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南乡子翻译 朱熹《南乡子·落日照楼船》原文及翻译赏析
朱熹《南乡子·落日照楼船》原文及翻译赏析

南乡子·落日照楼船原文:
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风月从今别一川。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目断晴空雁字连。
南乡子·落日照楼船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离别的小令,分上下两阕,共四句。每句都有一个直指或暗示时间的词,建立了这首词时间流动的架构:黄昏——前夜——后夜——清晨,在这段时间内,空间相应变换,景物和人物感情相应变换等,浓浓的离情别绪经过逐步变换,最后化为一片清澄,为这首小令的特色。
首句写景,观景的眼界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以「落日」起笔,既点明黄昏的时间,又烘托气氛,重点落在「楼船」,点出别离主题。后句紧接前句,「澄江」照应「船」,「稳过」照应「楼」,「一片天」照应「落日」,过渡和呼应极为妥贴、平稳。「一片天」既可是落日之实在背景,又可是江天,落日映照水中,波光粼粼,则上下相映,已成一体。「稳过」的「稳」建立了「楼船」和「江天」的关系,也流露了作者对待离别的情绪基调,则由「落日」和「江天」所构成的一片美景不会因人物的情绪波动而破坏。
次句由景及情,点出别离的主角——使君和客。在两方的情意之间,重点在使君的「留」,「依然」使时间向过去延伸,则又交织入使君和客许多言辞之外的因缘,也就是「留意」之所以值得「珍重」。所留之意虽依然,但已不得不别,「一川」即前句的「澄江一片天」,而「别」接应「稳过」,空间距离已悄悄推开,时间也悄悄转换,「落日」转成了「风月」,时间已由黄昏过渡到前夜。
转入下阕,着眼点由使君转为客。上阕的「留意」经「别」的过渡转为「离绪」,留别至别离,视角已转。以夜半的子时划界,夜可分前后,则「风月」当「前夜」,「永夜清霜」当后夜,景像已判然不同。「危弦」点「楼」,「幕毡」点「船」,都照应上阕,用字仍不虚设。时移情移,空间亦暗移。
永夜是夜到深处,深处即转,即所谓黎明前的黑暗。末句立即开朗,先用「明日」点出「清晨」,后用「晴空」点出时间正在向正午进发。「明日回头江树远」是空间的进一步推移,「回头」是客的心理动作,是「离绪」的发展,但「江树远」已显出一片明朗和生机。「怀贤」点出使君和客的友谊基础为共同的志意相投,也在不自觉中流露出词作者作为忧国忧民大哲学家的身份。结句将人的视线上引于晴空,既照应首句的落日,又将感情向大境界升华。「雁字连」,是在一片清澄中显出的自然界景象,雁南飞,又将北归,人之离别,正处于自然界的物候大循环之中。
上、下阕所描写的时间是从黄昏到清晨,但这一小段时空变换是一段更大时空变换的转折点,使君和客的相会由种种因素所造成,使君和客的相别也由种种因素所造成,一别以后即属不可知,也许永远不能再相会,这就使词作所描述的小段时空变换有了特殊的意义。词作中时空虽步步变换,但上阕点出「留」,下阕点出「连」,已自然接续成「留连」二字,则人物的感情非「别」所能致。整首小令虽描写黄昏到清晨,但由「明日」一词可知下阕所写全属设想情景,而全词的时间中心点只是「风月从今别一川」的「今」,使君和客二人的感情通过「今」而相合,则一刹那已凝住永恒。
诗词作品:南乡子·落日照楼船诗词作者:【宋代】朱熹诗词归类:【写景】、【离别】、【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