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10条 文明礼仪伴我行资料
文明礼仪伴我行资料

文明礼仪伴我行资料
文明礼仪常识........................................
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国家,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文明、懂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学会做人"、"知书达礼"的教育,并通过开展以"文明礼仪进社群"的教育活动,促使文明礼仪规范落到实处,人人争当文明学生,形成文明礼貌之风,是建立学习化社群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讲文明、懂礼仪
随着人类的发展,反映人类进步状态的文明也一同发展,并显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水平。但不论在哪一区域和哪一阶段,构成文明有机系统的基本要素都是不可少的,现代人要懂礼仪、讲文明。
1.讲文明
在人类和人类文明史上,不论什么时间也不论什么地域,构成文明的要素都必须包括物质文明、人本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和环境文明五个方面。
总之,文明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人类不断进步的体现,也是人类生产劳动的成果。从广义的人类生产活动来说,有五种生产形态,即物质资料生产、人类自身生产、社会制度生产、精神产品生产和人类环境生产。这五种生产形式所产生的成果便分别表现为物质文明、人本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和环境文明。正是这五种文明要素之间相互联络、相互制约的关系之总和,构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文明图景,构成了整个人类文明的有机系统。
2.说礼仪
"礼仪"是"礼"和"仪"两个词的合成词,它们虽有联络却有着不同的概念。"礼"的含义比较丰富,其跨度和差异也比较大。它既有古今意义的区别,又可作广义和狭义的不同理解。"礼"的最初的含义就是供神的仪式;以后,逐步引申为表示敬意的通称。它既可指为表示敬意或隆重而举行的仪式,也可泛指为社会交往中的礼貌,还可特指为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中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当然,"礼"仅仅是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受其制约的行为规范的一部分,并非社会强加给人的外在的规章法则,更不能与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体系相提并论。随着历史的发展,"礼"的内涵已经有了延伸和扩充套件,在许多场合,它已成了"礼貌"、"礼节"、"礼仪"的代名词。例如尊老爱幼的礼仪行为,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都可以说是表示敬意。其实,这些礼仪活动和行为中所体现的"礼",是遵守和维扩某种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的活动与行为,都应该归结为某种行为准则、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
因此,"礼"的定义是:特定民族、人群或国家基于客观历史传统而形成的,以确立、维护社会等级秩序为核心内容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典章制度、行为方式。
"仪"的概念与礼仪有关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容貌、仪表;②典范、表率,如所谓"礼仪先生"和"礼仪小姐"中的"仪",就包含有典范、表率的意思;③仪式、礼节;④法度、准则。
3.讲文明懂礼仪
当我们接触一个人之后,常常会给他一些评语:"这个人素质高,有风度";"这个人有教养,谈吐文雅";"这个人太差劲,连句客气话都不会说";"这个人俗不可耐,满嘴脏话";"这个人太邋遢,衣服皱皱巴巴,连脸也没洗干净"……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这样的人,被人尊重,受人欢迎。从心理学上讲,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开启局面,发展事业。如果缺乏教养,不懂文明礼仪,人们采取不欢迎态度,怎么发展事业,立足社会?
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有句老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些学生认为,现代社会讲个人自由,懂不懂文明礼仪没关系,只要学习好、工作好、有真本事就行了。现代社会的确尊重个人的选择,自由度大了,然而对人的文明礼仪要求更高,因为文明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社会"大雅之堂"越来越多,谁也不会愿意成为难登"大雅之堂"的人。有些家长认为,小孩子天真无邪,想怎样就怎样,长大了就懂得文明礼仪了,这也是误解。一方面,孩子从小不培养好习惯,就必然形成坏习惯;坏习惯形成了,再改就很难。另一方面,在孩子小时候培养文明礼仪习惯,与孩子天真无邪表现并不矛盾,越是懂礼仪的孩子,越能获得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因为他是受人们欢迎的人。
平时最重要的文明礼仪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个人礼仪
个人礼仪包括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谈吐、着装几个方面。
从仪容仪表说,主要要求整洁干净,脸、脖颈、手都应洗得乾乾净净;头发按时理、经常洗,指甲经常剪;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能当着客人面嚼口香糖;经常洗澡、换衣服,消除身体异味,有狐臭要搽药品或及早治疗。
从仪态举止说,主要从站、坐、行以及神态、动作提出要求,古人对人体姿态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松,行细风,坐如钟,卧如弓。"优美的站立姿态给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觉。身体直立、挺胸收腹、脚尖稍向外呈V字型,忌讳无精打采、控脖、耸肩、塌腰;正式场合不能叉腰或双手交叉;坐姿要求端正挺直而不死板僵硬,不能半躺半坐,两腿间距与肩同宽,不能叉开,双手自然放在膝或扶手上,大方得体;走路要求挺胸抬头,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忌讳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坦捏碎步;表情神态要求表现出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带自然微笑,忌讳随便剔牙、掏耳、挖鼻、搔痒、抠脚等不良动作习惯。
从谈吐方面说,要求态度诚恳、亲切,使用文明用语,简洁得体,不能沉默无言,也不能自己喋喋不休,要认真倾听对方讲话,交谈时忌讳东张西望、翻看其他东西。交谈人多,不可只眼一人谈话而冷落其他的人。
从着装万面说,要求干净、整洁、合体,忌讳皱皱巴巴。
(2)公共场所礼仪
公共场所礼仪包括走路、问路、乘车、购物、在影剧院看戏等方面。走路除了注意体态、姿势之外,要遵守交通规则,遇到熟人要打招呼,互致问候,不能视而不见;如见到熟人需要交谈,应靠边儿或到角落谈话,不能站在道路当中或人多拥挤的地方;行人互相礼让,青年人主动给长者让路,健康人主动给残疾人让路。向别人打听道路,先用礼貌语言打招呼,如"对不起,打扰您一下"、"请问"等,年轻人问路应选适当称呼,如"老爷爷"、"阿姨"、"叔叔"等然后再问路;听完回答之后,一定要说:"谢谢您!"如果被陌生人问路,则应认真、仔细口答,自己不清楚,应说:"很抱歉,请再问问别人。"到商店购物,不可以"上帝"自居,要用礼貌语言,忌讳用"喂"、"咳"等字眼,购物之后也应说"谢谢"。在影剧院里,不能大声喧譁,不能乱仍纸屑、果皮;尽量提前一点儿到场、入坐;如果迟到,入坐时走姿要低,速度要快;看现场演出,要尊重演员,适时礼貌鼓掌;演员谢幕时,不能提前退场。乘坐公共电车、汽车、火车,人多拥挤,要照顾老人、小孩和残疾人;人与人之间互相挤撞,不要恶言恶语,要抱理解、宽容态度;要保持车上环境卫生,不乱扔东西;学生上车不要抢座。
(3)待客与作客礼仪
家中来客人,要事先有所准备,把房间收拾整洁。中小学生也要学会以主人身份招待客人。迎接客人进屋,帮助客人放衣物,请客人在合适的位置落座。问客人喝什么饮料,主动送上。要双手呈、接物品。要主动、大方地与客人交谈。客人要走时应礼貌挽留,说"您再坐一会儿"、"再喝杯茶吧"等。要送客人一段距离,说"再见"、"欢迎您再来"。去亲友家做客要仪表整洁,尽可能带些小礼品,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在亲友家,不能大声大气,要谈吐文明。不经主人允许,不可随意动用主人家里的东西,即使是至亲好友也应先打招呼,征得主人同意。如果在主人家用餐,要注意用餐时的礼仪:不能抢先入坐,不能先动食品;要请长辈先坐下,长辈动筷后再动筷子,双肘不能放在桌子上;饭后,坐好略陪大家一会儿,或者说:"我用好了,请慢慢用。"然后再离座去别的房间休息。告别时,要说感谢的话,如"今天真高兴"、"欢迎到我家去"。
以上我们介绍了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礼仪,难免挂一漏万。礼仪表现在生活之中,只要我们重视,以身作则,及时纠正,逐步养成文明礼仪的习惯,那么我们的学生一定能成为有气质、有风度、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
二、文明礼仪小常识
1.学生怎样做到文明礼貌
首先,仪表大方,语言文明。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仪表和语言是否文明影响到人际交往。仪表大方要求人们讲究个人卫生,面容干净、头发整齐、穿着整洁、朴素大方、美观得体。过于随便,是对他人的一种不尊重。语言文明是指在公共生活中说话注意场合,和气文雅,分寸适度,不讲脏话粗话,也没有油腔滑调、强词夺理、恶语伤人等现象。多用"您好"、"请"、"谢谢"、"别客气"、"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
其次,互敬互让,行为得体。公共交往中要尊重对方的人格,以诚相待是至关重要的。发生矛盾摩擦,应该谦让为上;碰到那些不大讲理的人,也要有自制力,有气量、涵养,善于以礼相待,化解矛盾。当然,碰到蛮不讲理,横行霸道的人,不能谦让,而是以理予以反对和谴责。
再次,尊老爱幼,尊重妇女。在人际交往中,对待老人、儿童、妇女、残疾人,由于年龄、性别、健康、贡献等等原因,都是应当特别予以尊重、照顾、爱护和帮助的。对老人要关照他们的困难,主动帮助他们;对儿童不能以大欺小,要谦让,适当提供一些帮助;对妇女,要尊重她们人格,交往中自然大方,语言温和,礼让她们先行,对她们遇到的困难,主动提供帮助;对残疾人更要特别尊重,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尽可能给他们方便与帮助。
另外,移风易俗、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注意公益等等,都是一个文明礼貌的人士应该做到的。
2.生活社交中的礼仪
(1)对朋友的态度要永远谦恭,要常常微笑着同别人交谈、交往。
(2)对周围的人要时时保持友好相处的关系,寻找机会多为别人做些什么。
例如,你的邻居病了,你能想到为他做一碗可口的汤,别人对你就会经久难忘。
(3)当别人结你介绍朋友时,你应集中精力去记住人家的名字。在以后的交往中,你一见面就能叫出他的名字,人家就会觉得这个人很热情,很有心。
(4)要学会容忍,克服任性,要尽力理解别人,遇事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做到这一点就能让朋友感到亲切、可信、安全。
3.交际礼仪用语
交际是一门艺术,要讲究礼仪,不同的场合都要注意礼貌用语。
初次见面应说:幸会;看望别人应说:拜访;等候别人应说:恭候。
请人勿送应用:留步;对方来信应称:惠书;麻烦别人应说:打扰。
请人帮忙应说:烦请;求给方便应说:借光;托人办事应说:拜托。
请人指教应说:请教;他认指点应称:赐教;请人解答应用:请问。
赞人见解应用:高见;归还原物应说:奉还;求人原谅应说:包涵。
欢迎顾客应叫:光顾;老人年龄应叫:高寿;好久不见应说:久违。
客人来到应用:光临;中途先走应说:失陪;与人分别应说:告辞。
赠送作品应用:雅正。
4.社交"十不要"
(1)不要到忙于事业的人家去串门,即便有事必须去,也应在办妥后及早告退;也不要失约或做不速之客。
(2)不要为办事才给人送礼。礼品与关系亲疏应成正比;但无论如何,礼品应讲究实惠,切不可送"等外"、"处理"之类的东西。
(3)不要故意引人注目,喧宾夺主,也不要畏畏缩缩,自卑自贱。
(4)不要对别人的事过分好奇,再三打听,刨根问底;更不要去触犯别人的忌讳。
(5)不要拨弄是非,传播流言蜚语。
(6)不能要求旁人都合自己的脾气,须知你的脾气也并不合于每一个人,应待人宽容。
(7)不要服饰不整,肮脏,身上有难闻的气味。反之,服饰过于华丽、轻佻也会惹得旁人不快。
(8)不要毫不掩饰地咳嗽、打嗝、吐痰等;也不要当众修饰自己的容貌。
(9)不要长幼无序,礼节应有度。
(10)不要不辞而别;离开时,应向主人告辞,表示谢意。
5.有教养者十大特征
现代社会中,有教养的人在事业、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个性,受到人们的欢迎。总的来说,他们具有以下十大特征。
(1)守时 无论是开会、赴约,有教养的人从不迟到。他们懂得,即使是无意迟到,对其他准时到场的人来说,也是不尊重的表现。
(2)谈吐有节 注意从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总是先听完对方的发言,然后再去反驳或者补充对方的看法和意见。
(3)态度和蔼 在同别人谈话的时候,总是望着对方的眼睛,保持注意力集中;而不是翻东西,看书报,心不在焉,显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4)语气中肯 避免高声喧譁,在待人接物上,心平气和,以理服人,往往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扯开嗓子说话,既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反而会影响周围的人,甚至使人讨厌。
(5)注意交谈技巧 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看法,即使自己不能接受或表示同意,也不当着他人的面指责对方是"瞎说"、"废话"、"胡说八道"等,而是陈述己见,分析事物,讲清道理。
(6)不自傲 在与人交往相处时,从不强调个人特殊的一面,也不有意表现自己的优越感。
(7)信守语言 即使遇到某种困难也不食言。自己讲出来的话,要竭尽全力去完成,"身体力行"是最好的诺言。
(8)关怀他人 不论何时何地,对妇女、儿童及上了军纪的老人,总是表示出关心并给予最大的照顾和方便。
(9)大度 与人相处胸襟开阔,不会为一点小事情而和朋友、同事闹意见,甚至断绝来往。
(10)富有同情心 在他人遇到某种不幸时,尽量给予同情和支援。
6.赴宴与进餐的礼仪赴宴时,应仪表整洁。不宜过早或过迟。如果迟到,要进行解释道歉,方好入席。进餐时,使用筷子不能交叉;夹菜应先拣离自己最近的菜下箸,夹菜时不要在碗碟里乱翻找,较远的菜应等主人或同座客人表示请用后再下箸。端碗时,不要大把托著。吃饭时,切忌狼吞虎咽,吧嗒嘴。席上谈话不应含着食物。饮屑四射是极不文明的。汤和食物如果太热,不可用嘴吹。席中不要酗酒。客人不得中途退席,如确有急事,要向主人说明原因,表示歉意,同时要向其他客人示意,方可离席。客人餐毕,一般不要离席,应等其他客人吃完。
散席时,客人要向主人等致谢意,然后握手告别,并与其他客人告别。
7.讨厌的行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以下8种行为会令人非常讨厌。
(1)经常向人诉苦,包括个人经济、健康、工作情况;但对别人的问题却不予关心,从不感兴趣。
(2)唠唠叨叨,只谈论鸡毛小事;或不断重复一些肤浅的话题,及一无是处的见解。
(3)态度过分严肃,不苟言笑。
(4)言语单调,喜怒不形于色,情绪呆滞。
(5)缺乏投入感,悄然独立。
(6)反应过敏,语气浮弯粗俗。
(7)以自我为中心。
(8)过分热衷于取得到入好感。
8.串门的学问
(1)串门应把握适当的时机,如果你在别人最忙的时候去串门,别人肯定不会有心与你交谈。有时甚至会引起反感。如果你在别人休息、会客或急需安静的时候去串门,亦常常会引起不愉快。一般来说,串门应避开别人进餐、午休等时间;你拜访老人,应注意时间不要过晚、过长;你到朋友家应先问一下主人是否有约会,你到"以文会友"的朋友家,应留神对方是否在赶写稿件。
(2)应寻找合适的地点,交谈并非侷限于家里,可以另择合适的处所,或边散步边谈。
(3)适当选择物件,要注意选择和自己志趣相同的新的活动圈子和物件。
(4)方法应高雅文明,串门如能先给对方打个招呼,征得同意,效果就会好得多,有些人串门喜高谈阔论,影响邻居和家人休息,会使人产生反感,既不向老人问好,也不知起坐礼仪,这些都有损以礼待人、以德会友的传统。此外,串门应尽量避免讨论他人,搬弄是非、力戒庸俗低下的交往。
9.敲门的学问:因为某事到同事或朋友家拜访时,敲门是做客时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掌握正确的敲门方法,对每一位拜访者来说也是自己学识、修养、风度的一种表现。
(1)敲门时轻轻敲过三下后,要耐心等待。敲门声的节奏不宜太快,更不要连续、重力地敲个没完。
(2)若是拜访住单元楼房的人家,在敲门的同时,呼喊一下被访者的名字更好。
(3)当敲过几次门而没人来开时,应想到被访者家中可能无人,就不要继续再敲了。
(4)如果遇到敲错门的事情,应马上礼貌地向对方道歉,说声"对不起",切忌一声不吭,毫无表示地扭头就走。
10.文明礼貌的"五句话"和"十字用语"
文明礼貌五句话,是上海市在总结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倡导的,并把它谱成歌曲,在电视等媒体中播放,广为传唱。这五句话的具体内容是:
文明礼貌,使你添风采;
称职工作,使你增自信;
周到服务,使你受尊敬;
热情助人,使你更快乐;
勤奋向上,使你永充实。
文明礼貌十字用语,即"请"、"你好"、"谢谢"、"对不起"、"再见"。
这十个字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充分体现了语言文明的基本形式。在人们交往过程中,如能经常使用这十字用语,就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误会和摩擦。因此,文明礼貌十字用语是人际关系和谐的润滑剂,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
11.握手的礼仪
握手是大多数国家相互见面和离别时的礼节。此外,它还含有感谢、慰问、祝贺或相互鼓励的表示。
握手的标准方式是行至距握手物件1米处,双腿立正,上身略向前倾,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与对方相握,握手时用力适度,上下稍晃动三、四次,随即松开手,恢复原状。与人握手,神态要专注、热情、友好、自然,面含笑容,目视对方双眼,同时向对方问候。握手作为一种礼节,还应掌握四个要素。
(1)握手力度
握手时为了表示热情友好,应当稍许用力,但以不握痛对方的手为限度。在一般情况下,握手不必用力,握一下即可。男子与女子握手不能握得太紧。西方人往往只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但老朋友可以例外。
(2)先后顺序
男友之间,男方要等女方先伸手后才能握手;如女方不伸手,无握手之意,方可用点头或鞠躬致意;宾主之间,主人应向客人先伸手,以示欢迎;长幼之间,年幼的要等年长的先伸手;上下级之间,下级要等上级先伸手,以示尊重。多人同时握手切忌交叉,要等别人握完后再伸手。握手时精神要集中,双目注视对方,微笑致意,握手时不要看着第三者,更不能东张西望。这都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军人戴军帽与对方握手时,应先行举手礼,然后再握手。
(3)握手时间
初次见面者,一般应控制在3秒钟以内,切忌握住异性的手久久不松开。即使握同性的手,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对方欲罢不能。但时间过短,会被人认为傲慢冷淡,敷衍了事。
(4)握手禁忌:不要在握手时戴着手套或戴着墨镜;另一只手也不能放在口袋里。只有女士在社交场合可以戴着薄纱手套与人握手。握手时不宜发长篇大论,点头哈腰,过分客套,这只会让对方不自在,不舒服。与基督教徒交往时,要避免交叉握手。因为握手时形状类似十字架,在基督教信徒眼中,被视为不吉利。与阿拉伯人、印度入打交道,切忌用左手与他入握手,因为他们认为左手是不洁的。除长者或女士,坐着与人握手是不礼貌的,只要有可能,都要起身站立
文明礼仪伴我行的资料
1、学习礼仪:以礼仪、礼貌、礼节“三礼”教育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为重点,树立学生“十个文明形象”。
①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肃立行礼
②与人相处,语言文明,友善宽容,明礼诚信
③公共场合,轻声交谈,举止文雅,着装得体
④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乐于助人
⑤乘车购物,不拥不挤,座位让给有困难的人
⑥行车走路,遵守交通规则
⑦保护环境,垃圾废物不乱扔,绿地草坪不践踏
⑧爱护公用设施,节约公用资源,遵守公共秩序
⑨社会交往、热情、友好、大方
⑩情趣健康,远离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场所。
(二)引导学生从三方面入手,认真学习,积极实践,培养良好习惯。
1、说文明话(三个不):不说脏话;公共场所,不大声喧譁;观看比赛,不乱喝彩。
2、做文明事(四个不):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乘车购物,不拥不挤;遵守规则,不闯红灯。
3、当文明人(三热爱):热爱祖国,唱响国歌;热爱学校,爱护环境;关爱他人,主动问好。
文明礼仪伴我行
基本介绍
1.礼仪是人类为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对一个人来说,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2.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物件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做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3.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4.文明用语:1、您好! 2、请坐!3、请问…… 4、请稍候! 5、对不起!6、请原谅! 7、很抱歉!8、没关系!9、不客气!10、谢谢!11、请不要着急!12、对不起,让您久等了。13、您请讲! 14、请出示您的《××证》。15、我会尽量帮助您。16、为您服务是我应该做的。17、有不懂的地方您尽管问。18,也许每个人捡拾一块西瓜皮,无数个人都去做,城市将会变得整洁。19、非常感谢您的合作。
编辑本段个人礼仪
(一)仪表
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一个人的卫生和修养习惯。服饰与形象和保持端庄、大方的仪表有着密切的关系。 1、卫生: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不管长相多好,服饰多华贵,若满脸污垢,浑身异味,那必然破坏一个人的美德。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和勤更衣勤洗手等个人卫生。不要在人面前打扫个人卫生。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不要声音太大,对人口沫四溅。 2、服饰: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具体说来,它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不要太放肆!(二)言谈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2、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等,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现在,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型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
(三)仪态举止
1、谈话姿势:谈话的姿势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文明素质。所以,交谈时,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 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势,是一种静态的美。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颌、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显得拘谨,给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仪态的庄重。 3、坐姿: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端庄优美的坐,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确的坐姿应该:腰背挺直,肩放松。女性应两膝并拢或两膝合并倾斜;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钟”。若坚持这一点,那么不管怎样变换身体的姿态,都会优美、自然。
编辑本段见面礼仪
握手礼
握手是一种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与他人握手时,目光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与人握手。在正常情况下,握手的时间不宜超过3秒,必须站立握手,以示对他人的尊重、礼貌。 握手也讲究一定的顺序:一般讲究“尊者决定”,即待女士、长辈、已婚者、职位高者伸出手来之后,男士、晚辈、未婚者、职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应。若一个人要与许多人握手,那么有礼貌的顺序是:先上级后下级,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
鞠躬礼
鞠躬,意即弯身行礼,是对他人敬佩的一种礼节方式。鞠躬时必须立正、脱帽,行礼,或是边鞠躬边说好听的话。鞠躬前视对方,以表尊重的诚意。
致意
致意是一种不出声的问候礼节,常用于相识的人从各种场合打招呼。在社交场合里,人们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形式来表达友善之意。
编辑本段公共礼仪
(一) 特定公共场所礼仪
影剧院
观众应尽早入座.如果自己的座位在中间应当有礼貌的向已就座者示意,合其让自己通过;通过让座者时要与之正面相对,切勿让自己的臀部正对着人家的脸,这是很失礼的.应注意衣着整洁,即使天气炎热,也不要袒胸露腹,在影剧院千万不可大呼小叫,笑语喧譁,也别把影院当成小吃店大吃大喝;演出结束后观众应有秩序地离开,不要推搡。
图书馆、阅览室
图书馆、阅览室是公共的学习场所。 ①要注意整洁,遵守规则。不能穿汗衫和拖拉鞋入内。就座 时,不要为别人预占位置,查阅目录卡片时,不可把卡片翻乱或撕坏,或用笔在卡片上涂抹划线。 ②要保持安静和卫生。走动时脚步要轻,不要高声谈话,不要吃有声或带有果壳的食物,这些都是有悖于文明礼貌的。 ③对图书馆、阅览室的图书桌椅板凳等等属于公共财产,也应该注意爱护,不要随意刻画,破坏。 (二)乘车礼仪 1、骑脚踏车: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骑车时不撑雨伞,不互相追逐或曲折竞驶,不骑车带人。遇到老弱病残者动作迟缓,要给予谅解,主动礼让。 2、乘火车、轮船:在候车室、候船室里,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喊叫。上车、登船时要依次排队,不要乱挤乱撞。在车厢、轮船里,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丢纸屑果皮,也不要让小孩随地大小便。 3、乘公共汽车:车到站时应依次排队,对妇女、儿童、老年人及病残者要照顾谦让。上车后不要抢占座位,更不要把物品放到座位上替别人占座。遇到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的乘客应主动让座。 (三)旅游观光礼仪 1、游览观光:凡旅游观光者应爱护旅游观光地区的公共财物。对公共建筑、设施和文物古蹟,甚至花草树木,都不能随意破坏;不能在柱、墙、碑等建筑物上乱写、乱画、乱刻;不要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污染环境;不要乱扔果皮纸屑、杂物。 2、宾馆住宿:旅客在任何宾馆居住都不要在房间里大声喧譁,以免影响其他客人。对服务员要以礼相待,对他们所提供的服务表示感谢。 3、饭店进餐:尊重服务员的劳动,对服务员应谦和有礼,当服务员忙不过来时,应耐心等待,不可敲击桌碗或喊叫。对于服务员工作上的失误,要善意提出,不可冷言冷语,加以讽刺。
编辑本段文明大意
简介
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也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 文明一般是指有人居住,有一定的经济文化的地区。它的含义有时与文化相同(但在考古学和人类学里,文明和文化有截然不同的含义)。文明经常与城市有很密切的联络。文明一词本身就有“城市化”和“城市的形成”的含义。 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质含义为人民和睦的生活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引申后意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以及到达这一状态的过程,其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民族意识、技术水准、礼仪规范、宗教思想、风俗习惯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等等。
1.文明的出现
对于文明出现的判定标准,主要是城市的出现,文字的产生,国家制度的建立。其中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城市的出现,可以说城市是文明的发源地。现在一般认为,最早的文明大概是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那里出现的。 文化变迁对于文明的产生有很大的作用。农耕方法的改变,劳动的分化,统治阶级,也就是中央政府的出现以及社会阶层的出现都是文明产生的重要特征。 1.1古代文明 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1000年这段时期,就称做是古代文明时期。 古代文明基本都以河流及流域为发源地。不同的时期往往由不同的文明占据,以地域环境大致分为: 两河文明:发源于亚洲底格里斯河(Tigris)与幼发拉底河(Euphrates)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文明。两河文明也是有史可考的最古老的文明,其文明形成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正式形成于约公元前3500年。当时生活在两河流域的是苏美尔人,建立了苏美尔文明。之后陆续有闪米特人、赫梯人、亚述人、波斯人、马其顿人、罗马人、阿拉伯人和突厥人相继入侵。两河流域继苏美尔人之后最伟大的文明就是由闪米特人汉穆拉比建立的巴比伦。 尼罗河文明:发源于非洲尼罗河(Nile)流域,又称古埃及文明,其历史也可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国王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开始了史称的埃及王朝时期,也就代表了古埃及文明的正式开始。 印度河文明:发源于亚洲印度河与恒河(Ganges)流域。文明的开始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最终形成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 爱琴文明:发源于希腊爱琴海地区,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米诺斯文明发源于欧洲地中海的克里特岛(Crete),又称克里特文明,后被麦锡尼文明所取代。 商文明:发源于亚洲黄河流域的商文明形成于公元前1600年左右。更早(但缺乏考古证据)的夏文明据推测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 奥尔梅克文明:发源于中美洲,形成于公元前1200年左右。 1.2古典时期的文明 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500年这段时期,许多文明进入繁盛时期,通常也被称做古典时期。 古希腊文明在大约公元前500年到公元前300年间达到鼎盛,创造了灿烂的古希腊文化。随着亚历山大的征服,古典希腊文化被传到整个地中海地区和中东 古罗马文明在公元前300年到公元200年间达到辉煌,建立了幅员辽阔的帝国。 印度文明最繁盛的时期是公元前三世纪前后的孔雀王朝和公元四世纪前后的笈多王朝。 玛雅文明的辉煌时期在大约公元前200年到公元900年间。 中华文明在大约公元前700年到公元前200年间(春秋战国时代)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在大约公元前200年到公元200年的汉王朝时期,帝国达到鼎盛。 1.3失落的文明 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些只是传说中的文明,但依然有很多相信者。 姆大陆文明 亚特兰蒂斯大陆文明
2.关于文明出现的理论
文明是怎样出现的?这对於哲学家和人类学家都是很吸引人的课题,因此也就有了很多的理论来阐述各自的观点。大部分的观点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中央集权的出现是文明存在的起点。因而研究中央集权的出现成为了一个焦点。但是所有的理论都还不能解释所有文明的起源,它只能适用于部分的文明。 灌溉系统(或者称为水利系统) 卡尔·威特福格尔使这一理论的最有力的支持者。这种理论认为新石器时代的农民认识到洪涝灾害虽然会毁坏庄稼,但是也能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因此开始修建水坝。然后用来灌溉农田。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便开始出现了专门负责管理灌溉系统的人。通过这种灌溉系统的集中管理,逐渐发展出最初的统治阶层,文明由此产生。但是反对意见认为,当时一些兴盛的城市,其灌溉规模很小;如果由国家管理灌溉,考古发掘的资料应该会更多,而实际情况相反。而且文献中记载,当时的灌溉系统是有神庙管理,而不是政府机构。也有观点说,灌溉工程是文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起因。 贸易网路 有种理论认为贸易在文明的发展中起著决定作用。在生态多样化的地区,要获得稀少的资源,就需要贸易机构来组织贸易,这样就需要某种中央集权的形式。但是这种理论对于某些文明是正确的,对于另外一些文明却不正确。 环境与社会的限制 这是罗伯特·卡内罗提出的一种理论。认为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例如山脉、海洋对人类的阻隔,才产生了文明。由于人口增长而没有扩张的余地,从而开始争夺稀少的资源。这样就导致在内部出现了阶级,其中由统治者控制稀少的资源。对于外部就有了扩张的需要,这些都需要有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来严密组织。 宗教信仰 这种理论认为宗教信仰对于文明的形成起著至关重要的作用。
3.文明所带来的问题
文明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卫生问题。还有传染病的问题。此外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以及文明内部的斗争使战争成为了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在文明内部则还有一个阶级之间的冲突问题。 文明的解释 文明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包含心性智慧与思想知识; 物质文明包含工艺性文物与无意识文物; 在此,我们当赞叹西方文明的思想知识与无意识文物; 但是,东方文明的心性智慧与工艺性文物,却是人类的生存发展的——根。 读音:wénmíng (1) [civilization;culture]∶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2) [civilized]∶指人类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并具有较高文化的状态。 (3) [modern]∶旧指具有当时西方色彩的 "文明”一词在国外辞书中的含义 “文明”一词,在世界各国出版的辞书中,对其含义的解释不尽相同。 1961年,法国出版的《法国大拉罗斯百科全书》解释“文明”一词为:一指教化;二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精神、艺术、道德和物质生活的总称。 1973年至1974年,英国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解释“文明”一词为:一种先进民族在生活或某一历史阶段中显示出来的特征之总和。 1978年,苏联出版的《苏联大百科全书》认为“文明”一词的含义指:社会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水平程度;继野蛮时代之后社会发展的程度。 1979年,原联邦德国出版的《大百科词典》认为“文明”一词从广义来说,指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风尚,从狭义来说,指社会脱离了人类群居的原始生活之后,通过知识和技术形成与起来的物质和社会状态。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简言之,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现代社会中礼仪的含义 说实际,对于旨在维护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的礼仪制度,尤其是那些落后的繁文缛节,新的社会制度和价值体系非但无法接纳,而且必须坚决予以抛弃。自辛亥革命彻底否定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之后,伴随着社会价值观的根本改变,礼也被赋予了全新的现代意义。 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礼是一种涵盖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话,今天的所谓礼则仅仅是对礼貌和相关活动的礼仪形式而言的,这也是我这一组话题所要讨论的主要范畴。 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如果分类,可以大致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五大分支。但所谓五大分支,因为礼仪是门综合性的学科,所以又是相对而言。各分支礼仪内容都是相互交融的,大部分礼仪内容都大体相同。礼仪的主要功能,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一是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二是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从团体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形象的主要附着点。大凡国际化的企业,对于礼仪都有高标准的要求,都把礼仪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获得国际认证的重要软体。 文明礼仪也就是:人们在社会中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以下是社会中的不文明现象: 1:食堂、饭店——浪费粮食 2:景点——乱丢垃圾 3:办公室——没人在办公还开着空调点着电灯 4:河流——乱排污水,随意添堵 5:候车室——吸菸、喧譁 6:公交车——不让座位,逃票 7:图书馆——大声喧譁,借书不还 8:住宅小区——晚上开音响,高层乱丢垃圾,乱种乱拔植物 9:公园——践踏草坪,爬树 ,采摘花朵,不尊重公园的雕像 10:森林——随意砍树 11:马路——闯红灯,乱停车
编辑本段名人名言
良好的礼貌是由微小的牺牲组成。——爱默生 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在宴席上最让人开胃的就是主人的礼节。——莎士比亚 无礼是无知的私生子。——巴特勒 礼仪,是聪明人想出来的与愚人保持距离的一种策略。——爱默生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 张衡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 李白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 郭沫若 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 德谟克利特 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 高尔基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 契诃夫 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 马克思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 卢梭 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 邹韬奋 知耻近乎勇。 —— 孔子 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 —— 谢觉哉 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 德谟克利特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诸葛亮 君子忧道不忧贫。 —— 孔子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 子贡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荀况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 韩非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 魏徵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李商隐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 王安石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 司马光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 萨迪 礼仪周全能息事宁人——儒贝尔 奢侈总是跟随着淫乱,淫乱总是跟随着奢侈。 —— 孟德斯鸠 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 管仲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 苏轼 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 lq 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 松苏内吉 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 萨迪 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 约翰·洛克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 孟德斯鸠 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 —— 梅里美 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 冈察尔 脾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 泰戈尔 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 ——荀 况
编辑本段文明作文
注重我们的礼仪 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所以我们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一个国家中,个人是主体。对于个人来说,什么最重要呢?我想首先应该具备的是文明素质,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 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教室里、校园内食品袋、泡面盒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随意攀爬树枝,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们知道: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设出优良的学习气氛。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我们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心理素质,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质,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那我们即使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那我们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的小学生。那么请我们每一个人管住我们的口,不说粗话、脏话,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打架斗殴;管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草坪。我相信,经过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一定会营造出一个文明美好的校园。试想假如全国每一个校园都共同建立文明校园,那么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将大大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将会大大加强,祖国的未来一定是繁荣昌盛、灿烂辉煌!
编辑本段“八荣八耻”牢记心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八荣八耻(2张)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