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冲天柳永赏析 《宋词鉴赏辞典 周邦彦》(周邦彦)译文赏析
《宋词鉴赏辞典 周邦彦》(周邦彦)译文赏析
宋词鉴赏辞典 周邦彦 周邦彦 系列:宋词鉴赏辞典 宋词鉴赏辞典 周邦彦
风 流 子 周邦彦 新绿小池塘,风帘动、碎影舞斜阳。羨金屋去来1,旧时巢燕;土花缭绕2,前度莓墙3。绣阁里、凤帏深几许?听得理丝簧4。欲说又休,虑乖芳信5;未歌先噎,愁近清觞6。 遥知新妆了,开朱户,应自待月西厢。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问甚时说与,佳音密耗,寄将秦镜7,偷换韩香8?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
【注释】 1金屋:美女住的地方。2土花:苔藓。3莓墙:长满青苔的墙。4丝簧:指管絃乐器。5乖:违误。6清觞:洁净的酒杯。7秦镜:汉代秦嘉妻徐淑赠其明镜。此处指情人送的物品。8韩香:原指晋贾充之女贾午爱恋韩寿,以御赐西域奇香赠之。此处指情人的赠品。
【词意】 碧绿的春水涨满小小的池塘,风吹帘动,斜照的阳光被帘子挡住,碎影舞弄满地金光。我真羨慕那燕子,在旧年筑巢的梁上又筑新巢,能在金屋间里来去飞翔;还有那苔藓,在前番生过的围墙上,又绕着院落再度生长。那锦绣的闺房、华丽的帷帐究竟有多深?我只能听到从房中传出丝竹悠扬。那曲调像载着欲说还休的重重心事,大概是担心乖违了佳期,还没有唱歌先已哽咽,连清酒也厌入愁肠。 远远知道她梳理了新妆,推开了红窗,该是期待明月照西厢。最苦的是我咫尺天涯,梦中魂灵儿,今夜也不能到她身旁。问何时才能向她倾诉衷肠,互通情款,互订密约,寄与她明镜,偷换她的异香。天公呵与人行个方便,叫人霎时间相见又有何妨!
【赏析】 此词抒写作者对所爱女子的相思之情。相传其曾和当时名妓李师师有交往,并因此而得罪宋徽宗。但究竟所怀何人,我们不得而知。上阕从自己怀念女子写到女子怀念自己;下阕继续从女子怀念自己写到彼此不能相见,把其深深的恋情抒发出来。「最苦」二句写自己梦中魂灵也难到她身旁,「问甚时」以下,盼旧欢重续,意急情切。最后两句冲口而出,痴情无限。全词由景而情,由隐渐显,步步递进,至高潮则戛然而止,回味无穷。
兰 陵 王 周邦彦 柳阴直1,烟里丝丝弄碧2。隋堤上3,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4,谁识,京华倦客5?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6。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7。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8,望人在天北。 凄侧,恨堆积。渐别浦萦回9,津堠岑寂十,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注释】 游乐图1柳阴直:长堤上的柳树行列整齐,柳荫也连成一条直线。2烟里丝丝弄碧:烟雾里柳丝飞舞,卖弄它嫩绿的姿色。3隋堤:指汴京附近汴河堤。相传是隋代建的,故称隋堤。4故国:指故乡。5京华倦客:久住在京城感到厌倦的人。此处指作者本人。6应折柔条过千尺:古人送行,常折柳条送客,数量很多。指经常离别。7梨花榆火催寒食:指饯别时正是梨花盛开的寒食节。榆火,旧时寒食节有禁火的习俗,节后二日(清明节)朝廷取榆木之火以赐百官。8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愁著顺风行船如箭,回头一看已过了数个驿站。9别浦萦回:船开走了,水波仍在回旋著。十津堠岑寂:码头上冷冷清清的。津堠,码头上守望、可供住宿的地方。
【词意】 正午间那成行的柳树映下直影。柳条在雾霭中随风飘荡,显现出一片青碧。隋堤之上,曾见过多少送别的场景,那柳枝轻拂水面,白絮纷飞,送别那些行色匆匆的旅客。我登上高堤眺望,故乡遥遥。久居京华,难归家园,谁能知道一个游宦倦客的心情?长亭路边,年复一年送走了多少行客,送行人折断的柳条怕早已超过了千尺。 闲静下来;寻思往日的踪迹,离别前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哀婉的乐曲伴随着饯别酒,残灯映照着离别的宴席。那里正是梨花盛开、分发榆火的寒食节后,岁月匆匆,离别在即。暮春时分,江水已暖。正愁间,只见风鼓船帆,那竹篙点入江中也只过半,船便快如离弦之箭。回头再看,船已远远过了好几个驿站;再看那送行人儿已远若在天边。 惨惨凄凄,离恨堆积。渐渐地,暮色降临。船儿已过江流岔口,只见江水回旋;渡口冷冷清清,附近的守望台孤零零地立在岸边;夕阳缓缓下落,春色遥无边际。四周寂静寥廓,我又思念起曾与她在月下水榭前携手游玩赏乐,在露水莹莹的小桥上倾听她吹起哀怨的笛曲。我沉浸在往事之中,宛如梦境,禁不住泪水频滴。
【赏析】 这首词题为「柳」而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抒写离情。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常用柳来渲染伤别。周邦彦仕途多艰,三进三出京师。这首词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出京所作。在较长期的京官生活中,他眼见朝政日益腐朽,新党业已变质,权奸执政,国事日非。这首词是他和京都告别,很像屈原的离别郢都,抒发其无限情思。此词分三叠。首叠以柳色来铺写别情;二叠写离别情与惜别情;三叠写离别后的心情,愈行愈远,愈远愈恨。
琐 窗 寒 周邦彦 寒食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1。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 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2。旗亭唤酒3,付与高阳俦侣4。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5?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
【注释】 1剪烛西窗语:借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语,抒发怀乡之情。2百五:指寒食节。冬至后一百零五日为寒食。3旗亭:指酒楼。4高阳俦侣:西汉郦食其自称高阳酒徒。5靥(ye):脸上的酒窝。
【词意】 柳荫深处传出乌鸦的啼鸣,我掀起小帘,站在朱门之内,身穿单衫凝神伫立。半亩大的庭院里开满了桐花,静静地笼罩着庭院,阴雨阵阵更使人愁思万端。雨滴洒落在空落落的台阶上,竟彻夜未停。何时故友相逢与我在西窗下剪烛,谈心。今夜的孤零恰如往昔夜宿楚江之畔,江风吹得灯火昏暗,说不尽少年羁旅的无限凄惨艰难。如今我已年老,时有垂暮之感。 春游嬉戏的地方,旅舍酒店烟火不举,正巧是全城禁火过寒食节。酒楼上呼唤美酒的兴致一扫而光,姑且把这段豪情都交付酒徒料理。回想起故乡园中的桃李,必是迎春怒放,那如同美人嘴唇酒窝般的花朵,不知今天是否还挂在树枝?待到我归乡之时,一定还会有残存的花儿,等待着我与宾客举杯痛饮,一洗烦襟。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所作,抒写作者寒食节中孤独迟暮之感,表现其羁旅思乡的情怀。作者采用回忆、对比、烘托、渲染等办法,多角度、多层次地描写其孤独迟暮。无论是眼前暗柳啼鸦、空阶愁雨之实景,还是回忆中楚江瞑宿、风灯零乱的虚景,境界同样凄清;无论是与故人剪烛西窗的愿望,还是故园桃李争妍、春色不殊的设想,都是虚幻中事;无论是少年羁旅楚江瞑宿,还是垂老役小帘朱户,心情一般萧瑟;无论是客舍愁雨,还是故里残英,一样是愁思难解;无论是高阳酒徒的豪兴,还是梓里美人的秀靥,都与迟暮老者无缘了。留下的只有无穷的孤独和难以排遣的迟暮之感了。结尾三句,设想返乡后的情景,然而那又能怎样呢?人已迟暮,春已阑珊,花自零落,那小唇秀靥已不知所去,纵然回到故乡,情怀仍似在客中,只能面对残英,借酒解愁。可是,大半身的漂泊,多年的积怨,岂能在酩酊中排解?
六丑 周邦彦 蔷薇谢后作 正单衣试酒1,恨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2,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3。钗钿坠处遗香泽4,乱点桃蹊,轻翻柳陌5。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 东园岑寂6,渐蒙笼暗碧7。静绕珍丛底8,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9,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十。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攲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注释】 1试酒:宋代习俗,每年农历三月末或四月初品尝新酒。2如过翼:像鸟儿飞掠过去那么快。3葬楚宫倾国:蔷薇花被葬送了。这里将楚王宫里的美人喻做蔷薇花。倾国,绝代美人。4钗钿:将美人遗落的头饰比做落花。5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写蔷薇花谢后飞散状。桃蹊、柳陌,桃柳树下的路径。6岑寂:寂静。7蒙笼暗碧:草木茂密,绿叶成荫,使环境幽暗。8珍丛:珍贵的蔷薇花丛。9长条故惹行客:蔷薇有刺,故会勾住行人的衣服。十强智巾帻(ze):把残花勉强插在头巾上。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攲侧:终不如盛开的花朵插在头上摇曳多姿。颤袅,摆动。向人攲侧,有悦人、媚人之意。恐断红、尚有相思字:唐卢渥到长安应试,捡得宫水沟漂出的红叶,上有宫女题诗。后娶遣放宫女为妻,恰是红叶题诗者。此处用红叶比落花。
【词意】 正是换单衣尝新酒的时节,只恨客居异地,光阴白白地抛弃。祈求春天暂留片刻,春天匆匆归去就像鸟儿飞离,一去无痕迹。试问蔷薇花儿今何在?夜里一场急风骤雨,埋葬了南楚倾国的佳丽。花瓣儿像美人的钗钿堕地,散发著残留的香气,凌乱地点缀著桃花小路,轻轻地在杨柳街巷翻飞。多情人有谁来替落花惋惜?只有蜂儿蝶儿像媒人使者,时时叩击著窗户来传递情意。 东园一片静寂,渐渐地草木繁盛茂密,绿荫幽暗青碧。环绕着珍贵的蔷薇花丛静静徘徊,不断地哀声叹气。蔷薇伸著长枝条,故意勾著行人的衣裳,仿佛牵着衣襟期待着倾吐话语,表现出无限的离情别意,拾一朵小小的残花,在头巾上勉强簪起。终究不像一朵鲜花戴在美人钗头上颤动、摇曳,向人俏媚地斜倚。漂流的花儿呵,切莫随着潮水远远逝去。惟恐那破碎的花儿,还写着寄托相思的字句,这如何能够得知相思情意?
【赏析】 此词是周邦彦创造的一个新词牌,是一首咏物词。词的内容不过是惜花惜春,极平常的感情,都被作者铺展成为140字的一首慢词。写得浑厚典雅、玉润珠圆,是周邦彦的代表作。上阕从春归写到花谢花飞,随后以无人作惜作结。下阕为岑寂的东园而叹息,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为花的凋零而惆怅,最后对漂流的落花致以忘情的惋惜和关怀,以致又联想到日思夜想的情人。
夜 飞 鹊 周邦彦 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1。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相将散离会2,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3。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兔葵燕麦4,向斜阳,影与人齐。但徘徊班草5,欷酹酒6,极望天西。
【注释】 1凉夜何其:意指夜深尚未天明。凉也作「良」。2离会:离别前的饯行聚会。3树杪(miǎo)参(cēn)旗:指树梢上的夜空中散布著点点繁星。4兔葵燕麦:野葵和野麦。5班草:布草而坐。6欷(xū):叹息声。酹(lei)酒:以酒洒地而祭。
【词意】 在河桥旁的亭中送别情人,久久惜别,深夜里弥漫着凉意,竟不知到了什么时分。残月曳著余辉远远地向西斜坠,铜盘中的蜡烛也即将燃尽,清凉的露水打湿了衣襟。临别前短暂的相聚即将散离了,探头听听随风传来的渡口鼓声;看看树梢上空参旗星的光影,已是到了黎明时分。那花骢马仿佛会解人意,纵使我扬鞭催赶,它也只是自顾慢慢缓行。 送别情人,我孤零零地满怀离愁踏上了归途,渐渐听不到渡口上那嘈杂的人声。原野上空旷清寂,归途竟是那么遥远寂静。我没想到再次来到当初与她分别的地方时,不仅未见她的一点遗迹,连偏斜的小路也都难辨迷离。低照的斜阳映照着兔葵、燕麦长长的影子仿佛与人相齐,我在那曾与她相偎过的草丛边徘徊往复,以酒浇地,欷不止,放眼西方,空自断魂。
【赏析】 这首词调,也创自周邦彦,词中抒写离别后的思念和怀旧。上阕回忆当时送别的河桥处初秋凉夜和津渡口黎明前;下阕是在同一地点,时间却在夏秋之际的黄昏。这种时空的变化,反映了事物的变迁,也表达了人去物非的惆怅心情,使人寻味。这首词层次井然,词采艳丽,意致绵密,具有音律美。
满 庭 芳 周邦彦 夏日溧水无想山作1 风老莺雏2,雨肥梅子3,午阴嘉树清圆4。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5。人静乌鸢自乐6,小桥外、新绿溅溅7。凭阑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8。 年年,如社燕9,飘流瀚海十,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樽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释】 1溧水:地名,今江苏溧水县。2风老莺雏:小莺在暖风中长大。3雨肥梅子:梅子在雨水滋润下肥大起来。4午阴嘉树清圆:正午阳光下的树影清晰圆正。5炉烟:用来熏衣,去除湿气。6乌鸢(yuān):即乌鸦。7溅溅(jiān):激流水声。8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意为住宅四周黄芦苦竹丛生,我的心情就像白居易被贬谪九江时一样。9社燕:相传燕子每年于春天的社日从南方飞来,秋天的社日又飞回南方,故称社燕。十瀚海:沙漠。这里泛指遥远偏僻的地方。修椽(chuan):承担屋瓦的长椽。急管繁弦:激烈复杂的音乐。簟(dian)枕:蓆子和枕头。簟,蓆子。
【词意】 雏莺在和风吹拂中长大,梅子在细雨滋润中硕肥,正午时的树影亭亭如盖,清爽宜人。溧水是个靠近山峦的低湿之处,衣服泛潮,倒要费不少的炉烟烘熏。人烟稀少,一片宁静,乌鸦鸢鸟自得其乐,小桥外绿水涨满,发出潺潺的清音。久久地倚栏而望,满眼是黄芦苦竹,真怀疑自己也像当年的白乐天,泛船九江,自叹天涯沦落人。 年复一年,犹如燕子,春归秋去,从漂泊于荒远之地,来寄在这偏僻的屋簷。姑且不要再考虑功名利禄,荣辱得失这些身外之事,还是常把酒樽来亲近,借酒遣愁,一醉方休。容颜憔悴的江南游子,却不堪再听宴席上那激越繁复的乐曲,怕会引起伤愁。请在宴席旁,先为我安好枕席,让我喝醉时歇息安眠。
【赏析】 这首词写于宋哲宗元祐八年至绍圣三年(1093—1096)间,作者时任溧水县令。词的上片写「地卑山近」的初夏景色,渲染贬所艰苦恶劣的环境;下片以「漂流瀚海」的燕子自比,寄托自己政治失意的感慨。 作者自元祐二年离开汴京,先后流宦于庐州、荆南、溧水等僻远之地,故多自伤身世之叹。这种思想在本词中也有反映。但本词的特色是蕴藉含蓄,内心活动多隐约不露。
花犯 周邦彦 梅花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1,无限佳丽。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同燕喜2。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3。 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见,翠丸荐酒4,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注释】 1铅华:搽脸的脂粉。2冰盘:像水一样透明的玉盘。燕喜:同「宴喜」,宴饮之喜悦。3香篝:熏笼。内燃香料,用以熏蒸衣物。4翠丸:指梅子。
【词意】 一道低矮的白色粉墙,一树梅花耀人眼目,那种风韵依旧同往年一样。花面上的露水晶莹发光,仿佛是洗净脂粉的美人,天生的丽质靓妆。去年梅花开放的胜景,我也是一个人独自观赏。也曾经在酒宴之上,喜滋滋地把玉盘中的青梅品尝。更令人叹息而又难忘,雪中那高高的梅花树上,宛如覆蓋著洁白轻盈的素被,被里仿佛是遍体芬芳的美人,透出一缕幽淡的馨香。 今年品赏梅花最是行色匆匆,相逢时只觉梅花似含恨怨,依依眷恋憔悴愁颜。久久地沉吟伫望,青苔上,花瓣儿旋舞著飞落地面。不久将会看见,青翠的梅子献上酒宴;我却正在乘船,驶过烟波浩阔的江天。只能靠梦中幻想,一只潇洒脱俗的梅花,在黄昏里斜映着水面。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词,也是作者自度曲。「犯」是词的「犯调」,把不同的宫调声律合成一曲,使音乐更为丰富。上阕从眼前梅花写起,又回忆起去年赏梅的情景;下阕从今年联想到未来,借梅抒情。全词句句紧扣梅花,实际上也句句紧扣作者自己。以梅花为衬,将自己落寞的情怀委婉表达。
解 语 花 周邦彦 上元1 风销绛蜡2,露浥红莲3,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4,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5。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6,望千门如昼7,嬉笑游冶。钿车罗帕8,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9。年光是也,惟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十。
【注释】 1上元:一题《元宵》。2绛蜡:红蜡。一作「焰蜡」。3红莲:荷花灯。4桂华:指月光。相传月中有桂树,故常以桂代月。5耿耿素娥:耿耿,光明貌。素娥,嫦娥。6放夜:开放夜禁。7千门:指皇宫里千门万户。8钿车罗帕:车上歌妓用香罗手帕向游人招手。钿车,以金为饰的华美车子。9暗尘随马:车马经过之地尘土飞扬。此处是指车马经过之地聚了很多游人。十从舞休歌罢:歌舞停止之意。
【词意】 春风吹得蜡烛光焰飘摇,烛泪融消,露水浸湿了花灯的笼罩,花市彩灯纷繁光焰映照。桂月的光华流溢于屋瓦。淡淡的云缕消散,天宇空明,嫦娥翩然欲下。衣裳多么淡雅,看南国的娇娃,腰肢苗条恰一把。凤箫锣鼓喧杂,往来的人影杂沓,麝香的气息从满街上女人的红袖散发。 眼前这景象,使我想起当年京城上元佳节的盛况。那时候,官家放夜,私家放门,千家万户高举彩灯,辉煌如同白昼。女子们喜笑盈盈出门游赏,香车上不时有她们丢下的罗帕。男女相逢之处,必会有少年拍马跟随,片片飞尘腾起于马蹄之下。想必今年的京城上元依然如故,只是我年老兴衰,哪堪重提旧话!钟漏轻移,夜色已深,我驱车归来,任凭他们尽情歌舞,尽情玩耍。
【赏析】 此词写元宵节之夜。上阕写作者看到荆州元宵节之夜盛况;下阕由当前之所见,回忆起当年在汴京元宵赏月的情景,感慨油然而生。反映了作者仕途不顺、心情抑塞不舒之感。
蝶 恋 花 周邦彦 早行 月皎惊乌栖不定1,更漏将阑,轳辘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2,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3,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4,露寒人远鸡相应。
【注释】 1月皎惊乌栖不定:月色明亮,常惊醒乌鸦。喻人难以入睡。2两眸清炯炯:两眼亮晶晶的(表示没有睡着)。炯炯,明亮的样子。3徊徨:心中无主。4阑干:横斜的样子。斗柄:北斗星第五至第七的三颗星形似斗柄,故称。
【词意】 月光皎洁明亮,乌鸦噪动不安。更漏将尽,摇动辘轳汲水的声音传进房间。这声音使女子的神情更加焦烦,两只明亮的眼睛泪水涟涟。一夜来眼泪未断,湿透了枕中的红绵。 手拉着手来到庭院之中,秋风吹着美人的鬓影。离别的双方恋恋不舍,告别的愁语让人不忍细听。楼上星光灿烂,斗柄横空。清露寒冷,伊人越走越远,偶尔传来晨鸡的报晓之声,与那远人的脚步遥相呼应。

【赏析】 这首词写秋天清晨送别情人的情绪。上片全从送行人枕边感受着墨,表明别前心神不定,入睡不熟。「唤起」二句写浅睡假寐被唤起,不是睡眼惺忪,却是满眼晶莹,由于一夜辗转反侧,以致泪湿红绵中,别前之情凄切。下片写临别及别后景况。「执手霜风」,「执手相看泪眼」已够伤心了,再加上凄凄的秋风催行。「去意」、「别语」云云则临别千般叮咛,万般依恋尽在其中。最后以送行人回房之孤独清冷收结。情人已远,村鸡报晓,闺房清寒,一派离索。这首词写别前、别时、别后的情景,历历在目,层次井然。从室外写到室内,又从室内写到室外,一直写到登楼遥看路长、人远,情意绵绵,委婉动人。
解 连 环 周邦彦 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1。纵妙手、能解连环2,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絃索。想移根换叶,尽是旧时,手种红药3。 汀洲渐生杜若4,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漫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拼今生、对花对酒,对伊泪落。
【注释】 1辽邈:遥远。2解连环:秦王送齐王玉连环,要求解开。齐王后用铁椎将玉环击破,对秦王使者说环已解开。此事见《战国策·齐策》。3红药:红色芍药花。4杜若:一种香草。
【词意】 满怀的幽怨无所寄托,只叹那心上人绝情远去,音信渺茫无着落。纵然有高超妙手能解开连环锁,我心中依然如风雨过后仍有薄云轻雾,情难忘却。燕子楼中空无一人,恢暗的尘埃落满了琴床上的絃索。庭院中的红芍药虽然长出新根,换了新叶,也毕竟是以往你我二人同手栽种。 送你远行的洲渚上已经长出了杜若香草,我猜想你的船早已靠停,你在天涯海角多么孤零。还记得当时你写给我的山盟海誓,如今看来全是虚假之词,倒不如把它烧成灰烬。春天又回到了水边驿站,我又乞盼著,你能给我寄来一枝江南早梅。哎,纵使今生今世不能遂愿,我亦甘愿空对鲜花饮苦酒,为你落泪。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词,但同其他怀人词不同。其他怀人词多写相互怀念之情,而此词是被怀念之人绝情,写的是一个「负心女子痴心汉」的小小悲剧。词的第一句「怨怀无托」便道明了主题。以下细写「怨怀无托」的原因和别后情事。全词写情为主,略点景物,表达了作者难忘旧人之痴情。 爱情真是奇妙的东西,它有一种顽强的力量。主人公在绝望之中还对她抱有一丝希望:现在春天又来了,她的心会不会像春天一样回转来呢?她会不会像古时的陆凯一样,也寄一枝梅花给我呢?痴顽之态,呼之欲出。
关 河 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1,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2。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3?
【注释】 1暝:黄昏。2寒声:即秋声,指秋天里风声、落叶声、虫鸟哀鸣声等。这里专指雁叫声。3如何消夜永:怎么能熬过那漫漫长夜。消,消磨,打发。夜永,即永夜,长夜。
【词意】 秋日多阴天。一连几日都是阴沉沉的,好不容易放晴,却已是黄昏,庭院里变得凄清寒冷。我伫立在庭中倾听大雁的鸣声,云层浓重,难见到雁行的踪影。 夜半更深,饮酒闲聊的客人已散去。万籁俱寂,屋子里只留得一盏孤灯,与墙壁相互辉映。原以为趁著酒酣可以昏昏睡去,偏偏浓酒已消,醉意全醒,如何能消磨这漫漫长夜,熬到天明?
【赏析】 这首词写羁旅之愁。长在旅途,孤身一人,难以摆脱愁思。「秋阴」中难得「时晴」,而天色又渐渐暗下来;听到雁声,但又不见踪影;难得有友人聚会,却又更深人去;最后只有借酒浇愁,然而「酒已都醒」,又如何熬过去这漫漫长夜!把凄冷、寂寞和孤独的情状写得惟妙惟肖。 词中小令如诗中绝句,形式短小而要求内容丰富,于是写景必得是感受了强烈者,抒情必得是灵魂深层的悸动。周邦彦的这首小令,显然深得以少胜多的奥妙。
绮 寮 怨 周邦彦 上马人扶残醉,晓风吹未醒。映水曲、翠瓦朱簷,垂杨里、乍见津亭1。当时曾题败壁,蛛丝罩、淡墨苔晕青。念去来、岁月如流,徘徊久、叹息愁思盈。 去去倦寻路程,江陵旧事,何曾再问杨琼2。旧曲凄清,敛愁黛、与谁听?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何须渭城3,歌声未尽处,先泪零。
【注释】 1津亭:渡口边的亭子。2杨琼:唐代江陵歌妓。3渭城:即唐王维《渭城曲》。多于离别的筵席歌唱。
【词意】 昨夜的酒力尚未消去,上马时尚需有人帮扶,清晨的凉风还没有把我吹醒。一路上但见碧瓦红簷,倒映在曲折的流水里,垂杨树掩映着渡口旁的驿亭。想当年曾在亭壁上题写诗句,如今墙上罩满了蛛网尘埃,墨色消淡,字迹已被青苔斑蚀得模糊不清。想去去来来的进退升沉,岁月如流水。我徘徊叹息,愁思如潮,久久难以平静。 数年来宦游不止,已倦于打听前行的路程。江陵的风流韵事最难忘,自此后再没有能够重访歌妓杨琼。她唱着旧日的歌曲声韵凄清,她聚敛著愁眉,谁是知音与听?酒樽前的故友倘若健在,定会想念我,最是关怀动情。何必唱朋友送别的《渭城曲》,她那歌声尚未唱完,我的热泪先自飘零!
【赏析】 这首词叙离情别恨。从词意上看,似写于被贬外放之时。上阕写当年津亭题词处,如今已是蛛网笼罩,苔晕青青,令人感怀;下阕写忆旧事不堪回首,知音难寻,令人感喟不已。作者多用反衬侧写、借物正意的手法,写得委婉曲折。
应 天 长 周邦彦 条风布暖1,霏雾弄晴,池台遍满春色。正是夜堂无月,沉沉暗寒食。梁间燕,前社客2,似笑我、闭门愁寂。乱花过、隔院芸香3,满地狼藉。 长记那回时,邂逅相逢4,郊外驻油壁5。又见汉宫传烛,飞烟五侯宅6。青青草,迷路陌。强载酒、细寻前迹。市桥远、柳下人家,犹自相识。
【注释】 1条风:指春风。《易纬》中有「立春条风至」的句子。2前社客:春社之间到来的客人,指燕子。3芸香:花香。4邂逅:偶然相遇。5油壁:指油壁车,一种以油饰壁的车。6五侯:汉成帝时,同一日封舅王氏五人为侯。这里以「五侯」泛指富贵人家。
【词意】 春风把暖意送到人间。薄雾散尽,天色放晴,池塘台榭充满著盎然春色。正是寒食之夜,却黯然无月,沉沉夜色笼罩大地,堂屋里亦昏暗冷寂。梁上的燕子呢喃低语,这些春社前赶回来的客人,仿佛在嘲笑我闭门独坐,太过孤寂愁闷。一阵风吹得花瓣飞舞,院里院外芳香四溢,却落得残花满地,一片狼藉。 总是忘不掉那一次,你我在郊外邂逅相遇,记得你是乘坐着油壁轻车去的。今天又是寒食,日暮时汉宫中传送蜡烛,公侯大臣的宅院飞出轻烟。白天我曾沿着上次相识的小路寻寻觅觅,无奈萋萋芳草,迷失了方向。我硬是带着美酒把旧踪细认,市桥远处,柳树下居住的那户人家,却还认得。
【赏析】 这是一首寒食节怀人词。上阕写在寒食节的春风晨雾里想起旧时的佳人,而今物是人非,佳人不再,禁不住触景伤情,感慨不已;下阕写他走到郊外,忆旧事,寻旧地,又碰上旧时相识,更增添了无尽的伤感。
夜 游 宫 周邦彦 叶下斜阳照水1,卷轻浪、沉沉千里2。桥上酸风射眸子3。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不恋单衾再三起。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4?
【注释】 1叶下:叶落。2沉沉:形容流水不断的样子。3酸风射眸子:冷风刺眼。4萧娘:唐代对女子的泛称。此指词人的情侣。
【词意】 一抹斜阳透过树叶照在水面,江水翻卷著细细的浪花,深沉地流向千里之外。桥上的寒风刺人眼目,令人神伤。我伫立已久,眼看着黄昏将尽,街市上亮起了灯火点点。 陈旧的小屋里,我卧在寒窗之下,听到了井边几片梧桐落地的声响。不贪恋这薄薄的被子,几次三番起身下床。有谁知道我如此心神不安,辗转难寐,全是因为她的一封书信。
【赏析】 此词为得情人书信而思念情人之作。上片写独立桥上所见江景。「叶下」二句以斜阳、水浪意象组合成一幅秋水千里的动态景象,落叶、斜阳、流水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全是触动悲秋离愁的特定媒介。「沉沉」二字,则加染离恨愁情的沉郁、浓重的色调。最后以「千里」的空间距离,暗示出词人愁千里之遥,心萦千里之外。「桥上」句则借寒风射酸双眸,暗示出词人已流下了忆君清泪。「灯火市」,正是昔日与情侣团聚欢会的繁华场所,而今人隔千里,面对眼前「灯火市」,更显出自身处境的孤寂与幽冷,情怀的惆怅与失落。下片写夜不安寝。「古屋」三句写破旧而简陋的居处。「听几片」句写夜风凉冽,吹得梧桐叶飞坠,飒飒有声,一片萧瑟、悲凉。寒窗风紧,长夜难挨,即使是单薄的衾被,也该裹紧身子。词人却「不恋单衾再三起」!「再三」则是起而又卧,卧而又起。到底有什么心事呢?最后,「有谁知」三句方始揭明原因:「因萧娘书一纸」,遂使前面一连串反常行为豁然开朗。全词到此一点即止,余味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