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劝学原文 佚名《青蝇》原文及翻译赏析

火烧 2022-09-29 18:06:08 1067
佚名《青蝇》原文及翻译赏析 青蝇原文: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营营青蝇,止于榛。谗人罔极,构我二人。青蝇翻译及注释翻译苍蝇乱飞声嗡嗡,飞上篱笆把身停

佚名《青蝇》原文及翻译赏析  

青蝇原文:

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

劝学原文 佚名《青蝇》原文及翻译赏析

营营青蝇,止于榛。谗人罔极,构我二人。

青蝇翻译及注释

翻译苍蝇乱飞声嗡嗡,飞上篱笆把身停。平和快乐的君子,不要把那谗言听。苍蝇乱飞声嗡嗡,飞上酸枣树上停。谗人无德又无行,扰乱四方不太平。苍蝇乱飞声嗡嗡,飞上榛树枝上停。谗人无德又无行,离间我俩的感情。

注释1青蝇:苍蝇,比喻谗人。2营营:象声词,拟苍蝇飞舞声。3止:停下。樊:篱笆。4岂(kǎi)弟(ti):同「恺悌」,平和有礼,平易近人。5谗言:挑拨离间的坏话。6棘:酸枣树。7罔(wǎng)极:指行为不轨,没有标准。8交:都。乱:搅乱、破坏。9榛(zhēn):榛树,一种灌木,果实名榛子,可食。十构:播弄、陷害,指离间。

青蝇鉴赏

  这是《小雅》中一首著名的谴责诗,讽刺统治者听信谗言,斥责谗人害人祸国。它的鲜明特色是借物取喻形象生动,劝说斥责感情痛切。

  首先,把专进谗言的人比作苍蝇,这是十分贴切的。苍蝇作为一种令人厌恶的昆虫,具有追臭逐腐、散播病菌、嗡嗡乱叫等习性,而这些习性与人间专找缝隙进谗言害人者如出一辙。因此用苍蝇来喻指进谗者,这本身已是一个极大的成功;更遑论此诗三章均以「营营青蝇」取喻起兴,把它四处飞舞、不停播乱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这三章前两句仅以更换末一字的形式重复出现,似拙实巧,令人不由对苍蝇产生一种挥之不去的厌恶感。「樊」「棘」「榛」三字一义,其实都指篱笆而言,但每一次变化,又不仅仅是单纯的同义反复,而是隐含了对苍蝇见缝就叮、不弃不舍的深刻揭露。

  其次,这三章诗的后两句也逐章递进,层层见意。第一章是规劝正人君子不要去听信谗言,语言直白如话,是全诗的作旨。第二章列出谗言的第一个危害,那就是搅乱四邻各国间的关系,即所谓祸国殃民。第三章指出谗言的第二个危害,那就是挑拨人际关系,使朋友知己互生嫌隙,反目成仇。而这两种祸害,全在于「谗人罔极」,即进谗者为人处世没有一定的准则,阳奉阴违有之,出尔反尔有之,翻云覆雨、颠倒黑白亦有之。

  所以从全诗来看,它的特点既包括取喻确切传神,同时也包括对谗言的危害和根源的深刻揭示。而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使「无信谗言」的规劝和警示显得充分有力,从而大大增强了诗的讽刺、谴责的力度。

青蝇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所谴责的对象以及此诗的作者,历代研究者的观点有较大分歧。《毛诗序》云:「《青蝇》,大夫刺幽王也。」则诗中的「君子」当指周幽王。魏源《诗古微》以为此篇乃刺幽王听信褒姒谗言而废后放子之作。则诗中的「谗人」当指褒姒。又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据《易林·豫之困》「青蝇集藩,君子信谗;害贤伤忠,患生妇人」说明齐诗以此诗为「幽王信褒姒之谗而害忠贤」之作,又云:「三家诗以此合下篇皆卫武公所作,……愚案:卫武公王朝卿士,诗又为幽王信谗而刺之,所以列于《小雅》。」则诗的作者是卫武公。不过,这些说法都并非确凿。 诗词作品:青蝇诗词作者:【先秦佚名诗词归类:【诗经】、【讽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