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气象部门也能预报农作物产量

火烧 2016-11-09 12:21:37 十万个为什么 1064
农作物的产量是和天气条件息息相关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几乎是尽人皆知的道理。 一个地区农作物的产量高低,主要是由温度、光照、雨量以及是否有气象灾害决定的。在整个农作物的生长阶段,雨水、光照适时适中,即需要雨水的时候,雨水源源而来,不需要雨水的时候,天

农作物的产量是和天气条件息息相关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几乎是尽人皆知的道理。

一个地区农作物的产量高低,主要是由温度、光照、雨量以及是否有气象灾害决定的。在整个农作物的生长阶段,雨水、光照适时适中,即需要雨水的时候,雨水源源而来,不需要雨水的时候,天气晴好,日光充足,同时冷暖适度,加上未受大风、冰雹等灾害的袭击,那么,这一年一定是个好年成;反之,农作物生长期间,雨水过多或过少,温度过高或过低,或者阴雨绵绵,光照不足,或者受大风、冰雹等灾害袭击,这样,这一年一定是个歉收的年景。而且,灾害强度愈大,持续时间愈长,受灾面积愈广,则减产愈严重。


那么,怎样根据这些气象因子来预报农作物的产量呢?这要建立一个农作物产量和气象因子之间相互联系的预报方程,有了这个农作物产量预报方程式,只要有当年农作物生长期间的温度、日照、雨量、土壤湿度等数据,就能预报农作物产量。这些工作由气象部门各县的气象站来做,他们不仅每天对这些气象数据进行观测,对各种突发性气象造成的农业损失进行调查,而且还对主要农作物的各个生长阶段如播种、出苗、三叶、返青、分蘖、拔节、抽穗、开花、乳熟、黄熟等时期的生长状况进行详细的记载。气象部门有了这些数据,并输入计算机整理、运算,就能预报农作物的产量。例如,1988年,上海气象科学研究所农业气象室对上海地区的农作物产量作了一次相当成功的预报,预测三麦亩产267千克,实际产量257千克,误差3.9%;早稻亩产404千克,实际产量386千克,误差4.6%;后季稻产量363.8千克,实际产量369千克,误差1.4%;单季稻产量479千克,实际产量471千克,误差1.7%。这几年,气象部门作出的农作物产量预报不仅准确,而且及时,所以得到农业部门、各级政府的好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