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县卧龙山庄 滦县的历史名人??
滦县的历史名人??
蒋卫平是李大钊的同窗老大哥,是李大钊革命的启蒙人,是长春日报的创始人,为 护卫中国领土牺牲在黑龙江省,年仅29岁.
李焕章 男,汉族,1905年2月生于滦县东上五岭村。
1928年参加革命,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2年,在他带领下开辟了滦东革命根据地。
曾任丰滦迁联合县四总区报国会主任、五分区区长、八总区区长,迁卢青联合县县长,迁安县县长、县委书记等职。
全国解放后,他任山海关市第一任市长。
1950年调任辽宁省政协处长,宗教事务委员会委员。
后任辽宁省工商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副主任委员、党组书记。
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辽宁省工商联党组书记。
张振宇 男,汉族,1909年10月生于滦县大门庄。
1937年参加长城抗日暴动。
1938年7月6日,参加冀东抗日大暴动,任冀东抗日联军第五总队副总队长兼第一大队长。
在全国解放前,先后任28团营长、迁滦卢联合县县长、丰滦昌乐联合县县长、第四专署副专员、地区党委常委,第十七和十三专署专员,十三军分区第一副司令员和十三地委常委。
全国解放后,任河北省农业厅厅长、交通部中国汽车运输总公司经理。
1950年10月,赴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一分部副部长、代部长。
曾获二级国际勋章。
回国后任青岛港务局副局长,秦皇岛港务局局长,1961年任唐山专署常务副专员,1973年调任石油部管道局副局长。
吴富恒 男,汉族,1911年3月18日生于滦县城内。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孔子基金学会副会长、全国外联文学学会副会长、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会长、全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民盟山东省委主任等职。
193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
1940年留学美国哈佛大学,1942年获硕士学位。
回国后任云南大学英语系主任。
1944年加入民社。
1946年4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48年9月起任山东师范学院文艺系、文学系主任,校务委员。
1950年先后任山东大学副校长、校长。
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主编过《文史哲》杂志。
1963年创办了美国文学研究会。
著有《文艺学教学与改进意见》、《语义学批判》。
译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美学反对艺术中的自然主义》、《论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区别》等。
薛庆煜 男,汉族,1913年12月18日生于滦县北街。
1936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医预系,获理学士学位。
1940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
1941年,他经调查研究,认为湖南常德地区的流行鼠疫系日飞机空投食物夹杂鼠疫杆菌所致,遂写出调查报告,刊于《国际法庭审判日本战犯罪行资料汇编》,它为后来1953年沈阳国际法庭审判侵华日军进行细菌战的罪行提供了依据。
1943年至1945年,他出任中国驻印度军新38师及新一军的上校军医处长。
1947年任上海国防学院教授兼基本卫生训练科科长。
1949年转到东北解放区,曾参与大连大学医学院的筹建并任教授。
1977年到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医学任教,1992年任民盟呼和浩特市委员会名誉主任。
近著有《医学英语常用词组词典》、《鹰扬国威——跟随孙立人将军缅甸抗日亲历记》等。
朱俊功 男,汉族,1917年5月生于滦县石郎庄村。
中共党员。
1938年参加冀东抗日大暴动。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冀东抗日联军连长、支队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东军区49团副团长、二团团长、410团团长。
全国解放后,历任武汉市公安总队副参谋长,荆州军分区司令员,孝感军分区司令员,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他先后获三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周善芝 男,汉族,1917年6月22日生于滦县北高家庄。
1938年参加冀东抗日大暴动,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至1943年在丰滦迁联合县第四区任组宣委员和书记,1943年和1945年先后被送至冀东区党委党校和晋察冀边区党校学习。
曾在热河省凌原县、义县任区党委书记、组织部长等职。
1949年7月以后,先后在中国科学院东北科学研究所、大连工业化学研究所、长春综合研究所、机械电机研究所、机械研究所、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东北局科学技术委员会任职。
1973年调任赤峰制药厂党委副书记,1975年调任伊克昭盟喀喇沁旗平庄毛纺厂党委书记。
1977年任辽宁省地震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等职。
吴利仁 男,汉族,1923年5月生于滦县城内冯家胡同。
岩石学家。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北京师范大学地质系转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949年毕业并考取本系研究生,1950年转为助教,1953年去苏联列宁格勒国立大学地质系攻读研究生,1958年获副博士学位。
回国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先后任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
1984年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所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
他曾获两项全国重大科技成果奖,一项中科院地质研究所科研成果一等奖。
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68篇和专著4部。
他还任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岩石学报》主编等。
他的名字被载入《澳大利亚和远东名人录》、《国际传记辞典》等,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华 山 原名高连生,男,汉族,1923年9月生于滦县大高庄村。
参加革命后,历任丰滦迁联合县四区助理、八路军12团游击第6大队文书、冀东迁滦卢基干支队书记兼副排长、冀东一区队5连政治指导员、14团政治处主任、冀东13旅供给处政委和78团政治处主任等职。
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回国后,历任133师副师长、137师政委、46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16军政委、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中共“十一大”代表。
梁凯轩 男,汉族,1923年9月8日生于滦县西新庄营村。
中共党员。
1939年参加革命队伍,历任班长、排长、干事等职。
1957年入华中工学院学习,1962年毕业获本科文凭。
转业后,先后任江西省机械厅副厅长,江西省计委、经委主任,南昌市委副书记,江西省副省长。
秦振安 男,汉族,1923年12月29日生于滦县安各庄。
化学博士。
1942年随着国民革命军援缅,1948年赴美,曾任美国德州休士顿市贝勒医学院讲师。
先后发表专业论文14篇,后又主编了《中国皮影戏之主流——滦州影》,宣扬了中华民俗文化。
刘瑞兴 男,汉族,1924年8月生于滦县于家庄。
1940年参加革命,初期在本村任青年主任、武装委员,后升任滦西县第一、三区青年主任、滦西县土改工作队长、滦西县武委会股长,离开原籍后曾任46军教导队中队长、湖南省衡阳市青工部长、总工会副主席、手工业局局长、工业部副部长、副市长、市委副书记、市长、党委书记,衡阳市革委会副主任、市委副书记,湖南省湘潭市市委副书记、行署副专员、政协主席等职。
石殿国 亦名刘保华,男,汉族,1924年9月22日生于滦县东赵庄子村。
1939年参加抗日救国会,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村党支部书记,中心村报国会主任,青救会主任。
1945年被派往边区学习,1946年负责迁西县的土改试点工作。
1948年调任迁安县委宣传部长,负责组织“南下”工作团。
到达广西后,任宾阳专署公安处治安科长。
后曾任任林县公安局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局科长,公安厅二处副处长,南宁地区公安处处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副厅长,云南省公安厅副厅长等职。
1990年获公安部一级警察金盾荣誉章。
王天仆 男,汉族,1924年11月2日生于滦县榛子镇。
曾任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1952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
1962年发表了“积极推广利用玉米自交系间杂交种增加产量”论述,指出必须制出适合我国情况的杂交玉米种子。
1963年任农业部在内蒙古试创玉米双杂交种的技术总指挥,主编了全国第一部《玉米杂交制种技术资料》。
1965年创造了适合我国农业体制的制种体制。
1975年至1988年,在研究玉米杂交种课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高赖氨酸玉米育种试制成功。
秦 戈 原名杨荣厚,男,汉族,1925年生,滦县兴隆庄村人。
1944年在南京大学学习期间,参加了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抗日工作。
1946年到晋察冀城工部参加地下工作训练班,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训练班结业后,回北京就读于清华大学。
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政治系。
1949年12月任沈阳空军第四航空学校教育系主任。
1973年调任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著作有《义和团运动史》、《海燕翱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