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叛将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叛将指的是谁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叛将指的是谁
吕布
吕布是三国时期的一大英雄人物,人称“马中赤兔,人中吕布”。
他和他的坐骑赤兔马都曾是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人们心中的尤物。
但是吕布的命运并不太好,他的一生在三国历史的天空像一颗流星一样划过,并没有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不过,由于他的出现,对当时的政治和军事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制造了三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三大变局。
由于小说《三国演义》及各种民间艺术的影响,吕布向来是以“三国第一猛将”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心目之中。
吕布有着非常勇武的性格,可是他又无谋而多猜忌。
初为丁原部下,后杀丁原而投董卓,认其为父。
迁中郎将,封都亭侯。
董卓暴虐,曾因小事失意,拔手戟掷布。
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亦难安。
时司徒王允与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用连环计使吕布杀了董卓,得到了美女貂蝉。
王允以布为奋威将军,仪比三司,封温侯,共秉朝政。
吕布是一个有魅力的人,在乱世之中也占据一席之位,这也说明他的能力。
但是可惜的是他虽然有诸如陈宫、张辽等名臣名将,却始终不能发挥他们的作用,这也归结为他性格中有刚愎自用的一面。
侯景
侯景(公元503年-公元552年),字万景,北魏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南)鲜卑化羯人。

因左足生有肉瘤所以行走不稳,但是擅长骑射,因此被选为怀朔镇兵,后又被提升为功曹史、外兵史等低级官职。
北魏末年边镇各胡族群起反抗鲜卑族的统治,侯景开始建立功勋,后来侯景投靠东魏丞相高欢。
梁武帝太清元年(公元547年)率部投降梁朝,驻守寿阳。
公元548年9月,侯景叛乱起兵进攻梁。
公元551年他篡位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汉",称南梁汉帝,史称"侯景之乱"。
其后,江州刺史王僧辩、扬州刺史陈霸先先后发难,率领军队进攻侯景,侯景军队一触即溃。
侯景死后,尸体被分成好几份,被人抢食。
史思明
史思明(703年-761年),初名崒干,宁夷州突厥人,居营州柳城,其貌不扬,懂六蕃语。
与安禄山为同乡里。
天宝初年,累功至将军,知平卢军事。
从安禄山讨契丹,表任平卢兵马使。
禄山反,他略定河北,被禄山任为范阳节度使,占有十三郡,有兵八万人。
及安庆绪杀禄山自立为帝,他为唐师所败,退保邺城,降唐,封归义王,范阳长史、河北节度使。
肃宗恐其再反,计谋杀之,乃起兵再叛。
乾元二年(759年)拔魏州(今河北大名),称大圣燕王,年号应天。
后进兵解安庆绪邺城(今河南安阳)之围,杀庆绪,还范阳,称帝,更国号大燕,建元顺天。
吴三桂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人,祖籍江南高邮(今江苏高邮),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
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
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
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
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
崇祯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封平西王。
顺治十六年(164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南明永历帝。
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
同年,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
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史称"三藩之乱"。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基为大周皇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
建元昭武。
同年秋在衡阳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