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 疫情期間,廣州滿族墳場如何掃墓?
疫情期間,廣州滿族墳場如何掃墓?
大清之初,原定把北京作為滿洲大本營,各地八旗駐防輪崗,不許安裝當地,要求把骨灰運回北京安葬。但後來大清疆域越來越大,八旗駐防分布各地,相距很遠,如果輪崗,那也要增加很大一筆開支,而且非常不方便。因為八旗人數有限,而佔據面積過大,所以後來缺乏調動靈活性,如後期發生的太平天國,已經難以調動出一支大規模的軍隊。
所以後就把各地駐防長期不變,原定3年一次將其骨殖護送回京,後改為常駐製,則設立“塋地”實行土葬。自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開始安排滿洲墳場。過去廣州市也不大,所以滿族墳場的位置,現在來看,相當不錯,位置在白雲山風景區內。但位置有限,滿族墳場安裝的穴位早已經滿了,所以,這裡是廣州滿族同胞紀念先祖的地方,而後去世的滿族同胞則要安葬其他地方。
以往,廣州滿族同胞都是春秋兩次大祭。每年清明節,自2008年作為法定節假日放假,滿族同胞都要來此掃墓,紀念先祖,如去年清明節,媒體就報導有3000多滿族族胞來廣州滿族墳場祭祀燒豬,水果、鮮花擺滿墓地。
今年清明節,因為防控疫情的原因,廣州白雲山風景名勝區內的思園、滿族墳場等集中祭祖場所及盧廉若墓、蘇紹箕墓和冼星海墓等54座文物類墓葬,白雲山景區宣布在清明前後的疫情防控期間暫停各類現場祭掃活動。
滿族墳場暫停開放入場祭掃,得到廣大族胞的理解和支持。清明節前,墳場工作人員將墓園打掃得乾乾淨淨。4月4日清明節當天,滿研會組織墳場當天值班工作人員舉行了一個簡約莊重的集中祭拜儀式。上午10時,在墓園大碑前獻上了兩個花籃,分別由“廣州市滿族歷史文化研究會”和“香港澳門海外滿族族胞”敬獻,在全國致哀的防空警報聲中全體值班人員肅立默哀,向滿族先人三鞠躬致敬,代表廣州滿族同胞追思緬懷先人優良品德,抒發感恩之情,為廣州滿族祝福祝願。
作者伍嘉祥
滿族文化網原創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