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密院副承旨 刘过《六州歌头·寄稼轩承旨》原文及翻译赏析
刘过《六州歌头·寄稼轩承旨》原文及翻译赏析
六州歌头·寄稼轩承旨原文:
寄辛承旨。时承旨招,不赴。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六州歌头·寄稼轩承旨翻译及注释
翻译想着你将用整斗酒和猪腿将我款待,在风雨中渡过钱塘江到绍兴与您相会岂能不愉快。可半道中被自居易邀约林逋、苏东坡强拉回来。苏东坡说,西湖如西施,或浓妆或淡妆自照于镜台。林逋、白居易两人都置之不理,只顾畅饮开怀。白居易说,到天竺山去啊,那里如画卷展开,寺庙巍峨,流光溢彩。可爱的是东西二溪纵横交错,南北二峰高低错落自云霭霭。林逋说,并非如此,梅花的馨香幽幽飘来,怎比得上先到孤山探访香梅之海。待到雨过天晴再访稼轩不迟,我暂且在西湖边徘徊。
注释1辛承旨:即辛弃疾。因其曾于开禧三年(1207)被任为枢密院都承旨而得名,不过那时刘过已死,「承旨」二字可能是后人加的。2斗酒彘肩:《史记》载,樊哙见项王,项王赐与斗卮酒(一大斗酒)与彘肩(猪前肘)。3香山居士:白居易晚年自号香山居士。4林和靖:林逋,字和靖。5坡仙老:苏轼自号东坡居士,后人称为坡仙。6驾勒吾回:强拉我回来。7「西湖正如西子」二句:苏轼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8「天竺去来」六句:白居易在杭州时,很喜爱灵隐天竺(寺)一带的景色。他的《寄韬光禅师》诗: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便是写东西二涧和南北两高峰的。9暗香浮动:林逋《梅花》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十孤山先探梅:孤山位于里、外两湖之间的界山,山上种了许多梅花。
六州歌头·寄稼轩承旨赏析
劈头三句,就是豪放之极的文字。「斗酒彘肩」,用樊哙事。《史记·项羽本纪》载「樊哙见项王,项王赐与斗卮酒与彘肩。」樊哙在鸿门宴上一口气喝了一斗酒,吃了一只整猪腿。凭仗着他的神力与胆气,保护刘邦平安脱险。作者用这个典故,以喻想稼轩招待自己之饮食。他与稼轩皆天下豪士,则宴上所食自与项羽、樊哙相若也。这段文字劈空而来,突兀而起,写得极有性格和气势,真是神来之笔。然而就在这文意奔注直下的时候,却突然来了一个大兜煞。词人被几位古代的文豪勒转了他的车驾,只得回头。笔势陡转,奇而又奇,真是天外奇想,令人无法琢磨。如果说前三句以赴会浙东为一个内容的话,那么第四句以下直至终篇,则以游杭州为另一内容。从章法上讲,它打破了两片的限制,是一种跨片之路,也显示出词人独创一格的匠心和勇气。香山居士为白居易的别号,坡仙就是苏东坡,他们都当过杭州长官,留下了许多名章句。林如靖是宋初高士,梅妻鹤子隐于孤山,诗也作得很好。刘过把这些古代的贤哲扯到一起不是太离奇了么?因为这些古人曾深情地歌咏过这里的山水,实际上与他住已与杭州的湖光山色融为一体。东坡有「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妙句。白居易也有「一山分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寄韬光禅师诗》)等讴歌天竺的名篇。而林和靖呢,他结庐孤山,并曾吟唱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梅花佳句。风景与名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湖光山气增添了人物的逸兴韵致,名人又加深了风景的文化内涵。
刘过将不同时代的文人放在一起,也体现了词人想像的独创性。刘勰主张「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苏轼也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这首词是恢奇的,但并不荒诞。他掇拾珠玉,别出心裁,给读者带来一阵清新的空气,带来一种审美的愉悦。

刘过的行辈比辛弃疾晚,地位也相差悬殊。但他照样不拘礼数地同这位元老重臣、词坛泰斗呼名道姓,开些玩笑。这种器量胸襟不是那些镂红刻翠、秦楼楚馆的词客所能企及的。洋溢于词中的豪情逸气、雅韵骚心是同他的「天下奇男子」的气质分不开的。俞文豹《吹剑录》云:「此词虽粗而局段高,固可睨视稼轩。视林、白之清致,则东坡所谓淡妆浓抹已不足道。稼轩富贵,焉能浼我哉。」这首词的体制和题材都富有创造性,它大起大落,纵横捭阖,完全解除了格律的拘束,因而显得意象峥嵘,运意恣肆,虽略失之于粗犷,仍不失为一首匠心独运的好词。当然像这样调侃古人、纵心玩世的作品,在当时的词坛上的确是罕见的。难怪岳珂要以「白日见鬼」相讥谑。
六州歌头·寄稼轩承旨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立意,据《柽史》载:「嘉泰癸亥岁,改之在中都时,辛稼轩弃疾帅越。闻其名,遣介招之。适以事不及行。作书归辂者,因效辛体《沁园春》一词,并缄往,下笔便逼真。」那么,根据此词的小序和《柽史》记载可知,这首词作于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当时辛弃疾担任浙东安抚使,邀请刘过到绍兴府相会,刘过因事无法赴约,便在杭州写了此词以作答复。
六州歌头·寄稼轩承旨赏析二
词的上片写他想赴辛弃疾之邀,又不能去。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起势豪放,奠定了全文的基调。这三句用典。使风俗之气变为豪迈阔气。这里的典故,出之于《史记·项羽本纪》。这几句是想像之词,刘过设想在风雨中渡过钱塘江,来到辛弃疾的住所,觉得是一件特别痛快的事情。前三句起笔突兀,似平地而起的高楼,极具气势。
「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驾勒吾回」。就在他要出发之时,却被白居易、林逋、苏轼拉了回来。「驾勒吾回」四字写出了他的无可奈何。接着词人概括三位诗人诗意,说明他不能前去的理由。作者把本不相干的三人集于同一场景进行对话,构思巧妙新奇,「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传杯」,林逋、白居易两人只顾著喝酒,对苏东坡的提议丝毫不感不趣。
下片开端打破了两片的限制,紧接着上文写白居易的意见。
「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自居易在杭州做郡守时,写过不少歌咏杭州的诗句,其中《寄韬光禅师》就有「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之语。这六句也是化用白诗而成,用「爱」字将天竺美景尽情描绘而出,给人以如临其境之感。
「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词人化用三位诗人描写杭州风景的名句,更为杭州的湖光山色增添了逸兴韵致和文化内涵,再现了孤山寒梅的雅致与芬芳.给人美好的想像。词人笔意纵横。杂糅了涛的特点于词作之中,正是其创新之处,虽然没有正面写杭州之美,但却使我们看到了杭州的旖旎风光。不同时代的诗人跨越了时空的界限.相聚一堂。他们的音容笑貌、言谈口吻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体现出作者丰富的想像力。
「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三句顺势而出了,这里「须晴去」的「晴」字,当然与上片的「风雨渡江」遥相呼应,可当作「晴天」讲。但是,从词旨总体揣摩,它似含有「清醒」的意味,其潜台词中似乎是说自己目前正被杭州湖山胜景所迷恋,「徘徊」在「三公」争辩的诱惑之中。那么,赴约之事,且待「我」「清醒」过来,再作理会吧!这样理解,可能更具妙趣。这几句也回应开头,使全词更显得结构严谨,密不可分。
诗词作品:六州歌头·寄稼轩承旨诗词作者:【宋代】刘过诗词归类:【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