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梦迷蝶 吴文英《思佳客·迷蝶无踪晓梦沉》原文及翻译赏析
吴文英《思佳客·迷蝶无踪晓梦沉》原文及翻译赏析
思佳客·迷蝶无踪晓梦沉原文:
迷蝶无踪晓梦沉。寒香深闭小庭心。欲知湖上春多少,但看楼前柳浅深。愁自遣,酒孤斟。一帘芳景燕同吟。杏花宜带斜阳看,几阵东风晚又阴。

思佳客·迷蝶无踪晓梦沉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居于杭州时所作,有怀人之意。从词的内容看,应当是作于杭州姬妾辞世之后。
上片,「迷蝶无踪晓梦沉」,写清晨梦醒之后,梦中的情景已消逝无踪。所用乃是《庄子·齐物论》庄周化蝶的典故。它的本义是说世事与梦境的真幻,颠倒难分,两者本都不值得执著看待。但后人又把这则故事与《庄子·至乐》中写他丧妻时鼓盆而歌,不表示悲哀的故事联系在一起,猜想庄子大概也把丧妻看成作梦,所以悼念亡妾的作品,也常用到化蝶、梦蝶的典故。文英这句词,表面是写梦,其深层却是以梦隐喻过去的经历;联系他的生平来看,又似包含着对亡妾的思念。虽说「无踪」,毕竟入梦;梦由思生,又怎能真正地忘却?既然如此,则梦醒后并不会适意如庄周,而是深怀思旧的惆怅,细味「沉」字,其情自见。「寒香深闭小庭心」。寒香,当指春寒之时尚未谢尽的梅花,或兼指下片提到的逢春先开的杏花。人既惆怅,对着「深闭小庭心」的「寒香」,自然不会是赏心乐事,而是触景伤怀,「寒」不是透著凄冷,「深闭」不是透著孤寂么?这时候由「小庭」而想到西湖,由「寒香」而及于新柳,觉得春光尚浅,而寒意犹浓,西湖上的杨柳,应该也是初舒嫩条,翠色未深,因而游人应该也还不多。那么,在小庭中虽感孤寂、凄冷,但若到湖上去游玩,也未必就能看到秾丽之景,享受热闹、温暖之乐了。「欲知湖上春多少,但看楼前柳浅深。」当然不是要由柳浅而判断春少,而是要由春少来表现人之心境的凄冷情绪,所以这两句结束得轻倩、婉转而有味。
下片的「愁自遣,酒孤斟」,全词直接抒情的,也只有这两句,到这里才点出「愁」字,点出「孤」字。作者这时的孤愁既无法排除,那么这里的「斟」与「遣」,也无非是强自支持、强自消解而已。下句的「一帘芳景」继续写春,「燕同吟」继续写孤寂。与燕同吟,则暗谓有伴比无伴更悲。这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写法,不无相同之处,二者都是正面的情况起反面的作用;所不同的是,「蝉噪」、「鸟鸣」可能是写实,「燕吟」只能是设想。「杏花宜带斜阳看,几阵东风晚又阴。」在凄冷低迷中盼望杏花映着斜阳,能给人带来一点绚丽之色,带来一丝温暖的春意,谁又知天不作美,吹来几阵东风,偏把阳光吹走,使黄昏依然阴沉。这会起什么作用?对作者的心境会有什么影响?词至此结束,虽都没有明白说出;但读者联系上下文,自可体会得到。
前人常把吴文英的词作看成是与以姜夔为代表的「清空」词相对立的「实质」词的代表。吴文英的慢词,有一些确有辞藻堆垛,雕琢过甚之嫌。但这首《思佳客》,读来却颇感闲淡婉约,在很大程度上与「清空」词的笔法有一致之处,可见梦窗词的风格在统一中也是有着多样性的。
诗词作品:思佳客·迷蝶无踪晓梦沉诗词作者:【宋代】吴文英诗词归类:【悼亡】、【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