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赏析高适的燕歌行 高适《营州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火烧 2022-10-26 17:31:41 1092
高适《营州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营州歌原文: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营州歌翻译及注释翻译营州一带的少年习惯在旷野草原上生活,穿着狐皮袍子在城外打猎。他们即使喝上千

高适《营州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营州歌原文: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营州歌翻译及注释

翻译营州一带的少年习惯在旷野草原上生活,穿着狐皮袍子在城外打猎。他们即使喝上千杯酒也不会醉倒,这些少数民族的孩子10岁就能骑马奔跑。

注释1营州:唐代东北边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2厌(yan):同「餍」,饱。这里作饱经、习惯于之意。3狐裘(qiu):用狐狸皮毛做的比较珍贵的大衣,毛向外。4蒙茸(rong):裘毛纷乱的样子。语出《诗经·邶风·旌丘》:「狐裘蒙戎」。「茸」通「戎」。5城下(xia):郊野。6虏(lǔ)酒:指营州当地出产的酒。7千钟(zhōng):极言其多;钟,酒器。8胡儿:指居住在营州一带的奚、契丹少年。

赏析高适的燕歌行 高适《营州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营州歌鉴赏

  唐代东北边塞营州,原野丛林,水草丰盛,各族杂居,牧猎为生,习尚崇武,风俗犷放。高适这首绝句有似风情速写,富有边塞生活情趣。

  从中原的文化观念看,穿着毛茸茸的狐皮袍子在城镇附近的原野上打猎,似乎简直是粗野的儿戏,而在营州,这些却是日常生活,反映了地方风尚。生活在这里的汉、胡各族少年,自幼熏陶于牧猎骑射之风,养就了好酒豪饮的习惯,练成了驭马驰骋的本领。即使是边塞城镇的少年,也浸沉于这样的习尚,培育了这样的性情,不禁要在城镇附近就犷放地打起猎来。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似属儿戏的城下打猎活动的特殊现象,看到了边塞少年神往原野的天真可爱的心灵,粗犷豪放的性情,勇敢崇武的精神,感到新鲜,令人兴奋,十分欣赏。诗中少年形象生动鲜明。「狐裘蒙茸」,见其可爱之态:「千钟不醉」,见其豪放之性:「十岁骑马」,见其勇悍之状。这一切又都展示了典型的边塞生活。

  这首绝句的艺术特点是构思上即兴寄情,直抒胸臆;表现上白描直抒,笔墨粗放。诗人仿佛一下子就被那城下少年打猎活动吸引住,好像出口成章地赞扬他们生龙活虎的行为和性格,一气呵成,不假思索。它的细节描写如实而有夸张,少年性格典型而有特点。诗人善于抓住生活现象的本质和特征,并能准确而简炼地表现出来,洋溢着生活气息和浓郁的边塞情调。在唐人边塞诗中,这样热情赞美各族人民生活习尚的作品,实在不多,因而这首绝句显得可贵。

营州歌创作背景

  唐代东北边塞营州,原野丛林,水草丰盛,各族杂居,牧猎为生,习尚崇武,风俗犷放。高适于天宝中出塞燕赵从军,通过边塞所见所感写成此诗。 诗词作品:营州歌诗词作者:【唐代】高适诗词归类:【边塞】、【生活】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