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宋襄公的仁义之师 《东周列国志》「 ”宋襄公假仁失众”:假仁假义,贻笑千古
《东周列国志》「 ”宋襄公假仁失众”:假仁假义,贻笑千古 本文乃鲤鱼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明代是长篇历史小说创作极为兴盛的时期。蔡元放的《东周列国志》是
《东周列国志》「 ”宋襄公假仁失众”:假仁假义,贻笑千古

本文乃鲤鱼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明代是长篇历史小说创作极为兴盛的时期。蔡元放的《东周列国志》是当时历史演义中成就较高,影响较大的一部,是两百多年来最流行的本子。 《东周列国志》叙事从周宜王即位开始,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为止。它以半文半白、简洁流畅的语言,把春秋战国时期五、六百年间纷纭复杂的历史叙述得有条不素,表现了作者编排材料的高度才能。综观全书,作者在某些人物塑造得颇有个性,给人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宋襄公假仁失众”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一个故事。 「 ”宋襄公假仁失众”从本书第三十二回后半回起,到第三十四回前半回止,说的是春秋前期,宋襄公标榜「 ”仁义”,企图继弃桓公称霸,结果在有名的泓之战中被楚国打得大败,他本人也受了重伤,弄得国人怨恨,贻笑千古。 春秋时期,先后出现了所谓「 ”春秋五霸”。其中第一个霸主便是赫赫有名的齐桓公。他在大政治家管仲的辅佐下,改革内政,富国强兵;以「 ”尊王攘夷”相号召,东征西讨,威震四海,独霸中原。公元前643年,齐恒公死,齐国发生内乱,无力继续称霸。一时间,觊觎霸主地位的诸侯们纷纷粉墨登场,而宋襄公便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可笑而又可悲的角色。 宋国虽然位列公爵,封地也比较大,但是它先天不足,实力也不强,实在缺乏争霸中原的条件。然而,宋裹公却是一个妄自尊大、沾名钓誉的家伙。他看到在当时的几个大国中,不仅齐国后继无人,晋国也是内乱不已,无暇外顾;秦国被晋国隔离在中原之外,专心致力于称霸西戎;楚国虽然强大,但又被视为「 ”蛮夷之邦”。 于是,他就异想天开,昏昏然做起了霸主美梦。他既不改革国政,又不举贤任能,而是企图投机取巧,终于在争霸中接连遭到三次失败,而且暴露了他所标榜的「 ”仁义”的极端虚伪。从此,宋国就一概不振,再也别想重温争霸的美梦了。所以,宋国臣民,怨声载道。宋襄公听了,居然还想不通,说什么:「 ”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寡人将以仁义行师,岂效此乘危扼险之举哉?”短短几句话,把一个贪图虚名,刚愎自用而又执迷不悟的老糊涂虫的可憎面目,表现得活灵活现! 通观全篇,作者对于宋襄公这个形象的刻画是相当成功的。他在忠于史实的基础上,删繁去芜,仅仅选择宋襄公的三次表演加以叙写,就把这个人物的伪善而愚蠢的性格突现出来。 尽管限于本书的体例,作者无法充分展开环境渲染和细节描写,但宋襄公的形象仍然比较鲜明,富有典型意义,在中国小说史上那千姿百态的人物画廊中自有其不可代替的地位。 几百年来,人们总是怀着半是厌恶半是嘲讽的心情来阅读这篇故事,从中领悟到许多生活哲理。而今天的读者,则将更加深刻地领会这样一段名言:「 ”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很赞哦!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