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真空不空
真空是什么?在物理学似乎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今天,却仍然是一个未能完满解决的问题。古代对真空的看法是更偏向哲学意义上的,基本观念有两种:一种是承认有一个虚无一物的、独立于物质而存在的空空荡荡的真空。而另一种则排斥虚空观念,认为真空不空,宇宙空间充满一种叫作以太的物质。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否定了以太的存在,却深化了真空对物质的依赖关系。物理学家们对于空间与物质的深刻联系的认识越来越清楚了。
![]() |
广义相对论把空间看作为场的结构,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形态,量子力学尤其后来的量子场论,则把真空看成是量子场能量最低的基态。量子力学对真空的理解以“狄拉克海”为代表。物理学大师狄拉克一生追求物理理论的“数学美”,然而,在狄拉克方程的解中,有一个结果会导致电子可以具有“负能量”状态的荒谬结论。为了克服这一困难,狄拉克发挥了他天才的想象能力,想象我们世界所谓的“真空”,已经被所有具有负能量的电子填满了,只是偶尔出现一两个“空穴”。因为最低能量态已经填满了,电子便不可能跃迁。这个被负能量电子填满了的真空,叫作“狄拉克海”。而狄拉克海中偶尔出现的“空穴”泡泡又是什么呢?狄拉克认为,那些空穴应该在所有方面都具有和负能量的电子相反的性质,那就是说:一个“空穴”应该是一个电荷为正、能量为正的粒子。如果我们世界中的正能量电子,碰到这样的“空穴”,就会辐射出光子且向这个偶然出现的负能量跃迁,最后结果是电子没有了,空穴也没有了,它们的能量转换成了光子的能量。
当时狄拉克也许只是为了追求理论上的数学美,而作出能自圆其说的美丽假设。可没想到,1932年,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传来一条令人吃惊的消息:安德森在研究宇宙线的云室里,发现了一种与狄拉克假设的“空穴”一模一样的新粒子——正电子!由此看来,真空确实并非是一片虚空,实际上其中不断产生并湮灭大量的正负电子对。狄拉克的真空假设导致了反物质的发现,为此,狄拉克和安德森分别获得了1933年及193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 |
粒子与反粒子 |
- 上一篇
植物能不能自己生产对付昆虫的“化学武器”
很多植物都会分泌出特殊的化学物质,用来对付其他的植物,简直就是“自相残杀”。如果将“化学武器”的目标对准残害植物的昆虫,那就是“正义之战”了。其中我们最熟悉的要数除虫菊,它的花序中含有大量的除虫菊素,昆虫只要接触后,很快就会出现过度兴奋、运动失调甚至全身瘫
- 下一篇
绞杀植物怎样“谋杀”大树!
在气候湿热的热带雨林中,常常能见到一类残害大树的植物,植物学家给它们起名为绞杀植物。绞杀植物有的依附于其他植物体上生长,有的死死缠绕着高大的树木。许多大树看上去气势雄伟、高大魁梧,可一旦被绞杀植物缠住,身体就像被一条条绳索紧紧捆绑住,连“气”也透不过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