河床上,河床上铺满天然形成各种五彩斑斓,千姿百态的玉石。川流不息的泉水从玉石中流过,一路有众多水潭,透过潭水可见到水底晃动的彩色石纹。据专家考证,七彩玉谷大约形成于三亿四千万年以前,是由地震冲击、地壳运动、岩浆喷射、风雨侵蚀等因素形成。 冯家顶
冯家顶地处祁门县箬坑乡,距县城约73公里,冯家顶一脚跨三县,与牯牛降一山之隔。
冯家顶与仙寓山同属一脉,森林植被为原始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山地灌丛、山地草甸和黄山松纯林构成。 伦坑
伦坑地处祁门县箬坑乡,距县城约68公里,伦坑古名为“南源”亦称“南溪”,系千年古村,为汪姓聚居地。距箬坑乡政府约15华里,村庄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南溪河绕村而过,河两岸堤坝上古木参天。村庄布局规范,房屋相连弄横巷直,粉墙黛瓦,门罩砖雕精巧细腻,尽显徽派建筑神韵。村内现存古建筑有明万历年间重修的汪氏宗祠“敬敷堂”和“敬敷月池”,有“南源石桥”老茶号以及部分古民居。还有保护完好的青龙塍千年古树群,有明清时期留下的古碑刻和青石古道。 降上
降上在祁门县箬坑乡境内,距县城约80公里,座落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南坡,海拔600—650米,降上有棋盘石、白云庵遗址、上马石、下马石以及当年红军藏粮洞等景点。降上村民组有农户16户,全村依山而居,梯田层层,民风古朴,摄影景点为梯田、油菜花,依山而建古民居及层层起伏的山峦。旅游的最佳时间为春夏以及深秋。 芦溪
芦溪村有正衍堂、聚庆堂2座祠堂,聚庆堂系村中郑氏宗祠,建于清代年间,占地面积707平方米,徽派砖木三进五开间,大门前青石抱鼓石一对,门额原有“柱国名家”匾额,祠堂主体架构风貌较好,雕刻工艺精湛,整体保存较好。芦溪傩舞历史悠久,又叫“平安舞”或“地戏”,演出多在正月或大喜之日,演出地点以祠堂为主,也在户外场地或人家厅堂。先行请神仪式,然后表演傩舞,沿村行傩,整个演出锣鼓铿锵,节奏鲜明,加之炮竹烘托,气氛非常热闹,为全村盛会。芦溪傩舞特点鲜明,被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以芦溪傩舞为代表的祁门傩舞2008年被列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松潭
松潭村属黄山市祁门县祁红乡,为皖赣两省交境、休(休宁县)祁(祁门县)两县交界处距县城30公里。海拔近1000米,村南有本乡最高峰栗树尖,海拔912米。全村戴姓居多。松潭,古称拜堂石,因村东南山中有奇石天成, 自上而下,三阶次第错落,传戴氏祖先曾在此以石为媒,拜堂成亲,是有此名。松潭村前的水口防风林,是祁门现存面积最大的古水口树林,面积达140多亩。整个风水林浓荫密闭,古木参天。松潭有十景,即“拜堂奇石、清雅砚潭、西岭日落、东山月阑、古木通幽、笔松擎天、田园叠翠、山茶向晚、秋枫流金、冬桦银衫”。

著名人物

汪机:新安医学奠基人汪机(1463年—1539年),字省之,别号石山居士,祁门城内朴墅人。 徐春甫:明代医学家。(1520年—1596年),字汝元(或作汝源),号思鹤,又号东皋。 郑之珍:(1518年—1595年),字汝席,号高石,西乡清幽(今渚口乡清溪村)人,明代戏曲家。 方岳:(1199年—1262年),字巨山,号秋崖,居城北何家坞。南宋文学家、诗人。 胡元龙:(1836年—1924年),字仰儒,祁门南乡贵溪人。 马曰琯:(1687年—1755年),字秋玉,一字嶰谷。马曰璐,曰琯弟,字佩兮,一字半槎。

城市荣誉

2019年3月,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