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福州有什么历史故事
福州有什么历史故事
故事一:“三山”由来
福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名城。
唐开元十三年设福州都督府始称福州。

五代梁开平二年闽王王审知扩建城池,将风景秀丽的乌山、于山、屏山圈入城内,从此福州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城市。
“三山”成了福州的别名。
故事二:五次定都---无诸定冶城、闽国定都福州、南宋赵昰定行都、南明朱聿健定临时王都、中华共和国临时首都。
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张伯玉,亲自在衙门前种植榕树2棵,并号召百姓普遍种植后满城绿荫蔽日,暑不张盖,故又有榕城之美称。
宋末北方动乱,端宗皇帝在福州即位,改名福安府,明末唐王朱聿键,也在福州登基,改名天兴府,又称福京,使福州先后两度成为临时京都。
明清两代福建省为福州府府治。
从民国年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福州均为福建省省会,其中1933年,福建事变时期,曾一度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政府的“国都”。
故事三:六次建城---无诸建冶城、严高建子城、唐建罗城、梁建夹城、宋拓外城、明建府城
福州历史悠久。
首先,距今5000多年至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先民已寓居于今平潭县壳丘头。
随后,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和青铜时期,原始民族部落在闽江下游沿岸的昙石山、黄土仑等地长期定居。
其土著居民为“闽人”。
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六世孙无疆为楚国所败,王族南奔,进入福建与闽族人结合,史称“闽越人”。
又传七代至无诸,自立为闽越王;秦时将其降为君长。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无诸助汉灭楚有功,复封为闽越王,建立闽越国,都东冶,在今福州冶山一带创“冶城”,至今2200周年。
经过晋代“衣冠南渡,八姓入闽”,唐末五代“十八姓从王”,宋代“政治中心南移”等3次中原人与闽越人的大融合,福州经济、文化日益发展,城池不断扩大。
晋代修“子城”,唐末五代连续筑“罗城”和“夹城”,宋朝拓“外城”,明初砌“府城”。
这前后6城,奠定了福州城区“三山鼎立、两塔对峙”的传统格局。
其次,福州从秦代设闽中郡,而后一直是福建的政治中心。
自晋代起屡作郡城、州城,至元朝确立了省城的地位。
特别是先后5度建过帝王都,其中古代有闽越国都,闽王王审知王都和宋末、明末的两次临时京都;1933年“福建事变”中,又定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的国都。
第三,福州从汉代起即有海外贸易。
三国吴开始建立造船基地。
唐朝,这里与泉州并成为国际贸易港。
宋代为全国造船中心。
明朝对外贸易进入鼎盛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累次在这里候风、补给、增员,然后扬帆远航。
戚继光抗倭,在这里创下光辉业迹。
近代辟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成为中国东南的重要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