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冠子元夕 毛滂《临江仙·都城元夕》原文及翻译赏析
毛滂《临江仙·都城元夕》原文及翻译赏析
临江仙·都城元夕原文: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蓬莱清浅对觚棱。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小屏风畔冷香凝。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临江仙·都城元夕翻译及注释
翻译听说都城汴京元宵晚上灯火热闹非凡,华丽的车辆,俊秀的宝马就像天上的云一样多,宛如神仙境界。玉帝把碧落打开天上的星儿、宿儿便纷纷下落,使「银界失黄昏」了。没人看见孤单的我,而妻子对那元夜的繁华早已失去了兴趣,只有在闺房中,在「小屏风畔」,独对薰香袅袅,薰香则渐冷而凝。只有在喝醉的时候才能在梦中排除孤寂,只有月从客舍的破窗隙中来寻找我。
注释1雕轮:指华丽的车辆。2棱:神灵之威,这里借用。3碧落:道家称天空曰碧落。
临江仙·都城元夕赏析
这首词上片写想像中的汴京元夜之景,下片写现实中羁旅穷愁,无法排遣的一种无奈心情。上片虚写,下片实写;一虚一实,虚为宾,实为主。
首句「闻道长安灯夜好」,「长安」点「都城」,即汴京。「灯夜好」点「元夕」。词题即在首句点出。「闻道」二字,点明都城元夕的热闹景象都是神游,并非实境。不过,这「神游」并不是对往昔生活的回忆,也不是对于期待中的未来的憧憬,更不是梦境,而是在同一时刻对另一空间的想像,即处凄冷之境的「江南憔悴客」对汴京元夜热闹景象的想像。摆脱现实的束缚,按照自己潜在的心愿作几乎是无限的发挥。「雕轮宝马如云」毛滂这一句极言「雕轮宝马」之多(「如云」)。词人把都城元夕的繁华景象描摹尽致。但是,这一片繁华都只是词人想像的产物,首句「闻道」二字点明了这一点。上片越是写得繁华热闹,则越是反衬出下片凄清冷寂的尴尬之状。下面三句词人把汴京元夜从地上移到了天上,以想像中的仙境喻都城元夕的盛况。「蓬莱清浅对觚棱」是描写汴京元宵之夜宛如神仙境界。「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碧落」,犹碧天。「玉皇」句中的「开」字启人想像。言「开」,则「碧落」原是「闭」著的,只是在上元之夜,玉皇才将原是「闭」著的「碧落」「开」了。「碧落」既「开」,则天上的星儿、宿儿便纷纷下落,使「银界失黄昏」了。词人的写法无非是把人间的皇帝搬到了天上,以在想像中染上一层迷离恍惚的色彩,使帝京元夜在词人的表现中更加热闹罢了。

下片首句,「江南憔悴客」是作者自指。「谁见」,设问之辞,意即无人见。特指作者自己深深思念的妻子反不知自己待罪客舍的窘境。这一句,以设问的口气写出了自己的孤寂。「谁见」二字还将读者(也使作者自己)从想像中的繁华景象拉回到凄冷的现实中来。「端忧懒步芳尘」,这是写闺中人对那元夜的繁华早已失去了兴趣,毛滂词中的闺中人则无须去「寻」,她知道自己的丈夫远在千里之外,乃「懒」去那元夜繁华之地。她只在闺房中,在「小屏风畔」,独对薰香袅袅,薰香则渐冷而凝。一种无奈之状展现在读者眼前,像是一幅画得极高明的《闺中夜思图》。这种描写,只是词人的设想,但是设想闺中人在思念自己,也就更深刻地表现了自己在思念闺中人。「酒浓」句,词人从对闺中人的思念中回到现实中来。上元之夜,本应是欢乐之夕,而作者自己却处在待罪羁旅、凄冷孤寂的心境中,去消受那本不应如此凄清的元夜之夕。「春梦」只能于「酒浓」时去做。而酒并不能真的解忧,它只是使人于麻醉中暂时忘却而已。结句「窗破月寻人」,写词人孤寂一个,只有元夕之月伴春梦之人。「寻」字,以人拟月。这位「江南憔悴客」,待罪羁旅,没有人去「寻」他,只有月从客舍的破窗隙中来「寻」,越显其孤独寂寞,心情已从凄冷变成凄苦了。
这首词以乐景写哀情,将词人羁滞异乡、困顿潦倒、憔悴不堪的苦境与悲怀抒写得缠绵悱恻 。然而,尽管词人满怀苦情,却又以飘逸秀雅的笔调抒写内心的情怀,使全词充满了潇洒风流的情致。
临江仙·都城元夕创作背景
毛滂晚年,因言语文字坐罪,罢秀川太守之职。1115年(政和五年)冬,待罪于河南杞县旅舍,家计落拓,穷愁潦倒。《临江仙·都城元夕》即写于词人羁旅河南之时。 诗词作品:临江仙·都城元夕诗词作者:【宋代】毛滂诗词归类:【婉约】、【元宵节】、【抒情】、【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