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馄饨的历史背景 馄饨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馄饨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中国人吃饺子的历史至今已有1800多年。
在饺子面世之前,类似的食品称作馄饨,而馄饨的历史又可追溯到2000年前的汉代。
除了文学记载外,还可以看到1300多年前完整的唐代饺子和馄饨。
它们是从新疆出土的。
出土?r,一只饺子和四只馄饨一起被放在一个木碗中,形状和现在的饺子和馄饨相同。
据考证,今天的饺子就是古代的馄饨。
馄饨是中国的传统食品,源于中国北方。
西汉扬雄所作《方言》中提到:“饼谓之饨”,馄饨是饼的一种,差别为其中夹内馅,经蒸煮后食用;若以汤水煮熟,则称“汤饼”,馄饨,形如弯月,起初也是用于祭祀的。
直到宋代,每逢冬至节,市镇店肆停业,各家包馄饨祭祖,祭毕全家长幼分食祭品馄饨。
富贵人家一盘祭祀馄饨,有十多种馅子,谓之“百味馄饨”。
南宋后,馄钝转入市肆食店作点心卖了
古代中国人认为这是一种密封的包子,没有七窍,所以称为“浑沌”,依据中国造字的规则,后来才称为“馄饨”。
在这时候,馄饨与水饺并无区别。
千百年来水饺并无明显改变,但馄饨却在南方发扬光大,有了独立的风格。
至唐朝起,正式区分了馄饨与水饺的称呼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
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
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
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
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另有一种说法:冬至之日,京师各大道观有盛大法会。
道士唪经、上表,庆贺元始天尊诞辰。
道教认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
故民间有吃馄饨的习俗。
《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实际上“馄饨”与“混沌”谐音,故民间将吃馄饨引伸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
后世不再解释其原义,只流传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谚语,把它单纯看做是节令饮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