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唐代戴叔伦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原文及翻译赏析

火烧 2022-01-07 16:59:44 1063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原文及翻译赏析 塞上曲二首·其二原文: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塞上曲二首·其二翻译我巍巍大唐的猎猎旌旗在阴山飘扬,突厥胡人胆敢来犯定叫
唐代戴叔伦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原文及翻译赏析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原文及翻译赏析  

塞上曲二首·其二原文: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塞上曲二首·其二翻译

我巍巍大唐的猎猎旌旗在阴山飘扬,突厥胡人胆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还。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塞上曲二首·其二简析

  戴叔纶的《塞上曲》共两首,为七言绝句。这是第二首。这首较之第一首《塞上曲·军门频纳受降书》浅明了许多,里面有一典故,就是「生入玉门关」。这「生入玉门关」原本是定远侯班超的句子,是说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班超30年驻使西域,为国家民族鞠躬尽瘁,老而思乡求返,本无可咎。但以戴叔纶之见,班超的爱国主义还是不够彻底——他不应提出「生入玉门关」,也无须提出「生入玉门关」,安心报国就是了。戴叔纶的爱国之切是好的,义无反顾也是好的,但放到班超这个实际例子上看,却不是那么近人情。知道了这个典故,全诗意思迎刃而解。前一联讲的是汉家重兵接敌,对胡兵一骑都不会放过。而后就是上文说过的典故——不回玉门关了,要以必死信念战胜胡兵,报国靖边以宁。

  戴诗同前人述志慷慨的边塞诗风一体同出,大都是吟咏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豪言志向,至于时代特征的分析、判断及有关主张,则稍嫌抽像,倘如不将上诗注为唐中期的戴诗,而随便说成为别个时代的,也是很难提出疑问来的。

诗词作品:塞上曲二首·其二诗词作者:【唐代戴叔伦诗词归类:【边塞】、【爱国】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