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踏莎行春色将阑赏析 《踏莎行·春色将阑》(寇准)译文赏析

火烧 2021-10-13 06:17:35 1055
《踏莎行·春色将阑》 寇准 译文赏析 踏莎行·春色将阑 寇准 系列:宋词三百首 踏莎行·春色将阑    春色将阑1,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濛濛,屏山半掩余香袅2。    密约沉沉3,离情

《踏莎行·春色将阑》(寇准)译文赏析  

踏莎行春色将阑赏析 《踏莎行·春色将阑》(寇准)译文赏析

踏莎行·春色将阑 寇准 系列:宋词三百首 踏莎行·春色将阑    春色将阑1,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濛濛,屏山半掩余香袅2。    密约沉沉3,离情杳杳4。菱花尘满慵将照5。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注释    1阑:晚,尽。这里是说春光即将逝去。    2屏山:屏风。袅:指炉烟缭绕上升。    3沉沉:这里意为长久。谓二人约会遥遥无期。    4杳杳:幽远。指别后缠绵不断的相思情意。    5菱花:指镜子。 赏析    「忠愍诗思凄惋,盖富于情者。」是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对寇准诗作的评价,用来评论寇准的词,其实也很恰当。试读该首《踏莎行》,便可窥豹一斑。    这首小令以细腻而优美的笔触刻画暮色景物的衰残、画堂风光的孤寂,进而透露人物内心的惆怅和迷惘,外在与内在交汇,情怀与物象相通,激荡回旋,错综交织,谱写成一首伤春念远的闺怨心曲,委婉有致,真切动人,活画出独守空闺的这位女性对于羁旅天涯、久客不归的心上人的无限思念和一片深情,显示出婉约词派高度的艺术技巧。    上片着力所在其实是伤春自怜的孤寂心境。    时序暮春,美好的春景很快就要残尽,黄莺的啼声日渐老涩,再也不是「莺初学啭尚羞簧」那么稚嫩清脆、悦耳动听。先前斗艳争妍、缤纷烂缦的红花,纷纷辞谢枝头,飘零殆尽。绿叶成荫的梅树上竟已悄悄结出了小小的青果。这是十分精彩的景物描写。「莺声」、「红英」、「青梅」,仅仅三项事物,由于极富春的特征,足以将无边春色展示具体。「色」与「声」,「青」与「红」,「老」与「小」,对照映衬,生动鲜明,炼字工巧,耐人寻味。「将阑」、「渐老」、「落尽」而「小」,更是次第分明,动感强烈,春事阑珊的衰残变化,足以惊心动魄。妙在虽不言情而情自见:春光易逝,无可奈何,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一旦有此感触,自然也应该是「春色恼人眠不得」了。    户外如此触景生感,华美的厅堂里一片冷静,更无伊人相伴,只有迷茫密布的春雨下个不停,催促春光更快地消逝。画著山水图案的精美屏风,半开半掩,可谁还有心肠去理睬它,香炉里燃了许久,即将燃尽的一缕余香,轻轻飘散,摇荡著,缭绕着,弥散在冷寂的画堂里,仿佛幽远的思绪一样连绵不绝。「半掩」、「濛濛」、「袅」、「静」,用词精当,刻画入微,生动地展现出一个华丽精美然而冷落空虚的画堂环境,巧妙地折射出闺中独守、百无聊赖的郁郁情怀、沉沉幽怨,完美地构成了环境与心境的和谐统一。    下片着力所在分明是伤别怀远的深沉离恨。    闺中愈是孤寂,愈加怀念伊人。想当年,花前月下,海誓山盟,依依惜别,密约归期,千般叮咛,万般嘱咐,情意何等深沉。可谁知到如今望不到伊人寄来的音信,盼不见伊人归来的身影。「沉沉」、「杳杳」,巧用叠字,突出离别情思的幽暗深远与辽阔无际。既然如此,谁还有心情去对镜梳妆,「菱花尘满」,细节突出。「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所以听凭菱花宝镜积满了灰尘,也懒心无肠地不去拂拭它了。思念伊人,情不能已,还是再到楼头去看看罢,说不定能盼望到伊人意外归来的行旌哩!可是事实无情,依然只有失望,沮丧之余,哑然无语。但见万里长空,一片阴沉,恰似闺中的心境;唯有芳草连天接地,一直延伸到伊人所在的远方。借景抒情,造语自然;芳草怀远,巧于用典。「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当离情别恨使人伤感至极时,真好像魂魄离体而去一般。凄惋之情,溢于言表;不尽之意,更在言外。    总之,全词上片写景,情由景生,景中有情;下片写情,寄情于景,以景结情。于是情经景纬,织成天机云锦。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