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种稻为什么能改良盐碱地

火烧 2016-12-01 07:01:23 1110
一般的土壤不含盐分或含盐极少,对作物不会发生危害。而新围的海涂或盐碱地,它们的地下水和土壤中都含有大量盐分,一般的含盐量在千分之二以上,高的可达到百分之几。这些盐分主要是氯化钠,还有硫酸钠、氯化镁等多种盐类,它们很容易溶化在水里,便土壤中的水变成咸水。作物

一般的土壤不含盐分或含盐极少,对作物不会发生危害。而新围的海涂或盐碱地,它们的地下水和土壤中都含有大量盐分,一般的含盐量在千分之二以上,高的可达到百分之几。这些盐分主要是氯化钠,还有硫酸钠、氯化镁等多种盐类,它们很容易溶化在水里,便土壤中的水变成咸水。作物在这种土壤里就长不好,甚至要死亡。

土壤底部有地下水。土壤中又有许多耝细不同的孔隙,特别是一些很细小的孔隙,左右上下连通,成为土壤的毛细管。这些毛细管能将地下水和底土中的水和盐一起引到地表,好象灯心吸油,能把油引到灯头一样。因此,在盐碱地上种旱作时,盐土表层的水不断地向空中蒸发,土壤毛细管就会不断地把地下水、底土中的水和盐一起带到地表;水分化汽散失到空中,而盐分却积聚在表土中,造成对作物的严重危害。地下水和土壤含盐越多,地下水离地表越近,土壤砂性重,毛管作用越强烈,土壤的这种“返盐作用”就越强烈,对作物的危害就越严重。如果遇到下雨或灌水时,表土的盐分就会随地表水排走,或淋洗到底土和地下水中去,使盐害暂时减轻。这些就是土壤中“盐水相随”的基本情况。

再看看盐碱地上种稻的情况吧:种稻时在田面上经常淹灌着一层水,这样,表土中的盐分就可溶化在这一层水中,并渐渐向下层渗漏和淋洗,使表土逐渐脱盐。而且种稻的田还要经常换水、排水,盐分还能从田面排水中排除掉一部分,所以种稻以后,盐碱地的表土是比较容易淡化的。浙江萧山县头蓬垦区的试验表明:新围的海涂种过一季早稻或晚稻后,脱盐的土层可深达40〜60厘米;种过一年双季稻以后,脱盐深度可达80厘米;种过二年双季稻以后,脱盐深度达到100厘米以下。那里新围的海涂原来当年是种不成棉花的,但种了一年水稻后,第二年再用来种棉花,就能全苗,每亩能收皮棉六十多公斤;用来种糖蔗能收四千多公斤。这些都是种稻能迅速改良盐碱地的最好的说明。

要充分发挥种稻改良盐碱地的效果,除了要有足够的水源以外,还必须修建好灌排渠系,做到“灌淡、排咸分线使田里洗出的咸水能顺利地排出垦区,不让它回流在垦区内。当然还要増施有机肥料,合理安排水稻和旱作物的轮作,绿肥在轮作中要有一定的比重,这样有利土壤的培肥,能不断改善土壤的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