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有什么不同
1976年7月28日3点42分,在我国河北省唐山地区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灾害,破坏严重的地区,烈度达到十度以上。
震级和烈度是什么意思,它们又有什么不同呢?
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等级。它是在地震时,通过地震波释放出来的能量来衡量的。
在实际测量中,震级则是根据地震仪对地震波所作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愈大,表示震级的数字也愈大,震级每差一级,通过地震波释放的能量约差30倍。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地震,还没有超过8.9级的;最小的地震,有低于零级的。
地震烈度是用来表示地震在地面造成的不同影响所制定的。这种影响的大小,一方面要看地震的强弱;同时,还与这里距震源的远近以及地层构造、地面状况等条件有关,与地震本身的强度(震级〉并没有一定的比例。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在不同的地方,会表现出不同的烈度。
烈度一般分为12度。它是根据人们的感觉和地震时地表产生的变动,还有对建筑物的影响来确定的。现在国际间通用的地震烈度表如下:
![]() |
一次强烈的浅源地震,如7级或8级地震的震中附近的烈度常常可达到10度以上,随着与震中距离的增加,烈度也相应减小。
下图表现了不同烈度时,人的不同感觉和建筑物的破坏情况:
![]() |
1度时的轻微地震,只有地震仪才能记录出来;2度时,静坐的人稍有感觉,电灯略有晃动,活动中的人、畜并无感觉;3度时,类似马车驰过的震动,电灯晃动幅度加大,人感觉加剧,室外活动的人、畜有了感觉;4度时,类似载重卡车急驶而过,房屋咯咯作响,室内、外人感觉明显,动物不安地奔跑;5度时,房屋动摇,桌椅移动,人坐立不安;6度时,房屋泥墙破裂,物件倾倒,人站立不稳;7度时,旧房屋破坏、倒塌,电杆折断,人跌倒,出现地裂缝;8度时,房屋大部分倒塌,地裂缝增大,人已无法站立。
此外,8度以上,则人、畜伤亡和建筑物破坏更剧烈,造成重大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