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自觉二首译文 《白居易诗选 望驿台》(白居易)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白居易诗选 望驿台》(白居易)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白居易诗选 望驿台 白居易 系列:白居易诗选|白居易诗集 白居易诗选 望驿台1
【原文】 靖安宅2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3思家。
【注释】 1望驿台:在今四川广元,白居易《酬元九东川路诗》中又有嘉陵县望驿台,即望喜驿。 2靖安宅:元稹在长安靖安里的住宅,在长安城南,是元妻韦丛久居之处。 3居人:指韦丛。客:指元稹。
【译文】 靖安里的家中,韦丛凝望着窗前的柳树;元稹身处的望驿台畔,春花凋落,飘落地面。夫妻远隔的两地,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散。家中的妻子思念著宦游在外的丈夫,异乡的丈夫也同样思念著家中的妻子。

【赏析】 元和四年(809)春,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东川,其间写下了题为「使东川」的组诗。在长安担任左拾遗和翰林学士的白居易随后写下了《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作为与元稹的和诗,本诗是《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中的第十一首。 全诗采用了与所和元稹原诗相同的平起仄收式,与原诗不同的是,《望驿台》一下笔就使用了工整的对仗句。这种手法使诗具有了整饬之美,加强了表达的力度,同时也是内容的需要,可以表现出两位主人公情感的深厚和相思的缠绵,使形式和内容和谐统一。而结尾处散收,又使诗的结构于严谨中有变化,增加了声情之美。 《望驿台》的中心思想在「思」上,全诗的内容围绕着「思」层层展开。「当窗柳」写闺中盼归之思,「扑地花」写驿旅望乡之思,都是以景传情,并不写出「思」字但思念之情已现。而后「春光尽」三字,将两处相思更加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到最后一句,主人公含蓄克制的相思之情终于爆发,用两个思字,把前三句所含的意蕴一举点破,将全诗的情感推向了最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