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深不可测 双管齐下
双管齐下 【成语名字】双管齐下 gt 【汉语拼音】 huā g guǎ qí xià gt 【成语解释】 gt 手握双管同时作画。语本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神品下.张藻》。后用“双管齐下”比喻同时采
双管齐下

【成语名字】双管齐下>【汉语拼音】shuāng guǎn qí xià>【成语解释】> 手握双管同时作画。语本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神品下.张藻》。后用“双管齐下”比喻同时采用两种办法来做事。>【成语典故】> 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神品下.张藻》> 张藻员外,衣冠文学,时之名流。画松石、山水,当代擅价,惟松石特出古今得用笔法。尝以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枝,气傲烟霞,势凌风雨。槎枒之形,鳞皴之状,随意纵横,应手间出。生枝则润含春泽,枯枝则惨同秋色。>【成语注解】> 1、张藻:字文通,唐朝吴郡人,生卒年不详。曾任检校祠部员外郎、盐铁判官。擅画山水树石,长于破墨,尤工画松,时号“神品”。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论点,影响甚远。有《绘境》一书,已亡佚。藻,一作“璪”。> 2、员外:职官名。员外指正员以外的官。晋武帝始设员外散骑侍郎,隋唐之后,直至明清,各部均设有员外郎,位次郎中。简称“员外”。> 3、衣冠文学:指搢绅、名门世族的文学活动。> 4、 名流:名士之类的人物。> 5、擅价:享有声誉。> 〔参考数据〕> 另可参考:宋.郭若虚《图书见闻志.卷五.张璪》>【成语出处】> 1、清.戚蓼生〈戚序本石头记序〉:“盖声止一声,手止一手,而淫佚贞静,悲戚欢愉,不啻双管之齐下也。”> 2、《扫迷帚.第二四回》:“小弟愚见,原思双管齐下,一边将迷信关头,重重戡破,一边大兴学堂,归重德育,使人格日益高贵。”>【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比喻同时采用两种办法来做事。> 使用类别 用在“同时并行”的表述上。>【双管齐下造句】 > 1、学习语文应该听与写双管齐下,收效才快。> 2、学习书法可以毛笔字跟硬笔字双管齐下一起练。> 3、相信由你俩分头去处理,双管齐下,一定事半功倍。> 4、现在帮产品打广告,最好电视与网络两种方式双管齐下。> 5、为了加速复原,医生采用了药物及复健双管齐下的治疗方法。> 6、为求尽快通知对方,我们又打电话,又寄信,双管齐下地进行。> 7、我一面节制饮食,一面注意运动,采双管齐下,减肥效果很好。> 8、老师为了让我们加深对物理现象的了解,以理论配合实验,双管齐下。>【双管齐下的】>唐朝张藻(或作张璪)是一个著名的画家,曾经做到了员外郎,也参与名门世族的文学活动,是当时的名流人物。他在绘画上有很深的造诣,尤其擅长画山水树石,颇有声誉,人称他的画作为“神品”。对于松树的画法更是特别,可说是冠绝古今。他可以用一只手握两枝笔,同时作画,其中一枝笔画的是苍翠的树枝,另一枝笔画的是干枯的树枝。完全不同的形象,一次完成,同样地生动逼真。后来“双管齐下”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同时采用两种办法来做事。
很赞哦! (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