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商颂 佚名《商颂·殷武》原文及翻译赏析
佚名《商颂·殷武》原文及翻译赏析
商颂·殷武原文: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深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
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岁事来辟,勿予祸适,稼穑匪解。
天命降监,下民有严。不僭不滥,不敢怠遑。命于下国,封建厥福。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
陟彼景山,松伯丸丸。是断是迁,方斫是虔。松桷有梴,旅楹有闲,寝成孔安。
商颂·殷武翻译及注释
翻译殷王武丁神勇英武,是他兴师讨伐荆楚。王师深入敌方险阻,众多楚兵全被俘虏。扫荡荆楚统治领土,成汤子孙功业建树。你这偏僻之地荆楚,长久居住中国南方。从前成汤建立殷商,那些远方民族氐羌,没人胆敢不来献享,没人胆敢不来朝王。殷王实为天下之长。上帝命令诸侯注意,建都大禹治水之地。每年按时来朝来祭,不受责备不受鄙夷,好好去把农业管理。上帝命令殷王监视,下方人民恭谨从事。赏不越级罚不滥施,人人不敢怠慢度日。君王命令下达诸侯,四方封国有福享受。殷商都城富丽堂皇,它是天下四方榜样。武丁有着赫赫声名,他的威灵光辉鲜明。既享长寿又得康宁,是他保佑我们后人。登上那座景山山巅,松树柏树挺拔参天。把它砍断把它远搬,削枝刨皮加工完善。长长松木制成方椽,楹柱排列粗壮溜圆。寝庙落成神灵安恬。
注释1.挞(ta):勇武貌。殷武:即殷高宗武丁,殷朝的一位中兴之主,曾任用贤人傅说(yue)为相,并不断对西北的贡方、土方、鬼方、羌、周族等用兵,在位五十九年。2.荆楚:即荆州之楚国。《史记·楚世家》:「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其长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昆吾氏,夏之时尝为侯伯,桀之时汤灭之。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早)卒。其子曰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3.深(shēn):同「深」。古深字本作「突」,隶变作「深」。4.裒(pou):「捊」之别体,通「俘」,俘获。5.汤孙:指商汤的后代武丁。绪:功业。6.女(rǔ):同「汝」,你。7.乡(xiang):通「向」。8.自彼氐羌:自,犹「虽」;氐、羌,散居在今西北狭西、甘肃、青海一带的边远民族。9.常:长。「常」是「尚声」字,与「长」字古音同部,故可释为「长」。10.多辟(bi):众多诸侯国君。11.绩:通「迹」。12.来辟:犹言「来王」、「来朝」。13.祸适:读同「过谪」,义为谴责。14.解(xie):同「懈」。15.严(yǎn):同「俨」,敬谨。16.不僭(jian)不滥:毛传:「赏不僭、刑不滥也。」17.封:毛传:「大也。」18.商邑:指商朝的国都西亳。《史记·殷本纪》正义:「汤自南亳迁西亳,仲丁迁隞,河亶甲居相,祖乙居耿,盘庚渡河,南居西亳,是五迁也。」殷高宗武丁是盘庚之后的中兴之主,其时建都西亳,在今河南偃师。翼翼:都城盛大貌。19.极:准则。20.濯(zhuo)濯:形容威灵光辉鲜明。21.后生:犹言后代子孙。22.景山:陈奂《诗毛氏传疏》:「考今河南偃师县有缑氏城,县南二十里有景山,即此诗之景山也。」23.丸丸:形容松柏条直挺拔。24.方:是,乃。斲(zhuo):同「斫」,砍。虔: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以为「削」。此指用刀削木。25.桷(jue):方形的椽子。梃(chān):木长貌。26.旅:当依毛传释为「陈列」。有闲:闲闲,大貌。27.寝:此指为殷高宗所建的寝庙。古时的寝庙分两部分,后面停放牌位和先人遗物的地方叫「寝」,前面祭祀的地方叫「庙」。孔:很。
商颂·殷武鉴赏
《商颂·殷武》这首诗的主旨,是通过高宗寝庙落成举行的祭典,极力颂扬殷高宗继承成汤的事业所建树的中兴业绩。
全诗共六章,一、四、五章每章六句,二、六章每章七句,三章五句。前五章写殷高宗武丁中兴之事,最后一章写高宗寝庙落成的情景。
这首诗歌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色,是各章都有它描写的侧重点。第一章言武丁伐楚之功。「挞彼殷武,奋伐荆楚」二句,表现了武丁对楚用兵的勇猛神速。「深(深)入其阻,裒荆之旅」,写出武丁的军队是在突破险阻中取得节节胜利。「有截其所,汤孙之绪」,特别点明武丁之所以能征服荆楚之地,那是因为他是成汤的后世子孙,理应有所作为。第二章写武丁对荆楚的训诫。「维女(汝)荆楚,居国南乡(向)」二句,从荆楚所处的地理位置,指出它理应俯首听命。「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这是以成汤征服氐、羌的先例来告诫荆楚归服,可谓是「刚柔并举」。第三章只有五句,可能有脱文,是写四方诸侯来朝。说殷武丁秉承「天命」统治诸侯,因之诸侯入国朝见天子、在封地勤治农事,都是他们应尽的职守。第四章,进一步申述武丁是受「天命」的中兴之主,人民百姓只能安分守己,按商朝的政令行动。第五章,写商朝的国都西亳地处中心地带的盛况,这里曾是中兴之主殷武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地方,故特别用「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两句诗来渲染它,而武丁在位长达五十九年,说他「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并不过分。末章描写修建高宗寝庙的情景,用「陟彼景山,松柏丸丸」两句诗作比兴,不但形象生动,而且有象征意义,象征殷武丁的中兴业绩垂之不朽。
这首诗在用韵上也有其特色。第一章句句用韵,「武」「楚」「阻」「旅」「所」「绪」同叶鱼部韵;第二章除「维女荆楚」一句不用韵,其余句句用韵,「乡」「汤」「羌」「享」「王」「常」同叶阳部韵;第三章句句用韵,「辟」「绩」「辟」「适(谪)」「解(懈)」是锡支通韵;第四章句句用韵,前后换韵,「监」「严」「滥」「遑」是谈阳合韵,「国」「福」叶职部韵;第五章句句用韵,前后换韵,「翼」「极」叶职部韵,「声」「灵」「宁」「生」叶耕部韵;最后一章句句用韵,「山」「丸」「迁」「虔」「梃」「闲」「安」叶元部韵。由于末章用元韵一韵到底,颇能渲染出宗庙落成的喜庆气氛。
商颂·殷武创作背景
《商颂·殷武》,《毛诗序》所作题解为「祀高宗也」,谓其为商人祭祀歌颂殷高宗武丁之诗。但魏源本三家诗之说,云:「春秋僖四年,公会齐侯、宋公伐楚,此诗与《鲁颂》『荆舒是惩』,皆侈召陵攘楚之伐,同时同事同词,故宋襄公作颂以美其父(桓公)。」(《诗古微》)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以为「魏说为此诗定论,毛序之伪,不足辨也」。然吴闿生《诗义会通》云:「考《商颂》五篇,皆盛德之事,非宋之所宜有,且其诗有『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命于下国,封建厥福』等语,此复非诸侯之事,是序说无可疑者。」方玉润《诗经原始》也指出:「或疑商时无楚,……殊不知《禹贡》荆及衡阳为荆州,楚即南荆也。……又况《易》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与此诗『深入其阻』者合。鬼方,楚属国也。」
殷高宗作为成汤之后的一代中兴之主,《史记·殷本纪》载有他的业绩:「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亦作傅巖)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帝武丁祭成汤,明日,有飞雉登鼎耳而呴,武丁惧。祖己曰:『王勿忧,先修政事。』武丁修政行德,天下成驩(欢),殷道复兴。」
诗词作品:商颂·殷武诗词作者:【先秦】佚名诗词归类:【诗经】、【祭祀】、【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