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有哪些故事
dz有哪些故事
1、1886 年12月1日,dz出生在琳琅山下一个贫苦的佃农家庭。

dz的父亲朱世林和母亲钟氏一生务农,没有读过书。
dz的母亲出生于流浪艺人家庭,有一定的音乐素 养。
在母亲的影响下,dz热爱音乐。
母亲,在dz同志故居纪念馆还保存有dz青少年时期使用过的竹琴。
1944年钟氏在家乡去世后,延安各界为她举行了隆 重的追悼会,md亲题挽联,称她是“贤母完人”。
dz写下《母亲的回忆》祭奠母亲,称赞母亲具有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勇敢和深明大义的美德,教给他 丰富的生产知识、坚定的意志和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自己所有的优点也都是继承自母亲。
这篇祭文当年刊登在解放日报上,后来曾收入中学语言课本,改名为《回 忆我的母亲》。
2、1907 年dz考入四川省师范学堂附设体育学堂,1908年dz应邀在仪陇县立高等小学堂任教。
在当地守旧势力的反对和排挤下,他深感 “教书不是一条出路”。
1909年春节后dz辞去老师职务,写下“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的激昂诗篇,只身前往云南投考云南陆军讲武堂,踏上了从军救国 的漫漫征程。
朱 德对时任云南陆军讲武堂监督(后任校长)的李根源先生非常敬重。
如果没有李根源,dz有可能无法留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求学。
1909年初夏dz投考云南陆军 讲武堂,学校只招收本省人士,因此dz以四川籍贯报考时并没有被录取。
由于身上的盘缠已经花光了,dz只好将自己的名字朱建德改为dz,并在第二次投考的 时候dz将自己的籍贯改为云南省蒙自县。
谁料,入学不久即被教官识破,引起轩然大波,dz面临被学校开除的危机。
此时李根源挺身而出,以办学宗旨是“培养 有志青年”为由将dz留了下来。
3、1922 年初dz离开云南返回四川,6月抵达上海,准备与孙炳文会合后出国留学。
一个偶然的机会,dz从报纸上了解到新成立的gcdzg领导的工人运动蓬勃兴起, 产生了加入gcdzg的想法。
7月,dz抵达北京与孙炳文会合,在无缘得见中共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情况下,带着孙炳文返回上海寻访陈独秀。
鉴于此前还没有 出现过像dz这样高级别的国民党军官要求加入中共的先例,陈独秀冷冷的拒绝了他。
dz曾形容自己那时的境况是“一只脚站在旧秩序中,另一只脚却无法在新秩 序中找到立足之地”。
在此期间dz拜会了孙中山,谢绝了孙中山“赴桂重整滇军,攻打广东军阀陈炯明”的提议,于1922年9月乘坐法国邮轮安吉尔斯号,从上海出发前往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欧洲,寻求救国真理。
经 过40多天航行,dz不远万里来到法国马赛。
不久他在巴黎得知ze和中国旅欧支部的存在,立即奔赴柏林。
在柏林,他见到了中共旅欧支部负责人ze,非 常诚恳的向ze讲述了自己的革命经历,提出了入党申请。
他说:“两年也好,三年也好,我一定要加入gcdzg。
只要同意我入党,派我做什么都 行。”1922年11月,在ze和张申府的介绍下,dz正式加入gcdzg,时年36岁。
4、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会师后红军分左右两路军北上,dz与zg共同率领左路军北上。
1935年6月26日,dz出席两河口会议,会议决定北上。
北上途中,zg擅自改变决定,下令南下。
1935 年10月5日,zg在卓木碉宣布另立“中央”,分裂党和红军。
他把中央北上说成是逃跑,要求dz反对中央否定北上反对md。
面对zg的威逼利诱,朱 德沉着应对,他说:“中央北上的决议,我是举过手的”,“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个‘朱毛’在一起好多年,全国全世界都闻名。
要我这个‘朱’去反‘毛’,我可 做不到呀!”“你可以枪毙我,但你割不断我和md同志之间的关系。” 他表明自己坚决拥护中央的立场,劝说zg以大局为重,“不要把事情做绝,要留有转圜的余地。”
后来,md对dz作出了高度评价,称他与zg斗争得有礼、有利、有节,号召大家要学习朱总司令“胆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的革命精神。
5、1955 年我国开始实行军衔制管理。
9月27日,dz在北京怀仁堂参加授衔、授勋典礼,从md手上接过第一号授予军衔的命令状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和一级解放勋章,荣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时年69岁。
虽然居功至伟,但dz从不居功,他常说:“我不算英雄,只是一个在战场上没有被打死的普通士 兵,为革命牺牲了的烈士才称得上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