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校徽 关于校徽
关于校徽
北大
校徽是"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
虽然校徽的外在形式是确定下来了,但对其内涵的阐释又再次陷入了无尽的分歧,也就是说校徽终究还是"形定神不定"。
北大官方(招生网)对校徽的解读是这样的:校徽里全是人,是为了突出"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这个解读未免生硬浅薄。
鲁迅先生自己的意图似乎是这样的: "大"字的人形是大学的教员和职工,而上面的"北"字相对的两个人形,是学生,校徽表现了学校员工当为学生服务这个观点。
而还有一种说法下面的"大"字是北大人,而上面的"北"字就是中华民族,校徽的象征意义就是:北大人当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
天津财经大学校徽://diyifanwen/qiuzhijianli/xiaohui/20071021211912776.
天津大学校徽
://image.baidu/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m=ps&word=%CC%EC%BD%F2%B4%F3%D1%A7%D0%A3%BB%D5
天津工业大学校徽
://diyifanwen/qiuzhijianli/xiaohui/2007102121191299.
天津理工大学校徽
://gerenjianli/xiaohui/01_59_09_370.
天津科技大学校徽
://diyifanwen/qiuzhijianli/xiaohui/20071021211914637.
上海大学的校徽呈白玉兰的形状,为本市市花。
花托为字母“U”形,是大学(University)的意思,右花瓣形如海鸥,又是字母“S”,是上海(Shanghai)的象征。
左花瓣为数字'1',表示上海大学要争创第一的决心。
由徐光夫先生设计。
://news.xinhua/edu/2003-05/24/content_885262.
://yeubbs/dispbbs.asp?Boardid=9&ID=31754
以上连接是各大院校的校徽选录
同济大学校徽理念蕴涵
一、名称
1、由中国书法学会名誉会长舒同亲笔题写的“同济大学”;
2、用中文和英文同时标识。
中文居上,表明主体性;英文居下,表明国际性。
二、历史
1、在标志中加1907,表明建校年代;
2、前进的龙舟,象征历史沿革的进程。
三、文化
1、标志的文字:以“同济”两字为核心;
2、标志的图案:三人划龙舟;
3、昭示着目标:三人成众,同舟共济,向着一流目标奋力拼搏;

4、昭示着精神:
同新砥砺,同窗求索,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济愚扶弱,济世兴邦,为富国强民而育人
复旦大学校徽的来历
在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所有关于复旦的纪念品上,几乎都有这样一个醒目的圆形标志——圆圈正中是古文“复旦”的字样,上方写着“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下方则是“1905”字样,意为学校建立的年份。
复旦校友对此恐怕再熟悉不过了,而鲜为人知的却是这个标志的真正来源——“复旦奠基石拓片”。
复旦大学校史馆的王忠道老师亲历了奠基石拓片发现、收藏的全过程。
“上世纪80年代初,我还在校庆办公室工作,某天,当时的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孟祥生老师突然来办公室说,学生在劳动的时候发现了一块奠基石。”据王忠道老师说,这块奠基石的发现地正是现在的力学系实验室所在地,过去曾经是一片小树林。
被发现时,这块大石头被当作盖子覆盖在下水道出口上方,背面朝上,翻开之后能够清晰的看到上面的图案——圆形正中是“复旦”的古文字样,上方是校训,下方写着民国九年。
由于“民国”字样在当时还较为敏感,这块奠基石被清洗干净后就一直保存在办公室里,尘封多年,直到学校开始筹办80周年校庆。
王忠道老师回忆说,“我们着手筹备校友会时,打算制作一些纪念章赠予国内外友人。
正在斟酌用什么图案最为妥当,突然就想起了奠基石拓片上复旦的圆形标志。”王忠道老师的这个想法在领导的首肯之后被正式启用,只是把民国九年改成了“1905”字样,并且沿用至今。
之后,这块奠基石一直被安置在日本研究中心前的草地上,边上附有谢希德先生的题词“1922年复旦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