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赠婢唐崔郊 崔郊《赠去婢》原文及翻译赏析

火烧 2021-11-15 07:07:41 1048
崔郊《赠去婢》原文及翻译赏析 赠去婢原文: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如海 一作:似海 赠去婢翻译及注释翻译公子王孙竞相争逐在后面,貌美的女子流泪湿透了罗巾。一旦

崔郊《赠去婢》原文及翻译赏析  

赠去婢原文: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如海 一作:似海)

赠去婢翻译及注释

翻译公子王孙竞相争逐在后面,貌美的女子流泪湿透了罗巾。一旦进入深幽如海的侯门,从此萧郎便成为了陌路之人。

注释1公子王孙:旧时贵族、官僚,王公贵族的子弟。2后尘:后面扬起来的尘土。指公子王孙争相追求的情景。3绿珠:西晋富豪石崇的宠妾,非常漂亮,这里喻指被人夺走的婢女。4罗巾:丝制手巾。5侯门:指权豪势要之家。6萧郎:原指梁武帝萧衍,南朝梁的建立者,风流多才,在历史上很有名气。后成为诗词中习用语,泛指女子所爱恋的男子。这里是作者自谓。

赠去婢创作背景

  元和年间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丽,与崔郊互相爱恋,后却被卖给显贵于頔。崔郊念念不忘,思慕无已。一次寒食,婢女偶尔外出与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赠婢》。后来于頔读到此诗,便让崔郊把婢女领去,传为诗坛佳话。(范摅《云溪友议》)

赠去婢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自己所爱者被劫夺的悲哀,但由于诗人的高度概括,便使它突破了个人悲欢离合的局限,反映了封建社会里由于门第悬殊所造成的爱情悲剧。诗的寓意颇深,表现手法含而不露,怨而不怒,委婉曲折。

赠婢唐崔郊 崔郊《赠去婢》原文及翻译赏析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上句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即通过对「公子王孙」争相追求的描写突出女子的美貌;下句以「垂泪滴罗巾」的细节表现出女子深沉的痛苦。公子王孙的行为正是造成女子不幸的根源,然而这一点诗人却没有明白说出,只是通过「绿珠」一典的运用曲折表达的。绿珠原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宠妾,传说她「美而艳,善吹笛」。赵王伦专权时,他手下的孙秀倚仗权势指名向石崇索取,遭到石崇拒绝。石崇因此被收下狱,绿珠也坠楼身死。用此典故一方面形容女子具有绿珠那样美丽的容貌,另一方面以绿珠的悲惨遭遇暗示出女子被劫夺的不幸命运。于看似平淡客观的叙述中巧妙地透露出诗人对公子王孙的不满,对弱女子的爱怜同情,写得含蓄委婉,不露痕迹。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这两句没有将矛头明显指向造成他们分离隔绝的「侯门」,倒好像是说女子一进侯门便视自己为陌路之人了。但有了上联的铺垫,作者真正的讽意就很容易明白,之所以要这样写,一则切合「赠婢」的口吻,便于表达诗人哀怨痛苦的心情,更可以使全诗风格保持和谐一致,突出它含蓄蕴藉的特点。「侯门」,对应首句的「公子王孙」;「深如海」的比喻,表达出豪门威逼之下,弱者的绝望感受:无边无际,深不见底,得不到解脱。「一入」、「从此」两个关联词语,概括出寒门情侣长久、无止尽的痛苦,所表达的语气中透露出来的深沉的绝望,比那种直露的抒情更哀感动人,也更能激起读者的同情。「萧郎」和「路人」的鲜明对比,表明面对情人,却只能形同陌路,揭示出豪门权贵约束人身自由、践踏人的情感的冷酷现实。

  从语言上看,这首诗用词很准确。在封建社会里,造成这类人间悲剧的,上自皇帝,下至权豪势要,用「侯门」概括他们,恰当不过,比喻生动形象。诗人以此涛赠给心上人,既写女子的不幸,也描述了自己所爱被劫夺的哀痛,而造成这种痛苦的,正是那些只顾个人喜恶的侯门贵族、公子王孙。作者并没有直接指斥,但诗中流露出的弱者的哀怨、深沉的绝望,却比直露的指斥更厚重,也更能激起读者的同情。诗中的情感实际上也超越了一己的悲欢而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诗词作品:赠去婢诗词作者:【唐代崔郊诗词归类:【爱情】、【悲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