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别人的看法怎么办 不敢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就容易缺少创造力?
不敢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就容易缺少创造力?
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喜欢过春节吗?
网络名人和菜头就不怎么喜欢:“八仙桌里有关系,有尊卑,有秩序,有确定的欢乐和欢乐形式。”“在小城市生活,活在千丝万缕的关系网内里。你的价值取决于你对家族的价值,对于关系网的价值。”“八仙桌上少有真正意义上的争论,无论是放十把椅子还是十二把椅子,桌上只有一种声音,一种价值,除了合唱之外,你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做。”对过节的厌恶与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腾讯大家博主李淼,也说他自己不喜欢过节,“因为在中国过节大脑往往陷于瘫痪,每天的吃吃喝喝会占去大部分时间,然后是亲朋好友之间的聊天、游戏。聊天无非张家长李家短,游戏不是扑克就是麻将。吃饭、聊天、游戏占去了一多半时间,就像打了麻醉剂,在不吃饭不聊天不游戏的剩余时间中麻醉剂产生的麻醉效果没有消失,读书读不进,更别谈思考了。”,
两位名人的话,相信不少人都有同感。笔者也是。笔者也曾春节背着许多书回家,却在父母、亲戚和“熊孩子们”的推推搡搡下只得做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为什么在家里我们很难学习和思考?原因之一是干扰太大,亲情密集包围你;并且,大家都在做与创造毫无干系的事情:看电视、聊家常、打扑克,这些活动是最不需要动脑子的,而且做多了这些活动你的思考能力会大大降低。”李淼总结说:“是我们的亲情让我们失去个性和想像力。”
他还说,“好在我已有多年不回家乡过春节了。我不敢说利用了独自过节的机会多做了什么,至少我多读了书。”
听这位博主絮叨了这么多,博主究竟何许人也?
据查,李淼是个文艺青年,著有诗歌三百余首,最近开始又写起了科幻。
文艺青年?都说文艺青年爱装逼,他说亲情危害个性、想像力和创造力,就是了吗?他的话能靠谱吗?
别急,还没说完~
李淼还是个理论物理学家,专业研究领域包括超弦理论、宇宙学和粒子物理,发表英文专著《暗能量》,科普著作《超弦史话》、《越弱越暗越美丽》。
好吧,虽说是个专家,但是,专家的话就一定靠谱了吗?他研究是物理学,又不是心理学!
那就请正儿八经的心理学家出面分析一下吧!
我们请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他研究认知心理和学习心理。虽然他已经过世,但是,如果他还在世,他一定会说,“靠谱!”
为什么?那我们来看一下推理过程吧!
只见他慢慢翻出自己的笔记本,上面写着他发现的理论:
“当我们把一个人能够知觉到的世界的全部,叫做这个人的“场”,那么就可以把人的认知风格有两种,一种是“场独立性”(Fieldindependence),另一种是“场依存性”(Fielddependence)。
“场独立性认知风格的人,他们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他们的认知过程独立于他们的周围的场,他们倾向于参照自己的想法,在抽像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因此,很少受或者不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场依存性认知风格的人,他们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他们的认知过程依赖于他们的周围的场,他们倾向于参照外部信息作为依据,善于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内容,善于察言观色,尤其是对权威人士察言观色,因此,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其他人的影响和干扰,也就是,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或者说,受环境影响很大。”
后来关于认知风格的跨文化研究发现,群体文化中场依存性认知风格的人更多,个体文化中场独立性认知风格的人更多,因为前一个文化更多地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而后一个文化更多地强调个人主义。中国就是前一种。
在中国的家族中,家族成员间互相影响。文化也鼓励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影响,尤其是家族中,因为紧密的亲情被看做是中国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在这样的情况下,在那些需要表现亲情的时刻,好比春节等节日里,即使是认知风格较为独立的人,也会迫于文化压力,而让自己受一些影响——但这是违背本性的。
如果说场依存性认知风格的优势,是善于融入人群,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场独立性认知风格的优势,是善于脱离人群,善于独立地思考问题,那么,当独立性认知风格的人被迫融入人群时,就无法发挥其本性中的优势——抽像地思考,去想像,去创造新的东西——也就是难以发挥创造力。而至于场依存性认知风格的人,原本就容易受人影响,在满是人的环境中,就更加难以独立思考,更别提什么想像力和创造力了。
凭什么说,融入人群,不独立思考,就一定会破坏创造力呢?
因为,假如不独立思考,而是完全听从别人的想法,就容易过多依赖先前的知识经验,或者容易被自己领域的主流观点所束缚——有些场依存性认知风格强烈的人,看上去很好说话,觉得这也对那也对,但却毫无主见,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场独立性认知风格正常运转的时候,人是善于重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于是,也就容易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而这个新问题,就打开了一种新的可能:
好比说,一个典型的场依存性认知风格的人,在雨伞被风刮坏之后,会大喊“shit!鬼天气!”,然后买点好吃的缓解心情,而一个典型的场独立性认知风格的人,在雨伞被风刮坏之后,就会研究伞的结构,会大喊“shit!鬼天气!”,然后回去把伞修好了,或者,研究伞的结构,发明了一把更抗风的伞;
再好比说,一个典型的场依存性认知风格的人,在中秋节看到月亮的时候,可能会打电话给小伙伴们说,月亮好美啊,我们出来赏月、吃月饼吧!而一个典型的场独立性认知风格的人,被小伙伴叫出来之后,可能会一边吃著月饼,一边默默地想:前几天刚看到宇宙大爆炸的最新证据,在月球上测引力波会更大一些么?假如Ta默默地继续想下去的话,说不定能发现新的宇宙奥秘。然后小伙伴看着Ta愣愣的侧脸,问Ta:“你要和矿泉水还是红酒呀?”。
你也许好奇场独立性认知风格的人都是geek?也不绝对,但是要肯定的是,场独立性认知风格的人中,geek的比例肯定比场依存性认知风格的人高,因为他们喜欢思考,又善于思考。技术宅拯救世界,我们的世界怎么可以少了这群独立思考的geek?少了他们,可就少了很多生活乐趣啊!
但是呢,你有没有发现geek的生活方式一般都比较特立独行?说geek们不善于与人打交道,所以很难勾搭妹子,就是因为独立惯了,把时间都用来自己瞎琢磨了。可是假如geek们都不好意思违背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和“熊孩子”们的意愿,而整天做些没用的事情呢?我们就再也看不到geek们奇奇怪怪的想法了。
所以,李淼说“当亲情友情淡化,孤独感提高,就有利于中国人创造力的提升”,靠谱!
最后,写给那些自命不凡的场独立者们:
有些典型的场独立者们善于思考,但比起场依存者们,就不善于收集信息了,因为不够融入环境。思而不学则殆,当一个场独立者由于缺乏足够的知识经验,或者对隐藏在环境中的可能性不敏感时,就会妨碍问题的提出。因此,场独立个体有时则需要转换到较少限制、较少推理的思维过程中,提高对问题场的敏感性。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心灵咖啡网psy.time和本文出处。
相关文章
- 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 你的看法制造了你的痛苦
- 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 不必在意他人的看法
- 不在意他人眼光议论文 总是很在意别人的看法,生活很累,怎么做呢
- 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 我总是很在意别人得看法 别人说几句难听得话我就比较难受 怎么办 有时会自卑
- 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 为什么我讲话做事都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害怕别人讨厌我,这样导致我跟放不开,很多原本自己想做的事做不了
- 干嘛要在意别人的眼光 我做什么事都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别人对我的评价!我会经常跟自己的心过意不去,有时甚至在无形中自己自.
- 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 我觉得自己胆量很小,我很在意别人的看法,我不喜欢别人,瞧不起的帮助,我不善于和人交往,能帮帮我吗?
- 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 很在意别人的对我的看法渐渐变的做作了,表情和动作都是刻意加上去的.我该怎样才不做作.做作像是行成了
- 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 我总是太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我该怎么办?
- 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 最近我老是想太多太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我觉得这样一点都不好,我要怎么改掉这种坏毛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