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古代儒学发展趋势 中国古代儒学的特点
中国古代儒学的特点 1、发展性。儒学关注人生和社会,不断思考社会、人生出现和面临的新问题,探讨解决新问题的有效途径。春秋战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儒学提出“仁”“仁政”。针对西汉大一统的需要,董仲舒提出天
中国古代儒学的特点
1、发展性。
儒学关注人生和社会,不断思考社会、人生出现和面临的新问题,探讨解决新问题的有效途径。
春秋战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儒学提出“仁”“仁政”。
针对西汉大一统的需要,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观点,把儒学发展为新儒学。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挑战了儒学的思想统治地位,朱熹建立了理学,成为思想深刻、体系完备、方法周密的儒学学派。

宋明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专制集权强化,王夫致等人倡导工商皆本,批判君主专制。
2、批判性。
儒学强调学术思想必须和现实相结合,力求经世致用,为当时政治经济服务。
孔子、孟子和荀子批判暴政,强调“仁”、仁政、王道,致力于建立理想的社会政治新秩序。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学说,试图限制王权。
针对理学空疏流弊,李贽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倡导经世致用。
儒学始终表现出对儒学自身和社会的反思和批判精神。
3、开放性。
和发展性相联系,儒学是开放的,不是封闭保守的。
孔子继承和发展了西周的思想,创建了儒家学派。
荀子杂取百家,建立了庞大而系统的思想体系,成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吸收阴阳家、法家、道家等思想,形成汉代的新儒学。
朱熹吸收佛、道思想,建立了理学思想体系。
4、官学地位。
汉武帝以前,作为学术流派,儒学处于显学地位,但没有被统治者重视和采用。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也由原来的民间学说变为官方学说。
从明代开始,八股取士更加强化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和官学地位。
近代,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儒学的影响逐步减弱。
很赞哦! (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