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工程师的眼睛能“看见”材料内部的应力V4
眼睛,诗人称它是心灵之窗,是流星,是感情的电和火……然而,在科学工作者看来,它是窥探自然界秘密的利器。
可不是吗!中流砥柱的拦河坝,能截断呼啸而下的洪峰;巍然屹立的火箭发射塔,能抗衡雷霆万钧的发射振动力,无不是工程师用自己独特的职业眼睛,窥见了工程物内部的应力,而配给适量材料的结果。
工程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的外力通常有:结构物自身重量、建筑物内安放的各种设备、人群活动荷载,以及风、雪、洪、地震等自然力。根据作用反作用,力的平衡原理,结构物内力的数值必然等于外力。在同一构件上,如果把内力总数除以构件的截面积,得到单位面积上的力,就是材料内部的应力。
应力,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为什么工程师的眼睛能象“X光”一样透视材料内部的应力,而恰如其分地设计工程构件的截面尺寸呢?
原来,变形是力的“影子”它俩犹如斜阳下的树与荫,总是形影相伴。前面说过,力除以截面积叫做应力;那么,变形(拉伸、缩短或转角)除以构件原来的长度叫什么呢?工程上叫做应变。同理,应变就是应力的“影子”。立竿见影,先有竿才有影;构件上有了应力,才会有应变的发生。力与变形的这种共存关系,给“材料力学”这门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工程师正是通过可见的应变,捕获了不可见的应力。
![]() |
应力与应变的比例关系,是十七世纪英国科学家虎克所发现的。1678年,虎克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著名的虎氏定律:“在弹性物体中,变形的大小与外力成正比例关系。”例如,你用双手拉橡皮筋,橡皮筋被你拉得愈长,你所用的手力也愈大。换句话说,橡皮筋变形愈大,筋内所受的拉力也愈大。
有趣的是,变形与力的关系还是定量的。比如一根一尺长、钢笔粗细的橡皮杆,下端悬挂10公斤重物,橡皮杆伸长约5厘米;如果吊挂20公斤的重物,则伸长10厘米。这说明它俩的关系是成正比例的。而这个比例系数,工程上称为“弹性模量”。
应力与应变的微妙关系,就是工程师特殊“眼光”的全部奥秘。力,虽然用眼看不见,好象无迹可查,很容易漏过一般人的视网,却逃不掉工程师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