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民公社改革的历史背景 周世宗改革的措施,周世宗改革的背景,措施和影响是什么?

火烧 2023-04-21 04:05:36 1051
周世宗改革的措施,周世宗改革的背景,措施和影响是什么? 周世宗改革的影响有哪些?周世宗是位志在四方,有能力收拾旧河山的军事家,更是目光远大?胆识过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曾经希望能做30年皇帝,“以十年
人民公社改革的历史背景 周世宗改革的措施,周世宗改革的背景,措施和影响是什么?

周世宗改革的措施,周世宗改革的背景,措施和影响是什么?  

周世宗改革的影响有哪些?

周世宗是位志在四方,有能力收拾旧河山的军事家,更是目光远大?胆识过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曾经希望能做30年皇帝,“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他在军事?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以务实的态度?宏大的魄力,革故鼎新,做出了许许多多超越前人,启迪后世的非凡之举,卓有成效?影响深远?

他在位不到6年,但他已经为后来北宋的统一事业奠定了基础?周世宗堪称照耀黑暗时代的一颗璀璨明星!

周世宗改革有哪些,周世宗改革的内容是啥,是什么

政治

在位短短的5年间,柴荣清吏治,选人才,修订刑律和历法,做出了许许多多超越前人、启迪后世的非凡之举。 柴荣办事谨慎,虚心求谏,他曾极为诚恳地专门下诏要求群臣尽量上书言事,还点名让20多名翰林学士都写两篇文章:《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平边策》。这种命题向众多朝臣征求治国之策的做法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而且他也绝不是哗众取宠,只作作样子。在认真审读大臣的建议后,他欣然采纳了大臣王朴《平边策》中“先易后难”的主张,以此制定统一大计,付诸实践。 军事 整顿禁军,柴荣凡事率先垂范,甚至事必躬亲。他先后五次亲自领兵出征,每次都亲力亲为,战斗在第一线。有一次,柴荣率军打算从水路进攻南唐,但有段河道无法疏通,将领禀告说河道一旦被掘通,河水必然倒灌,所以无法安全施工。柴荣亲便自前去察看,几天后传下手谕,竟然有详细的施工方法。工匠依法施行,果然安全地疏通了河道,大军得以出征。 经济 在位时,柴荣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利于休养生息。均定田赋,限制佛教,奖励农耕,恢复漕运,兴修水利[5] 文化 在文化上,还考正雅乐,纠正科举弊端,搜求佚书,雕刻古籍,大兴文教。[5] 延聘文学之士,实行考试制度;重视国家的藏书和文化建设。曾多次亲临史馆视察藏书情况,见藏书太少,便下诏采取激励政策,钦定凡献书之人,均给以优赐。聚而又校,选常参官30人,对所藏图书进行校雠、刊正、抄写,并令在书卷末署校书名衔。为后周国家藏书奠定了基础。[6]

什么是后周世宗改革?

周世宗在位期间,全面推行改革,大力整顿吏治,调整了当时统治阶级内部,统治阶级和农民之间的尖锐矛盾,废除天下佛寺,安定了社会秩序,恢复发展了社会生产,国内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周世宗还加强了军事力量,为后周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提供了保证,也日后的统一建立了重要基础?他被史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

954年,北周太祖驾崩,柴荣按遗命在柩前即皇帝位,是为周世宗?年富力强的周世宗,建立禁军?南征北战,改革政治,富国安民,营建帝都,畅通水路,建立了不朽功绩?

周世宗即位时,正值黑暗?动荡的时期,北周国贫民弱,外敌四起?即位还不到10天,便有北汉勾结契丹大举入侵?他力排众议亲自出征,招募勇士入编禁军,简选良将四面出击,沉着应战,危局中竟以少胜多,将汉军击溃?

战后,周世宗赏有功,罚怯懦,惩处贪生怕死的将领,严厉整治骄兵悍将?他下令各地将战斗力最强的士兵输送到京城,建立了精锐的禁军?并将精锐者升为上军,羸弱者裁汰,武艺特别出众的选为“殿前诸班”?

从此,中央禁军有足够的武力控制地方藩镇,成为服务于统一集权政治的武装工具?在此后的征战中,禁军起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作用?后来的北宋延续了禁军制度,禁军始终是北宋王朝实力最强的军事力量?

五代政治黑暗,官吏极端贪暴?周世宗大力整顿吏治,破格任用贤才,改革了科举制度存在的弊病,使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受到朝廷重用?

他力肃贪污之风,严厉惩处贪官污吏毫不手软,就连自己的亲生父亲的故友犯法也不徇私情?他严格考核官吏,有几个官员借奉命出使之机游山玩水,也被他贬了官,这在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事例?

周世宗奉行人道,注重法治,废除了随意处死条款和凌迟之类的酷刑?他以多种人道措施对待犯人,打扫监狱,洗刷枷拷,给犯人充足的饭食,允许探视有病的犯人,无主的病人由官府负责治疗,严禁使犯人无故死亡,私自杀死犯人的官员被斩首?

他命人彻底修改法律,制订了较为完善的《大周刑统》,对北宋的《宋刑统》有着直接的影响?

周世宗关心民间疾苦,下令罢黜正税之外的一切税收,禁止地方官吏和豪绅将自己的赋税转嫁到百姓身上?他鼓励开垦荒田,把中原无主荒田分配给逃亡人户耕种,并对逃户庄田颁布处理办法,优待从辽朝返回的逃户?

他还注重减轻租税?

958年颁发《均田图》,派官吏均定河南等地60个州租赋,废除曲阜孔氏的免税特权?又下令免收以前人民所欠两税,取消两税以外的苛捐杂税和一些徭役?

周世宗抑制寺院经济?周世宗采取抑制佛教?打击寺院经济的措施,禁止私自剃度出家,拆毁寺庙数千所,勒令僧人还俗数十万人,促进了商业发展?

周世宗针对日益发展的寺院势力,于955年下令废除没有敕赐寺额的寺院3万多所,迫使大批僧侣还俗,并禁止私度僧尼?下令收购民间铜器佛像铸钱?

周世宗延聘文学之士,实行考试制度,纠正科举弊端?重视国家的藏书和文化建设?他曾多次亲临史馆视察藏书情况,见藏书太少,便下诏采取激励政策,钦定凡献书之人,均给以优赐?聚而又校,选常参官30人,对所藏图书进行校雠?刊正?抄写,并令在书卷末署校书名衔?为后周国家藏书奠定了基础?

周世宗曾极为诚恳地专门下诏要求群臣尽量上书言事,还点名让20多名翰林学士都写两篇文章《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平边策》?这种以命题向众多朝臣征求治国之策的做法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而且他也绝不是哗众取宠,只做做样子?在认真审读大臣的建议后,他欣然采纳了大臣王朴《平边策》中“先易后难”的主张,以此制订统一大计,付诸实践?

在开封城市的建设史上,周世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曾命大将赵匡胤骑马飞奔,直至马力倾尽跑出2.5万米?于是周世宗下令以马跑的范围扩建城池,修建了气势宏伟的东京外城?这就是“跑马圈城”的故事?

唐朝后期曾经大规模的扩建开封城池,奠定了开封城的基础?

由于经济复苏,商业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内房屋过于密集,民宅侵入官道,致使车马无法通行?周世宗着眼于帝王之都的长远发展,下令将城内违章建筑全部拆毁,将城内的坟墓全部迁往城外重新安葬?

周世宗命人治理运河?黄河和汴河,堵塞黄河决口,修固黄河河堤,还在汴河口立斗门控制黄河水势,确保京城的安全?

为恢复以开封为中心的水路交通网,周世宗命人兴修水利,疏通漕运,先后疏浚了胡卢河?汴河?五丈河等?

后周世宗

对周世宗改革的评价

五代十国既是中晚唐藩镇割据形势的延续,也是中国由乱而治的过渡时期。由于唐末军阀混战,致使田地荒芜,水利失修,百姓流离失所,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人烟断绝,荆棒蔽野”、“饥民相杀而食”的惨痛局面。从后梁到后汉的三十多年里,由于统治阶级的残酷不仁,社会经济非但没有复苏,反而加重了赋税徭役,置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后周太祖郭威出身寒微,起于军旅之中,深知民间艰苦,他称帝之后能循汉隐帝“覆车之轨”,生活俭朴,虚怀纳谏,并任贤使能,重用范质、王溥等人才,行“有益国利民之术”,此外,郭威还有心革除弊政,在位期间整饬吏治、奖励农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郭威驾崩后,柴荣即位,即周世宗。在他称帝的五六年时间里,柴荣顺天应人,针砭时弊,以“民本”思想为主导,针对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一、安定社会、恢复生产,为统一全国打下了物质基础  后周建立之初,北汉勾结契丹贵族不断南下侵扰,再加上黄河泛滥,自然灾害频仍,百姓流离无依。在当时社会动荡、田地荒芜、百姓流离的情况下,周世宗在经济政策上,坚持“民本”原则,首先解决了安辑流民的问题,鼓励百姓耕种荒地,招诱逃户回到家乡耕产。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要“厚农桑,薄伎巧。优力田之夫,禁末游之辈”,收赎大批流民,使他们复归农亩,借以增加国家收入。  接着,周世宗又减免赋税,减轻老百姓的负担,使百姓保暖无碍,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农业生产方面,“念稼穑之忧,罢非理之差徭,去无名之侵耗”。他十分注重赈灾和安抚百姓,对农业生产更是重视非常,时常亲身的到农田或御庄去看禾苗庄稼的种植情况,并亲自制定垦田方案,对河南州县的税赋实施均定,颁布《均田图》,派遣官员赶往各地均定田租,查实耕地,“以据田亩,均定税赋”。  除此之外,周世宗还兴修水利,保证农田灌溉和水利交通的顺利运行。二、 加强军事、政治力量,为统一全国创造了稳定前提  经济改革能否成功,少不了政治改革的保障。在重点实施经济变革时,周世宗对政治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比如说澄清吏治,严明赏罚,惩治贪赃等,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改革环境清明,使经济的改革得以顺利实施。此外,周世宗还一效贞观之风,广开言路,鼓励臣子直言进谏,时刻反省自己。他还命人编写了《平边策》与《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并采纳了其中的很多建议。

简述周世宗柴荣的改革与北伐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季世”,《新五代史》发论必以“呜呼”开端,称“五代之乱极矣”, 五代54年中换了14个皇帝,分姓8姓,在这个天崩地裂的时代却造就了一位被誉为“五代第一明君”的皇帝周世宗柴荣,《旧五代史》称:“世宗顷在仄微,尤务韬晦……不日破高平之阵,逾年复秦、凤之封,江北、燕南,取之如拾芥,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而降年不永,美志不就,悲夫!”

周世宗柴荣(921-959年),周太祖郭威的内侄,后收为养子。生父柴守礼,是郭威妻子柴氏之兄。成年以前与姑父姑母郭威一家生活。曾与商人一起到江陵贩卖茶货,后随郭威入伍,郭威原仕汉时便十分看中柴荣的才能,郭威代汉称帝建周,封柴荣为晋王,镇守邺都,委以重任。 954年,周世宗刚即位不到10天,北汉主刘崇勾结契丹大举入侵,辽骑万余人北汉兵3万,合力向潞州进攻,这是决定存亡战争,世宗力排众议亲自出征,在人数不如汉辽的情况下,沉着应战,取得高平大胜,高平一战历史意义不小,依附辽国的北汉不再夺取中原,恢复沙陀政权的野心,保卫了历史趋势的转机。 北汉朝内乱之时,西部边界的秦凤成阶四州投降后蜀。柴荣击败北汉刘崇后,便派王景、向训等西征伐蜀,不出半年击败后蜀,先后收回了后蜀的秦(今甘肃天水)、阶(今武都东)、成(今成县)、凤(今陕西凤县东)等4州之地。 955年起世宗派李谷等南征,围攻南唐寿州(今安徽寿县)等地。显德三年初,他亲征寿州,取得正阳(今颍上西南)之战的胜利,且派兵攻取了南唐的滁(今滁县)、扬(今江苏扬州)、泰(今属江苏)、光(今河南潢川)、舒(今安徽潜山)等州,但寿州由于南唐将领刘仁赡死守未能攻下。显德四年初,柴荣第二次南征,终于攻下了寿州城。这年底,他又第三次南征,连取濠(今凤阳西北)、泗(今泗县东南)、楚(今江苏淮安)、扬等州,到显德五年,南唐李璟遣使求和,割江淮之间14州60县土地,三次南征,后周国力骤然增强,为下一步的军事行动提供强大的动力,也同时震慑了南方各割据势力,为北伐扫除了后顾之忧。 959年3月,柴荣再次北伐。取道沧州(今属河北)北上,率步骑数万直入辽境。到五月就先后收复瀛(今河间)、莫(今任丘北)、易(今易县)3州和益津(今文安县境)、瓦桥(今雄县境)、淤口(今霸县境)3关,共计17县之地,为五代以来对辽作战所取得的最大胜利。正当柴荣大会诸将,议取幽州(今北京)之时,突然患病,只得班师回到汴京,六月十九日病逝,年仅39岁。 周世宗柴荣虽在位只有短短5年半时间,但是其文治武功颇有建树,除了南征北战的赫赫武功外,还对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整顿纪纲。五代政治极端黑暗,官吏极端贪暴,民众苦不堪言,积于此因,世宗为整顿纪纲、改变贪风,惩处贪官污吏毫不手软,对其施以重刑,至后来官吏比较守法,用刑才放宽。例如《旧五代史》中记载,显德四年,“……时重修永福殿,命延希督役,上见役夫有就瓦中啖饭,以柿为匕者,大怒,斩延希而罢延勋等”。对于五代时期以严酷出名的法律,世宗也进行了彻底修订。废除了随意处死的条款,废除一些凌迟之类的酷刑。同时,又不乏以人道措施来对待犯人。最终完成并颁布了《大周刑统》使全国遵守统一法律,之后宋朝继续沿用。世宗也严以律己,他认为自己“涉道犹浅,经事未深,常惧昏蒙,不克负荷”,因而要求“内外文武臣僚,今后或有所见所闻,并许上章论谏。若朕躬之有阙失,得以尽言;时政之有瑕疵,勿宜有隐”。 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史称周世宗“留心农事,刻木为耕夫、蚕妇,置之殿庭”, 以示尊崇。(《资治通鉴》卷二九四)。世宗关心民间疾苦,并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显德二年(955)正月下诏:“应逃户庄田,并许人请射承佃,供纳税租。如三周年内本户来归者,其桑田不计荒熟,并交还一半;五周年内归业者,三分交还一分;五周年外归业者,其庄田除本户坟茔外,不在交付之限。其近北地诸州,应有陷蕃人户,自蕃界来归业者,五周年内来者,三分交还二分;十周年内来者,交还一半;十五周年来者,三分交还一分;十五周年外来者,不在交还之限。”这些规定促使逃户及早回归和荒弃庄田的开垦利用,大大有利于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显德五年(958),世宗读唐朝同州刺史元稹所上的《均田表》后,下诏称赞此表“较当时之利病,曲尽其情;俾一境之生灵,咸受其赐”,遂命按表制成《均田图》赐给诸道节度使、刺史,随后又派“遣左散骑常侍艾颖等均定河南六十州税赋”。连历代受优待免纳租税的曲阜孔氏,也被取消特权,照平民例纳租赋。又下令免收以前人民所欠两税,取消两税外的苛捐杂税和一些徭役。 疏浚漕运水路。显德二年开始,先后疏浚了胡卢河、汴河、五丈河等,“导河流达于淮,于是江淮舟楫始通”。五代以来,由于藩镇割据,战火连绵,隋唐大运河航运已不能通航。世宗疏浚漕运水路,使山东和江淮的粮食、货物都可由水道直达京城,使开封繁荣起来。对后来赵匡胤用兵南方、统一中国具有重大军事意义。显德二年世宗下诏扩大开封外城,先立标帜,俟今冬农闲开始筑城,致次年春耕田时停止。分年进行,逐渐完成,恢复以开封为中心的水路交通。至959年,水路交通基本统一。 治理佛教,整顿钱币。佛教在五代时已经成为社会的大蠹虫,寺院占有土地和劳力,僧尼不耕不织,虚耗国力。同时,寺院还销熔大量铜器乃至钱币铸造佛像,致使铜价上涨,钱币奇缺。为了增加劳动力和兵源,柴荣于显德二年五月下诏限制寺院的发展:“诸道州府县镇村坊,应有敕额寺院,一切仍旧,其无敕额者,并仰停废。”还严格规定出家为僧尼的条件。这一年共废寺院30336所,仅保留寺院2694所,还俗僧尼61200人。与此同时,又下诏悉毁天下铜佛像以铸钱,来促进商业发展。但是,面对世宗新的销熔佛像的命令,几乎所有人都持反对态度,世宗答疑解惑曰:“平定乱世乃千秋功业,佛家曾言如有益于世人,手眼尚且可布施,区区铜像又何足道!”众人哑然。“毁佛”增强了后周的国力,也使社会秩序日益安定,经济有所发展。 在统一中国的问题上,柴荣并没有完全遵循“先南后北”的方针战略,他在得到南唐淮北之地后毅然挥师北上直取契丹,志在夺回被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出卖的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被契丹占领,已成为他们进攻中原的基地)。在这次征伐中,开战仅42天后,后周就占领了燕南各州,然而在后周军队前锋直指幽州时,柴荣忽然病倒,大军被迫班师。如果不是柴荣忽然得病,病情日益沉重,不得不退兵的话,凭周朝的实力和柴荣的雄才大略,收复晋时割给契丹的幽云十六州,一统北方是完全可能的。甚至再经过数年休整,南下攻取蜀,唐、越、汉、闽、荆、楚等国统一中国的事业都极有可能。尤其是燕云割地后人每每提及,无不惋惜世宗英年早逝,之后的宋朝虽削平了南方等国的割据势力,但是终其一生未能夺回燕云十六州,造成了北方少数民族长期威胁中原的恶果。这个“历史问题”直到明朝徐达北伐才算解决。 周世宗柴荣希望做30年皇帝,“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愿望,终于未能实现。他是一位志在四方、有能力收拾旧河山的“一代之英主”,世宗死时只有短短的39岁,统一的大业只完成小半,对世宗还是后人,实在是让人遗憾不已。真可谓“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然而他改革了不少五代的积弊,开辟了统一全国的道路,为北宋的建立铺平了道路。赵匡胤之所以能统一中国,除了他本身的雄才大略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接手的后周政权国力强大,军队大多参加过对北汉、契丹、后蜀、南唐的战争,富有战争经验,不是世宗打下的良好基础,赵匡胤的统一战争绝不可能在二十年内完成。 周世宗柴荣被称为五代第一君,后世人对他的评价向来有褒无贬,少有争议。从明朝朱元璋到清朝溥仪(自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至宣统元年即公元1909年),明清的皇帝对他的祭祀不断。至今世宗庆陵前保存下来的御制祭文碑、祝文碑近40通,而相比宋陵祭碑的荡然无存使得世宗庆陵祭碑显得更加珍贵,它似乎默默的向世人书写着一位雄才大略,英明果敢的好皇帝……

隋朝到元朝所有的皇帝的改革措施

一、杨炎的两税法

1、背景: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盛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无法推行,国家的财政收入大为减少。 2、实行: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两税法的内容: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收税。 3、作用和意义:两税法的实行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统一了税制,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税收;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不以人丁为本,唯以资产为宗”,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扩大了税源,也相对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局限性:土地兼并不再受限制,越来越严重;大地主想方设法隐瞒财产,并把赋税转嫁到农民头上,政府在两税以外有增加许多苛捐杂税,农民负担更加沉重。 二、后周世宗柴荣改革 1、背景:五代十国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人民渴望统一,迫切需要一个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而分裂割据局面已成为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的阻碍。因此,实现国家统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各国统治者为巩固统治,纷纷进行改革。其中,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期间,努力革除五代弊政,成效最为明显。 2、主要措施:在政治上,严明法纪,惩治贪官;抑制藩镇,加强中央政权的力量。在经济上,招抚流民,垦种荒田,核定田亩,均定租赋,减免苛敛;裁汰僧尼,使政府控制的土地和劳动力大为增加。在军事上,大力整顿军队,加强训练,严肃军纪,淘汰老弱,使后周的军事力量大大超过其他割据政权。 3、评价:周世宗的改革顺应了当时的形势,增强了后周的实力,为后来北宋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周世宗是一个有为的政治家、改革家。 三、北宋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1、背景:北宋中期,统治集团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土地兼并、“冗官、冗员、冗费”现象十分严重,导致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农民反抗斗争时有发生。为了摆脱危机,北宋中期先后推行了“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2、“庆历新政”: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为参知政事,以改革时弊。范仲淹提出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宋仁宗采纳其大部分意见,施行“庆历新政”。 3、主要内容有: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限制官僚子弟及亲友通过恩萌做官;加强各级长官的保举和选派;裁并州县,减轻徭役;严肃中央政令,取信于民。“庆历新政”触犯了保守派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与阻挠。仅一年左右,改革措施即被废止。 四、王安石变法: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1、变法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理财措施: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第二,军事措施:保甲法;将兵法。第三,教育措施:改革科举制;整顿太学。 2、评价: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运动。通过变法,政府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军事实力也有所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中期以来的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被列宁称为 “中国11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3、弊端:新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更主要的是,新法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有些地方官拒绝执行新法。宋神宗死后,保守派司马光任宰相,新法被废除。 从隋朝到元朝历史大事年表 隋朝 581年-618年 杨坚称帝,建立隋朝,北周亡 581年 隋灭陈,统一中国 589年 隋建东都,开始开凿大运河 605年 隋末农民起义开始 611年 隋炀帝征高丽败;杨玄感反隋 613年 瓦岗军占兴洛仓;李渊太原起兵 617年 唐朝 618年-907年 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隋炀帝被杀,隋亡 618年 李世民平定东都 621年 622年 穆罕默德从麦加出走麦地那,伊斯兰教纪元 玄武门之变,唐太宗即位 626年 贞观之治 627年-649年 玄奘赴天竺取经 629年 唐灭东突厥;各族君长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630年 文成公主和吐蕃松赞干布结婚 641年 646年 日本大化改新 676年 新罗统一朝鲜 唐高宗死,武则天临朝 683年 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 690年 唐玄宗即位,次年任姚崇为相 712年 开元盛世 713年-741年 安史之乱 755年-763年 马嵬驿兵变;唐肃宗即位 756年 张巡、许远守睢阳;郭子仪等收复长安、洛阳 757年 朱泚之乱 783年 9世纪早期 英吉利王国形成 王叔文改革(永贞革新) 805年 裴度、李愬想平定淮西 817年 甘露之变 835年 843年 查里曼帝国分裂,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雏形产生 9世纪 封建制度在西欧确立 唐末农民战争 875年-884年 黄巢进长安,建立大齐政权 880年 五代 907年-960年 朱温称帝,建立后梁。唐朝亡,五代时期开始 907年 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916年 李存勖灭后梁,建立后唐 923年 石敬瑭借契丹兵灭后唐,建立后晋,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 936年 契丹灭后晋 946年 契丹改国号为辽;刘知远称帝, 建立后汉 947年 郭威称帝,建立后周,后汉亡 951年 高平之战,周世宗大败北汉 954年 周世宗死 959年 北宋 960年-1127年 赵匡胤称帝,建立北宋,后周亡;五代结束 960年 962年 神圣罗马帝国建立 北宋征辽失败,杨业战死 986年 王小波、李顺起义 993年 宰相寇准保宋真宗亲征,宋辽澶州之战 1004年 宋、辽澶渊之盟 1005年 党项族元昊称帝,建立西夏 1038年 范仲淹实行新政 1043年 1054年 基督教会分裂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11世纪中期 1066年 法国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 王安石开始变法 1069年 司马光完成《资治通鉴》 1084年 女真族完颜阿骨打建立金 1115年 方腊起义 1120年 金灭辽 1125年 南宋 1127年-1276年 金灭北宋,南宋开始 1127年 钟相起义;韩世忠在黄天荡阻击金军 1130年 宋、金郾城大战,岳飞大破金军 1140年 宋金绍兴和议;次年,岳飞被杀 1141年 采石之战,虞允文大败金军 1161年 1192年 日本幕府政治建立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韩侂胄北伐失败 1206年 蒙古灭金 1234年 元 1271年-1368年 忽必烈定国号元 1271年 元军攻占临安 1276年 元军攻占厓山,南宋亡 1279年 14世纪 马里王国全盛时期,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15世纪 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至17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337年—1453年 英法百年战争 红巾军起义 1351年

周世宗的改革和南征北伐是怎样的?

郭威建立后周以后,华北地区的混乱残破局面,开始出现了新的转机。

郭威(周太祖)出身贫家,知道民间疾苦。他即位后,进行了一些政治经济改革:任用贤能,虚心纳谏;保持节俭生活,停止州县贡献珍贵食物及土特产;免除正税以外的一些苛敛,如斗余(概量之外,又取其余)、称耗(计斤之外,又多取之,以备耗折)等;废除后梁以来长期存在的“牛租”(梁太祖击淮南,掠耕牛千万计,给东南诸州农民,使岁输租,自是历数十年,牛死而租不除,周世宗民甚苦之),并将民间牛皮一律输官,禁止买卖的办法,改为计田十顷,税取一皮,余听民自用及买卖;停废营田.(前世屯田皆在边地,使戍兵耕种。唐末中原驻兵所在皆置营田,募民为佃户,不隶州县,由户部置官总领。强迫编户为营田户,使封建国家纳税户减少,营田收入多被管理营田的官吏侵吞封建国家的营田收入不多),将田地、耕牛、农具、庐舍等分还给佃户为其永业。使封建国家增加了三万多户的纳税户。农民得到土地后,生产积极性提高,收成超过往年。 显德元年(954),后周世宗柴荣即位。他继续推进改革。在政治方面如整顿科举,再开制科,注意选拔搜罗人才,破格用人;澄清吏治,严惩贪官污吏;修订刑法,五代十国时的刑法基本行用唐代的律、令、格、式和编敕,又有新颁敕条,汇编附益,有的已难解释,有的矛盾重复,世宗令大臣整理、注释、删简,汇编为《大周刑统》21卷,想做到刑法不滥;下诏求谏,令臣下写《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平边策》;特别是整军工作和严肃军纪对加强军队战斗力起了很大作用,在后周抗击北汉和契丹联军的高平之战中,大将樊爱能、何徽临阵奔溃,世宗处决了樊爱能、何徽及中级将校70余人,使骄将惰卒无不知惧。高平之战前,世宗已令诸道招募包括山林亡命之徒的骁勇者来充当禁军。高平战后,世宗命令检阅诸军,淘汰老弱,留用精锐,选拔特别优异者为殿前诸班。从此朝廷拥有一支勇猛强壮的禁军,“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为统一战争创造了条件。 周世宗在经济方面的改革主要有下列诸项: 一为颁布逃户田地处理办法,鼓励农民垦殖逃户田,供纳租税。规定如田主三周年内回乡的,归还其一半耕地;五周年内回归的交还三分之一。均不包括佃户所盖的房舍和种植的树木、园圃。五年以外回归的,除坟茔地外一律不归还。至于从契丹统治下回归的人,对他们在外的年限和获得土地的数量,都相对放宽,如五周年内回归的交还三分之二。十周年内回归的交还二分之一。十五周年内回归的交还三分之一。招人承佃逃户庄田,和招还逃户回乡,使土地和劳动力结合起来,有利恢复农业生产。 二为均定田租,显德五年(958)周世宗制成《均田图》,颁发州县,下诏均定田租,这是受唐元稹《均田表》的启发而采取的措施。元稹在同州时,见到不少民户逃亡,田地荒废。有些近河田地,被河水冲刷,变为沙碛,但农民还要按原来田亩数分摊两税。一些豪富之家,广占田地,“十分地才税二三”。于是元稹建议,除去逃户荒田和被河沙侵吞的土地,把两税税额按现有耕地分摊到田亩中。这样既可免农民分担逃户荒田和河水冲坏田地的租税,也使富豪难于逃避两税,这多少具有缓和阶级矛盾的作用。周世宗认为此法妥善,按元稹《均田表》所说均平田租的办法,制成《均田图》颁给诸道节度使、刺史各一面,作均田准备。不久派遣使臣34人,分行诸州,均定黄河以南60州田租,连受历朝优待免纳租税的曲阜孔家,也照平民例交纳。查出不少隐匿耕地,使之均摊两税。因均定田租,具有抑制地方豪弘势力,有利于巩固封建中央集权统治的作用,故宋太祖赵匡胤继续采用它。 三为打击寺院经济势力,唐武宗禁佛毁寺,给寺院经济势力很大打击,但宣宗继位,恢复崇佛,故寺院经济继续发展。五代时各地寺院林立,大量隐匿编户,故郭威曾废开封僧尼寺院58所。世宗继位后,于显德二年(955)令天下寺院非敕额(朝廷特许)者一律废除。禁私度僧尼,只许两京(开封、洛阳)、大名府(即魏州)、京兆府(即长安)、青州五处设戒坛,度人为僧尼,禁止私度。申请剃度出家者,必须是男年15、女年13以上,得到祖父母、父母或伯叔兄的允许,并能背诵或读过一定数量的佛经,否则不许受戒出家。这一年,天下寺院存留2694所,废除寺院30336所,批准僧系籍者42444,尼1856。其余一律括还为编户。继又下诏悉毁天下铜佛像用以铸钱。世宗对侍臣们说:你们不要疑虑,佛教讲利众生,愿意舍自己的生命布施给别人,为什么舍不得铜像。如果施舍我的身体可以利民,我也不会吝惜。据《佛祖统记》载镇州有一尊观音像,极有灵应,毁像诏下,无人敢动此像。世宗亲自到寺,用斧斫破铜像面胸,带以制止反对派的反对阻挠。废除寺院,勒令僧尼还俗并限制剃度出家,使封建政府控制较多劳动人手,显德六年,世宗以幽、云未复,乘辽内部纷争,下诏亲征,统率水陆大军北伐。遣将自沧州(今河北沧县东)治水道入契丹境,遂通瀛莫二州。世宗乘龙舟,沿流北进,舳舻相连数十里。连下益津关(故址在今河北羁县)、瓦桥关(故址在今河北雄县)、淤口关(故址在今河北羁县信安镇),攻取瀛、莫、易3州17县,契丹守将皆举城降,不到两个月,兵不血刃而取燕南之地。正当周军向幽州胜利推进时,世宗突患重病,被迫回师。不久世宗死,子柴宗训七岁继位,被赵匡胤取代,建立宋朝。 背景(9)世宗(3)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