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毁林造田会造成不良后果
有些人认为毁掉森林改种粮食,能够扩大农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是值得推广的好方法。也确实有人真的这样做了。表面看来,那里的农田面积是扩大了,粮食产量暂时也增加了一些。实际上这样做是得不偿失的。不要很久,因毁掉森林而造成的恶果,将给人们以加倍的惩罚。
为什么毁林造田会造成不良后果?首先要谈一下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问题。我们知道,自然界中人类、生物和气候、土壤、水等环境条件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本来是保持着平衡的。正象一个健康的人,人体的各个器官、各种机能之间都是保持平衡的,一旦某个环节失去了平衡,人就会生病。自然界也是一样,一旦失去了生态平衡,便会产生种种不良的后果。
例如,森林,它的根系不断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并通过叶片把水分蒸发到大气中去。由于大气中经常保持较大的湿度,雨量便很丰富,雨水降落地面,森林又能使水分保持在土壤里,不易流失,再逐渐蒸发到大气中去。所以人们说:“森林象水库,水多它能吞,水少它能吐。”这样循环不息,不断调节,使气候稳定正常,土壤水分充足,为各种农作物创造了优越的生长条件。这就是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 |
如果我们为了扩大农田面积而毁掉了森林,整个生态平衡就会因此受到破坏,造成水土大量流失,泥沙淤积,旱、涝、风、雹等自然灾害大大增加,使农牧业受到重大损失,严重时甚至会使肥沃的土壤变成不毛之地。
许多国家都有过这样的教训。如美国开国初期,由于大片森林被盲目的开发,造成了地面剥落,水土流失。1934年一场风暴刮走了三亿多吨土壤,使人畜遭灾,全国冬小麦一年减产五十多亿公斤。在苏联,从1954〜1963年在一些地区滥伐森林,盲目垦荒,引起多次黑风暴的灾难,每年春季经常尘沙飞扬,天昏地暗。仅1960年三、四月间,黑风暴就使垦荒地区的受灾面积达四万公顷以上。
我国某些地区也有这种情況。有一个县由于片面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使森林遭到严重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水库淤塞,河床抬高,下雨时水在地面到处乱流,而天晴后又很快断流,水、旱灾害不断。有一次下了一场暴雨,全县爆发山洪三十余处,江堤决口三处,公路被冲坏停车两天,农田受涝二十多万亩,粮食减产二千多万公斤。这是毁林造田、破坏生态平衡所受到的严厉惩罚。
还有一个地2因为近十年来毁林造田,破坏了生态平衡,使气候变劣,向干旱多风的趋势发展。如1960〜1967年间,年平均降雨量为319毫米,而毁林后1968〜1975年间,年平均降雨量下降为295毫米;同时平均风速从每秒3.7米上升为每秒4.03米。这对当地的农牧业生产是极为不利的。
所以,我们绝不能只看到眼前暂时的收益而盲目毁林造田。相反,我们应该努力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保持或恢复生态平衡。
许多国家已经吸取教训,重视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例如,美国的东南部,原来遭受严重的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最近在种植大量松树之后,水土流失减少了百分之九十,泥沙沉积量降低了百分之九十六。
人们从大自然的惩罚下清醒过来,变得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