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的历史价值 初中历史红军长征
初中历史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关于历史)
8月3日 由于zg拖延北上时间,《松潘战役计划》不能实施。
鉴于敌已形成对红军南北夹击的态势,企图围困和消灭红军于岷江以西、懋功以北的雪山草地地区。红军不得不改变松潘战役计划,改向夏河流域前进。
是日,中央军委制定《夏洮战役计划》,指出松潘战役已失时机,“现特改为攻占阿坝,迅速北进夏河流域”,“以期于洮河流域消灭遭遇之蒋敌主力,形成在甘南广大地域发展之局势”。 8月5日至6日 中共中央在毛儿盖附近的沙窝召开政治局会议,md主持。
参加沙窝会议的有md、张闻天、ze、dz、博古、zg、陈昌浩、刘伯承、傅钟、凯丰、邓发等。 会议讨论由于松潘战役计划未能实施所造成的局势和当前任务。
5日,政治局草拟了《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6日会议通过了这个决议。决议分析了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形势,指出“一、四方面军两大主力在川西北的会合,造成了中国苏维埃运功在西北极大胜利的前途”;决议重申了两河口会议决议的正确性,指出“创造川陕甘的苏区根据地,是放在一、四方面军面前的历史任务”;决议强调提高党中央在红军中的威信,加强一、四方面军的兄弟团结,决议号召党和红军,与企图“远离敌人”、“避免战斗”,对创造新根据地缺乏信心的右倾机会主义作斗争。
8月15日 沙窝会议后,中央军委为贯彻《夏洮战役计划》,北出夏河、洮河流域,决定一、四方面军混合编组,组成左、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右路军由一方面军之一、三军(即一、三军团)和四方面军之四军、三十军以及中央军委纵队一部及新成立的红军大学组成,有路军由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参谋长yj)指挥,中共中央随右路军行动。
右路军以毛儿盖为中心集结、过草地,向班佑、巴西开进;左路军由一方面军之五、二十二军(即五、九军团)和四方面军之九军、三十一军、三十三军以及中央军委纵队一部组成,由红军总司令部(总司令dz、总政治委员zg、总参谋长刘伯承)指挥。左路军以卓克基为中心集结,向阿坝地区开进。
并且决定左路军到达阿坝后,东进到班佑、巴西地区同右路军靠拢,而后齐头并进,向甘南前进。是日,左路军从卓克基出发,向阿坝地区开进。
8月2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军委在毛儿盖召开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md、张闻天、王稼祥、博古、陈昌浩、徐向前、凯丰、邓发、李富春、聂荣臻、bl、ln等。
会议听取了md关于夏洮战役计划的报告。会议通过了这个报告,并决定立即组织实施夏洮战役计划。
8月21日 右路军先头部队(由红一方面军的四团和红四方面军的二九四团组成)从毛儿盖出发过草地,向班佑开进。26日到达班佑。
8月24日 胡宗南发现红军过草地北上,电令所部第四十九师由漳腊向包座疾进,在包座河一线堵击红军东进北上。 8月29日至31日 红军右路军第三十。
军于29日发起包座战斗,全歼堵击红军北上的胡宗南部第四十九师,攻占上下包座,打开了进军甘南的门户。 8月底 红军右路军全部过草地,到达班佑、巴西、阿西地区。
9月1日 md、徐向前、陈昌浩为促左路军北上电zg,并提出集中主力向东北武都、西固、岷州间打出去的计划。 9月3日 左路军先头部队五军进抵墨洼附近。
zg借口墨曲河(一说噶曲河)水涨和草地不易通过,强令部队返回阿坝,并致电中共中央提出要右路军“回击松潘敌,左路军备粮后亦向松潘进”的主张。 9月8日 右路军徐向前、陈昌浩电zg,提出“我们意以不分散主力为原则,左路速来北进为上策,右路南去南进为下策”的意见。
9月9日 zg为改变北上方针,提出南进主张,致电中共中央,鼓吹南下川康边之天全、芦山、丹巴、懋功、甘孜、道孚等地的退却逃跑计划,说“丹巴、甘孜、道孚、天、芦均优于洮、夏,邛、大更好”,说南下“为真正进攻,决不会做瓮中之鳖”。 同日,中共中央电zg:南下“中央认为是完全不适宜的。
中央恳切的指出,目前方针只有向北是出路,向南侧敌情、地形、居民、给养都对我极端不利,将要使红军受空前未有之困难环境。中央认为:北上方针绝对不应改变,左路军应速即北上。”
9月9日 zg密电原四方面军领导人,企图以武力要挟党中央南返。 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yj发现这份密电后,立即送达md手中。
中共中央在巴西召开政治局紧急会议,决定率领一、三军团(即一、三军)和军委纵队先行北上,脱离危险区域,是日夜半从巴西出发,次日晨到达阿西,继续北上。 9月10日 中共中央发出《为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指出“我们应该根据党中央正确战略方针继续北上”,“无论如何不应该再退回原路,再去翻雪山、走草地”,“南下是绝路”。
9月11日 中共中央为贯彻北上既定方针,再次电令zg“立刻率左路军向班佑、巴西开进,不得违误”。“中央已决定右路军统归军委副主席ze同志指挥,并已令一、三军团在罗达、俄界集中”。
9月12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俄界(今甘肃省迭部县境)召开扩大会议。 出席俄界会议的有md、张闻天、王稼祥、博古、凯丰、刘。
红军长征的历史
长征
[解释]1.长途旅行;长途出征。
2.特指中国工农红军1934—1935年由江西转移到陕北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红军长征(Long Marches)
【时间】1934~1936年间
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
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
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
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

【地点】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有关红军长征的历史
我们知道,红军先后曾有4支队伍从不同地点参加了长征。
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是其中的一支,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二万五千里”。“二万五千里”是从哪来的呢?1935年md在政治局会议上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2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到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md根据什么说红一方面军长征有二万余里?他是怎么算出来的?老红军李中权将军回忆,1937年他在抗大亲自听md在大会上讲的。md的算法是从1934年10月出发到1935年10月结束,以每天走70里,共25550里,略为二万五千里。
1937年2月编好的《二万五千里》一书有5个附录,其中《红军第一军团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专门有说明,说明指出一军团直属队:“除休息外,行军作战时间,1934年10月12天,11月24天,12月24天,1935年1月22天,2月26天,3月24天,4月30天,5月27天,6月23天,7月10天,8月14天,9月16天,10月19天。”作战的时间加起来共271天。
如果以每天红军行军70里,271天应走18970里,可是编者却将书名定为《二万五千里》。这是为什么?md在长征中并不是天天行军。
如红军1935年1月7日占领遵义,中央在此停了12天。红军7月底到达四川松潘,到8月底才离开北上过草地,停留了近1个月的时间。
这是两次大的停留,仅这两次有一个多月的时间。md对此是很清楚的,他为什么计算里程时没有将此天数扣除?因为他知道中央机关是红军中走路最少的单位。
作战部队除行军外还要打仗,就要不断奔袭、迂回。作战部队走的路常常是机关、后勤部队的几倍。
这里仅举一例:红军为突破第一道封锁线,三军团四师和先头部队十一团占领古陂圩后,敌人撤退逃跑,十一团和十二团乘胜追击,敌人缴械后,他们再返回追红军大部队,一去一回起码140里。部队的这些行动都是奉军委之令,md对此一清二楚。
他知道在中央停留时,作战部队一直在运动,作战部队行军的里数路线远远超过中央直属队。所以他在计算红军长征里数时,没有扣除中央机关停留的时间。
最早进入陕北的斯诺,于1936年秋采访了许多长征干部,看到《红军第一军团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他说:“红军自己普遍总说是‘二万五千里长征’,其实连所有的转折和走回头路都算起来,从福建最远的一点到陕西的西北隅,长征军中的某一些部队所走的路程无疑要超过上述的数字。
照第一军团所记的一个准确的、一段一段的旅程计,显示了全部路程两倍于美国大陆的宽度———而且这还是主力行军中的最小的里程。我们必须记着,在全部旅程中,都是步行的,他们这样地跨过了世界最难走的通道,爬越了几个最高的山岭,横渡了亚洲最大的河流,而且从头到底就是一个长久的战争。”
重走长征路,今非昔比 李爱德、马普安所走的路线远比当年红军走得少,走得容易,除经济发展,修了大量的公路,自然条件发生变化,环境大为改善外,还有一个原因,他们是在和平环境,得到众人帮助,平安走完长征路的。而当年红军在几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之中,为了求得生存,他们要与敌人作战,要寻找敌人的薄弱环节。
什么地方敌人的力量薄弱呢?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在没有路的地方开出一条路来。现在重走长征路,是为学习、体会、宣传长征精神,首先要保证参加者的安全,不能死人,不能伤人,绝对不能让参加者冒险。
这是两个长征的最大的不同。7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人们受时间、体力、交通、经费种种条件的限制,一般只能走最著名的地方,走大的村镇、县城,走容易到的地方。在众多的红军长征路线中,只能选一条路线走。
每一个人很难严格按照长征路走完,更不能真正沿着红军的脚印走。“二万五千里”长征,不容置疑 综上所述,两个外国年轻人走的长征路,只是当年红军长征走过路线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他们所说的红军长征12000至13000里是很不准确的。
但是,没有想到他们随便说的一句话竟然在世界各地的报道有100篇之多,产生的影响如此之大,由此可见红军长征在世界影响之大,关于红军长征的任何一个不同的说法都会引起轩然大波。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历史上、情感上重要的路线,红军长征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情感上最重要的路线,也是世界上最长、最著名的路线。
红军长征25000里是历史事实,是不容置疑的。红军长征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是空前绝后的,即便是科技发达的今天,任何人也不可能完全重走当年长征路,不可能再现当年长征的艰难险阻。
(《解读长征》徐占权编著、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相关阅读 “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 提到“长征”,不少人都把它等同于“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是不准确的。
“长征”的外延较大,是指各支队伍的战略行动的总称。中国工农红军先后曾有4支队伍参加长征: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
历史二万五千里长征简介
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
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 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
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有关红军长征的那段历史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各阶段:
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
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
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
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
红军长征的故事
红红的火柴头簇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二,三,四……” 一共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询问地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爆发着一种喜悦的光。
只见他合起党证,双手捧起了它,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进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他的脸。 “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
卢进勇觉得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
- 上一篇
我已经单身很久了 自己现在已经三十九岁了还单身,而且没钱工作又不好工资不高,然而现在喜欢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女人,能追吗
自己现在已经三十九岁了还单身,而且没钱工作又不好工资不高,然而现在喜欢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女人,能追吗 自己现在已经三十九岁了还单身,而且没钱工作又不好工资不高,然而现在喜欢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女人,能追吗什
- 下一篇
望岳翻译及赏析 奉和荐福寺应制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奉和荐福寺应制原文 翻译 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奉和荐福寺应制 [作者] 宋之问 [朝代] 唐代 梵筵光圣邸,游豫览宏规。不改灵光殿,因开功德池。莲生新步叶,桂长昔攀枝。涌塔庭中见,飞楼海上移。闻韶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