羧甲司坦和氨溴索的区别 羧甲半胱氨酸简介
羧甲半胱氨酸简介
目录
1概述2羧甲司坦药典标准2.1品名2.1.1中文名2.1.2汉语拼音2.1.3英文名2.2结构式2.3分子式与分子量2.4来源(名称)、含量(效价)2.5性状2.5.1比旋度2.6鉴别2.7检查2.7.1酸度2.7.2溶液的透光率2.7.3氯化物2.7.4半胱氨酸2.7.5其他氨基酸2.7.6干燥失重2.7.7炽灼残渣2.7.8铁盐2.7.9重金属2.8含量测定2.9类别2.10贮藏2.11制剂2.12版本3羧甲司坦说明书3.1药品名称3.2英文名称3.3羧甲半胱氨酸的别名3.4分类3.5剂型3.6羧甲司坦的药理作用3.7羧甲司坦的药代动力学3.8羧甲司坦的适应证3.9羧甲司坦的禁忌证3.10注意事项3.11羧甲司坦的不良反应3.12羧甲司坦的用法用量3.13羧甲半胱氨酸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3.14专家点评4羧甲司坦中毒5参考资料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羧甲司坦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羧甲司坦已经自动替换为羧甲半胱氨酸,可点此恢复原貌,或使用备注方式展现1概述
羧甲半胱氨酸是一种祛痰药,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具有黏痰溶解作用,使痰液易于咳出。口服吸收快。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引起的痰液黏稠、咳痰困难、痰阻气道。 不良反应少见,有恶心、胃不适、腹泻、头晕、皮疹和胃肠道出血等。
2羧甲半胱氨酸药典标准
2.1品名
2.1.1中文名
羧甲半胱氨酸
2.1.2汉语拼音
Suojiasitan
2.1.3英文名
Carbocysteine
2.2结构式
2.3分子式与分子量
C5H9NO4S 179.19
2.4来源(名称)、含量(效价)
本品为S(羧甲基)半胱氨酸。按干燥品计算,含C5H9NO4S不得少于98.5%。
2.5性状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
本品在热水中略溶,在水中极微溶解,在乙醇或丙酮中不溶;在酸或堿溶液中易溶。
2.5.1比旋度
取本品约5g,精密称定,加水与5mol/L氢氧化钠溶液各10ml使溶解完全,用2mol/L盐酸溶液中和至pH值为6.0,全量转移至5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E),比旋度为32.5°至36.0°。
2.6鉴别
(1)取本品约0.1g,加氢氧化钠试液2ml,加热煮沸,放冷,加醋酸铅试液,即生成黑色沉淀。
(2)取本品与羧甲半胱氨酸对照品各适量,分别加0.2mol/L盐酸溶液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照其他氨基酸项下的色谱条件试验,供试品溶液所显主斑点的位置和颜色应与对照品溶液的主斑点相同。
(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885图)一致。
2.7检查
2.7.1酸度
取本品,加水制成1%的混悬液,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H),pH值应为2.8~3.0。
2.7.2溶液的透光率
取本品0.50g,加1mol/L氢氧化钠溶液10ml溶解后,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Ⅳ A),在430nm的波长处测定,透光率不得少于95.0%。
2.7.3氯化物
取本品0.20g,加稀硝酸10ml使溶解,用水稀释至50ml。取10ml,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A),与标准氯化钠溶液6.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15%)。
2.7.4半胱氨酸
取本品0.20g,加5%浓氨溶液3ml使溶解,加水3ml,摇匀,置冰水中放置约10分钟,加1%亚硝基铁氰化钠溶液0.5ml,摇匀,立即比色,溶液所显的颜色与半胱氨酸对照品溶液(每1ml相当于50μg的半胱氨酸)1ml,加本品0.1g与水3ml,同法操作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5%)。
2.7.5其他氨基酸
取本品100mg,加2mol/L盐酸溶液1ml溶解,用水稀释至10ml,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1ml,置20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另取羧甲半胱氨酸对照品与胱氨酸对照品各10mg,加2mol/L盐酸溶液1ml溶解,用水稀释至10ml,作为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3:1:1)为展开剂,展开,晾干,喷以茚三酮溶液(取茚三酮0.2g,加正丁醇95ml,2mol/L醋酸溶液5ml,振摇使溶解),在100℃加热至斑点出现,立即检视。对照溶液应显一个清晰的斑点,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应显两个完全分离的斑点。供试品溶液如显杂质斑点,其颜色与对照溶液的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0.5%)。
2.7.6干燥失重
取本品,在105℃干燥3小时,减失重量不得过0.5%(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L)。
2.7.7炽灼残渣
取本品1.0g,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N),遗留残渣不得过0.2%。
2.7.8铁盐
取本品1.0g,加稀盐酸10ml溶解后,移至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至25ml,加过硫酸铵50mg.用水稀释至35ml后,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G),与标准铁溶液1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01%)。
2.7.9重金属
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H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2.8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0.15g,精密称定,加无水甲酸10ml溶解,加冰醋酸40ml,照电位滴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A),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7.92mg的C5H9NO4S。
2.9类别
祛痰药。
2.10贮藏
遮光,密封保存。
2.11制剂
(1)羧甲半胱氨酸口服溶液 (2)羧甲半胱氨酸片 (3)羧甲半胱氨酸颗粒
2.12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3羧甲半胱氨酸说明书
3.1药品名称
羧甲半胱氨酸
3.2英文名称
Carbocisteine
3.3羧甲半胱氨酸的别名
强利痰灵;强利灵;利灵;羧甲司坦;化痰片;SCarbomethylcysteine;Mucotab
3.4分类
呼吸系统药物 > 祛痰药物 > 降低痰液吸附力的药物
3.5剂型
1.片剂:每片0.25g;
2.糖浆剂:20mg(1ml)。
3.口服液:0.2g(10ml),0.5g(10ml)。
3.6羧甲半胱氨酸的药理作用
羧甲半胱氨酸作用与溴己新相似,主要在细胞水平影响支气管腺体的分泌,使低黏度的唾液黏蛋白(sialomucin)分泌增加,而高黏度的巖藻黏蛋白(fuucin)产生减少,因而降低痰液黏滞度,使之易于咳出。
3.7羧甲半胱氨酸的药代动力学
羧甲半胱氨酸起效快,口服后4h即可见明显疗效。
3.8羧甲半胱氨酸的适应证
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引起的痰液粘稠、咯痰困难和痰阻塞气管等;亦可用于防治手术后咯痰困难和肺炎合并症。用于小儿非化脓性中耳炎,有预防耳聋效果。
3.9羧甲半胱氨酸的禁忌证
消化道溃疡患者禁用。
3.10注意事项
羧甲半胱氨酸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芐西林、头孢噻啶等药效没有影响。
3.11羧甲半胱氨酸的不良反应
有消化道刺激症状,可引起恶心、腹泻、胃肠道出血,有时出现头晕、皮疹等不良反应。
3.12羧甲半胱氨酸的用法用量
1.成人:每天3次,每次0.5g。

2.儿童:每天30mg/kg。
3.13药物相互作用
1.服用羧甲半胱氨酸时避免和强镇咳药合用,以免稀化的痰液堵塞气道。
2.羧甲半胱氨酸对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药效没有影响。
3.14专家点评
据日本使用羧甲半胱氨酸细粒治疗3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每天2次,按每天30mg/kg给药,连续口服8周,给药2周即显示效果,总有效率90%。
4羧甲半胱氨酸中毒
羧甲半胱氨酸(羧甲基半胱氨酸)具有与乙酰半胱氨酸有一样的黏痰溶解作用,使痰液易于咳出。口服吸收快。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引起的痰液黏稠、咳痰困难、痰阻气道。 不良反应少见,有恶心、胃不适、腹泻、头晕、皮疹和胃肠道出血等。服用本药时避免应用镇咳药,以免痰液堵塞呼吸道。可对症治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