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帮派 中国古代著名的帮派有哪些?
中国古代著名的帮派有哪些?
中国古代著名的帮派有哪些?
1 、中国江湖帮派应该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春秋百家争鸣时的“三教九流”应该就算是帮派的起源,因为他们本身就“泛指江湖上各式各样的人”。
2、到了战国时期,“燕赵之地多豪侠”,不过豪侠多数是单干的,后来成为战国诸侯的死士,算是有组织,有纪律的团体。
3、秦以后,死士慢慢成为造反派的爪牙,而一些个体就变成了俗称的“刀客”。
4、之后,大凡中国出现什么大的战乱,都可以看见江湖帮派的影子。举一个例子,清朝末年的义和团和白莲教(很早就有了,不过这次比较出名),就是正宗的江湖帮派,而且一度得到政府支援,以图稳定民心。
中国古代有徽、晋、陕、鲁、闽、粤、宁波、洞庭、江右、龙游等十大商帮,其中以徽商和晋商规模最大、实力最为雄厚,纵横商界500年,最后却在清末民国时期,被宁波帮后来居上、取而代之。
盐帮:
自古以来,盐帮天下。盐铁官营。在封建社会,官僚体系腐化堕落,他们往往利用垄断盐业贸易的特权牟取私利,盐价极高,利润十分丰厚。江南一代的盐商往往是草莽之辈,一起贩运私盐以图牟取私利,这些人的贩运团伙就被称为“盐帮”。
盐帮自汉朝起就兴起于江淮流域,一般的贩运路线分南北和东西两线。后世南北一般运河北上至漠北;东西一般沿长江直到西北青藏地区。
盐帮,顾名思义就是贩卖私盐的走私分子。
盐帮之谓,私盐之流,乃相对于中国自古以来的“盐铁官营”而言,又有“盐枭”之称。
盐帮的由来,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中国古代的盐,从开采到贩卖是由官府控制,因盐是生活必须品,缺盐难以生存,控制盐的供应等同于控制治下的百姓,所以中国古代的盐一直由官府垄断,私人是不准进入这一领域的,这有明确的刑律规定。由于封建社会的特殊环境,国家往往需要面临的问题是连连征战,兴修水利,建立边防,而这些需要大量的金钱和人力,这个时候如果有商贾之流主动捐款,甚至主动承包完成工程,一些君主就颁发其一个贩盐许可证,准许其贩卖运输官盐,甚至还可以得到徭役减免等豁免。
因此最初的盐帮是正式的得到官府认可的贩盐帮派。由于封建社会的法制不完善,官员间的相互勾结,官盐管理部门和盐帮之间产生了千丝万缕的关系,于是就有了所谓的“私盐”。但是盐帮是得到官府认可的这一点是无可辩驳的事实。所以盐帮的产生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历史地位。
天地会:
郑成功退守台湾(郑经和郑克塽)至1683年前,以“汉留”为代号,成立了〈留在中土之组织〉,派五名将领往南中国开山立堂,由参军陈永华(化名陈近南)先生留在中土主持。陈为台湾派驻中土之最高指挥,率领各个山堂。陈永华在湖北曾居襄阳城南“白鹤洞”,号“白鹤道人”,藉传道为名,游历四方,联络仁人义士。“白鹤仙师”的影象即代表汉留组织的标志。台湾有很多地方,现在都有供奉白鹤仙师或鹤母等风俗。
天地会分支有洪门,青帮,白门三大支派,所以有洪门莲花,青帮绿叶,白门白莲藕之说。
洪门:
洪门是中国源于明末清初的一个祕密组织。主旨为反清复明,对外通称天地会。后来演变成多个的社团或会党,并随着华侨移民南洋而远播东南亚。现代一般皆泛指清朝时期,曾参与反清复明的组织。中国的祕密社会,主要有会党和教门两大系统。清前期1682年郑氏失败后。为清初反满统治的地下组织;五祖创立洪门,他们是由“洪门五祖”蔡德忠、方大洪、马超兴、胡德帝、李式开等成立的。。台湾首先成立“金台山”,命自金台招贤之意,参加者皆是手下将士。凡同盟者均曰“洪门”,门是家门,故称洪家,既是一家,所以入会者不论职位高低均互称兄弟。洪门素以“桃园”义气、“瓦岗”威风为号召,所以有“兄不大弟不小”,为一平等组织。不同时期有不同之传说:
漕帮:
明规则制定者处于庙堂之高,潜规则制定者处于江湖之远。漕帮,就是一个曾经改变中国利益划分格局的潜规则制定者。
漕帮因漕运而来,一直处于半灰色的尴尬地位。在雍正年初年取得合法地位,在取得合法地位后迅速发展壮大,改组后又转入地下。在乾隆年间势力已经可以让北京无可奈何,其间甚至出现了“乾隆入帮”的传说。
漕帮祖师翁、钱、潘三祖成帮于雍正二年;据帮内文献记述:雍正帝通令各省,挂榜招贤办理漕运。翁钱潘三位祖师,得到这个讯息,心中大喜,便到抚署揭了黄榜。那时河南抚台名田文镜。三位祖师见了田巡抚,说了来历,便条陈整顿漕运办法。田巡抚大喜,当与漕督同本上奏。雍正帝当旨谕,饬三位祖师归漕河总督张大有节制,并听命于勘视河工钦差何国宗指挥。三位祖师便辞别田巡抚,来到清江浦,请见张漕台及何钦差。何张二人,即命三位监造粮船,并督理浚河修堤工程。三位祖师,复请张何二人转奏,请恩准许开帮收徒,以便统一粮务。清廷批准所请。
漕帮有以下特点:
1、成份单一。以无产的青壮年男性船工为主,并吸纳了一部分底层读书人。
2、组织严密。有残酷的漕规、家法,和江湖义气维系着体系的严肃性。
3、准军事化。旗语、暗语和帮规,侧面表现漕帮的准军事化部署。
这些特点,为日后发展为陆上主流黑社会组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青洪帮:
青红帮组织,红帮建立在先。红帮本名“洪门”,青帮(亦作清帮)又名“安清帮”。洪门始建于清初。在清兵入关、明朝覆灭之后,一些明朝遗老和不甘心受满清统治压迫的民族志士,结成祕密团体,从事反清复明活动。他们基于对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代的怀念,故以“洪门”命名。洪门是反抗清朝统治的组织,为了躲避清朝官兵的剿捕,早期多以高山老林为根据地,活跃于江河流域。盛行于西南一带的哥老会,亦属洪门支系。白莲教、红枪会、大刀会、小刀会、天地会等祕密组织,也都是从洪门衍变而来的。
青帮来源于红帮。相传有洪门中人翁某,钱某、潘某被清王朝收买叛变,把洪门反清复明之宗旨,改为安清保清,另立门户,成立安清帮。安清帮不再以“忠义"为本,而以混杂的僧道俗“十三祖”为供奉的偶像。他们把过去的兄弟相称,改为师徒相传。组织形式,以帮命名,例如北方常见的“嘉白帮”、“江淮四帮”、“嘉海卫帮”等。安清帮香堂分大小两种,大香堂供“十三祖”,有达摩、慧能、陆祖、罗祖……,以及创帮人翁、钱、潘等;小香堂只供翁、钱、潘三祖。安清帮的辈分,原定二十字,即“清静道德,文成佛法,仁论智慧,本来自信,元明兴礼。”到了清末,这二十个字用完,又添了“大通悟学”四字,即二十一辈至二十四辈。民国以后,帮中人又续添二十四个字,即:“永珍依皈,戒律传实,化渡心回,普门开放,广照乾坤,带法修行。”在帮中称之为“前二十四代”、“后二十四代”。
旧时多指因同乡、同行关系而结成的小团体。现亦指在组织内部拉帮结伙进行非组织活动的小集团。
《解放日报》1947.2.7:“我们希望所有各种政治信仰、宗教、帮派的工人组织,为著祖国的独立解放,为著工人阶级的共同利益,迅速和亲密地联合起来。”
水浒 :zh.wikipedia./zh-hk/%E6%B0%B4%E6%B5%92
明清
漕帮 :hudong./wiki/%E6%BC%95%E5%B8%AE
袍哥会 :zh.wikipedia./zh-hk/%E8%A2%8D%E5%93%A5%E4%BC%9A
三合会 :zh.wikipedia./zh-hk/%E4%B8%89%E5%90%88%E6%9C%83
红船 :zh.wikipedia./zh-hk/%E7%B4%85%E8%88%B9
洪门 :zh.wikipedia./zh-hk/%E6%B4%AA%E9%97%A8
丐帮一般是街头帮派,一般不会形成大规模地区性组织。
少林不是帮派是门派。他们和帮派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是武术教学机构,例如心意门,形意门,太极门,八卦掌,八极门,螳螂门,自然门,白鹤门,咏春、洪拳、蔡李佛等(排名不分前后)。
中国古代著名的忠臣有哪些
十大忠臣诸葛亮、魏徵、寇准、包拯、文天祥、于谦、海瑞、史可法、郑成功、林则徐
袁崇焕
海瑞
陈智祖(梁亡后哭死的,够忠心吧)
文天祥
曾国藩
左忠棠(一心为国,收复新疆,打败法国人,70多岁还在为国打仗,最后在去战场的途中老死)
李广
李靖
陆秀夫
诸葛亮
屈原
史可法
蒙恬(为秦朝守了30年长城,最终全家被秦二世杀也毫无怨言)
比干,萧何、陈平,于谦
还有方孝孺 因为忠心中国历史上唯一灭十族的人
夏完淳,苏武,杨业(杨家将们的老爸)
岳飞
苏武。
中国古代著名的陵墓有哪些
秦皇陵墓,武则天的无字碑,黄花岗72烈士陵墓。中山陵。
中国古代著名的兵器有哪些?
其实古代的兵器并没有那么多种,“十八般兵器” 一说,都是说书人杜撰出来的。图形都是无聊文人乱画的。
1,长兵器:戈、矛、钩。
2,短兵器:弯刀、直刀、鐗、斧。
有一些兵器,只是 “仪仗” :长柄大斧、长柄大锤、长柄大刀、长柄大戟。
有一些兵器,只是 “刺客” 使用的凶器:流星锤、短剑、飞镖。
有一些兵器,只是随手拿起的家伙:棍子。
有一些兵器,是打猎工具:叉。
中国古代著名的隐士有哪些?
隐士始祖:许由洗耳 巢父饮牛
据史料记载,许由和巢父都是尧时部落联盟里的知名人士,二人都是品德高尚之人,因此在当时的部族里很受欢迎。彼时尧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于是决定寻找一个继任者,继续领导部落联盟。
最初,尧选中的是巢父,不过没想到的是,巢父对于尧所禅让的王位丝毫不感兴趣,于是无奈之下,尧又去拜访了许由。而许由认为自己的德才不如虞舜,又担心尧的儿子不服气,会因此引发内乱,祸及百姓,因此干脆连夜逃到箕山隐居起来,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起了自耕自食的生活。
而不甘心的尧又跑到了箕山找到了许由,并且提出,先让许由做九州的州长,许由觉得自己连王位尚且坚辞不受,岂有再当九州长之理,顿感蒙受大辱,遂奔至溪边,清洗听脏了的耳朵。
不过在洗耳的时候,许由遇到了同样隐居在此的巢父,当时巢父正带着自己的牛在溪边饮水,问起许由洗耳朵的原因,许由便原原本本的说了,不想巢父却很不高兴,对此《史记》注引皇甫谧《高士传》中有着详细的记载:“巢父曰,‘子若处高岸深谷,人道不,谁能见子?子故浮游,盛欲求其名,污吾犊口。”意思是说,你许由虽然不接受王位,隐遁起来不吭声则罢了,还大谈洗耳原由,是另一种沽名钓誉。我下游饮牛,你上游洗耳,岂不有意脏我的牛口?
点评:
毫无疑问,许由和巢父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隐士始祖了,而有意思的是,两个人隐居的态度也颇耐人寻味,“其实现在看起来,巢父的隐居情怀是要比许由略高的。”张剑峰表示,中国自古就有大隐、中隐和小隐的说法,而巢父的所为,显然已经有了“大隐”的味道。
济世隐士:鬼谷子和他的名仕弟子们
鬼谷子姓王名诩,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淇县)人。常入云梦山(在河南鹤壁市淇县境内)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子。
事实上,鬼谷子是纵横家之鼻祖,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苏秦张仪皆是其弟子,另外还有史料认为,孙膑与庞涓等人也是鬼谷子的弟子。
虽然鬼谷子是一名隐士,但是显然他怀着一颗济世之心,因此当弟子们掌握了足够的技能之后,鬼谷子是允许他们出山拯救苍生的。不过有些遗憾的是,鬼谷子的弟子们一旦出山,往往因为掌握了一定的技能而导致同门相残,比如说苏秦和张仪,一人主张合纵对抗秦国等大国,一人主张小国要联合起来奉秦国为尊以求自保,结果师兄弟二人时常周游列国互相拆台。至于孙膑与庞涓,两人更是势同水火,庞涓设计挖去了孙膑的双膝,而孙膑则出“围魏救赵”的奇谋灭掉了庞涓。
点评:
鬼谷子身怀绝技,同时又有一颗济世之心,因此他愿意让徒弟们出山,去辅佐明君安邦定国平天下,帮助百姓们安居乐业。可惜的是兵者,凶器也。弟子们虽然身怀绝技,却不能容同门师兄弟风光,反而使得天下又增刀兵之灾。看来鬼谷子的弟子们虽然技艺学到手了,但是德行修为还差点啊。
郁闷隐士:被利用的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指的是秦末汉初(前200年左右)的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四位著名学者。他们不愿意当官,长期隐藏在商山,出山时都80有余,眉皓发白,故被称为“商山四皓”。
据史料记载,商山四皓在秦末汉初时已经颇为有名,因此刘邦当初曾请他们出山为官,但是却被拒绝了。后来汉王平定天下,立长子刘盈为太子,封次子如意为赵王。可惜后来太子平庸,而次子却才学出众,这也使得刘邦动了废立太子的想法。
为了保住自己亲骨肉的太子地位,吕后想方设法的将商山四皓请来做太子的师傅,刘邦见太子能够有商山四皓这样的知名隐士辅佐,又觉得太子一定有过人的地方,自此之后便不再有废立太子的想法。
毫无疑问,商山四皓一出马,立刻让刘盈岌岌可危的太子之位变得稳如泰山,可见隐士的名气确实管用。
点评:
虽然商山四皓保住了太子的位置,但是凡鸟终归是凡鸟,即使飞上枝头也变不成凤凰。虽然有四位名师,但是恐怕是用来装点门面而已,而这也导致了后来的吕后专政。如果商山四皓地下有知,看到刘盈如此懦弱无能,只怕郁闷是免不了的了。
聪慧隐士:东汉严光,急流勇退
严光,字子陵,东汉著名隐士,生于西汉末年,会稽余姚人。原姓庄,因避东汉明帝刘庄讳而改姓严。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
如果我们看看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发迹史,就会发现,严光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就好像刘邦手下有张良韩信一样,刘秀能够平定叛乱建立东汉政权,与严光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刘秀即位后,严光改名隐居,周游名山秀水,拜师法门学道,广交文人豪杰。
而刘秀也深知严光是贤良之才,因此屡屡下书召严光见面,并授严光为谏议大夫。然而无论刘秀如何恳求,严光却始终坚辞不受,最终得以隐居田园。
严光不事王侯,耕钓富春山,在当时被视为清高,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对他赞赏备至。在范仲淹们看来,在群彦攀龙附凤、热衷争名夺利的世风下,严子陵功成不居的高风亮节,确能收到使“贪夫廉,懦夫立”的功效。
点评:
范仲淹是政治家,但是却不懂政治。在他看来,严光是清高的,实际上严光不是清高,而是聪明,他显然吸取了西汉初年韩信等人的教训,眼见自己的老同学即位成为皇帝,于是便选择急流勇退,以免功高震主引来杀身之祸。功名利禄与脑袋比起来,显然还是后者重要一点。
好学隐士:诸葛孔明 隐居谋发展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一篇《出师表》曾深入人心。
不过在诸葛亮遇到刘备之前,他始终过著“隐居”的生活,他曾在《前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事实上有史学家考证,诸葛亮大约在16岁开始,来到了南阳,然后生活了十年的时间,26岁时因为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那么在这十年的时间里,诸葛亮在做什么呢?
据史料记载,诸葛亮在隐居的这段时间里,拜当时的“江南第一名士”司马徽为师。司马徽是一位大隐于世的高人,其于天文地理,兵法布阵都有很深的研究,且与当地名士如庞德公等人交往甚密,因此诸葛亮不但从司马徽那里学到了兵法和天文地理,还与当时一些政治集团的领导者有了错综复杂的关系。此外在隐居的时候,诸葛亮还娶了当地名流黄承彦先生的女儿黄月英,而黄承彦本人即是荆襄当地名流,其性格豪爽且眼界和交游极广,黄本人还有一个极为显赫的身份,他是当时荆州地界最有权势的行政首长荆州牧刘表的连襟。
因此,虽然诸葛亮在隐居的这十年里并未出山,但是他的名气却因这些当地的名流而鹊起,为他以后辅佐刘备,打下了基础。
点评:
诸葛亮的隐居,实际上是一次经典的先成家后立业的表现方式:先是在隐居时跟老师学习各种才能,然后又结婚娶妻,通过老师和岳父的背景,得以成名,最终引来了梧桐树——刘备。
文学隐士
五柳先生
酷爱桃花
在中国的隐居文化史上,永远也少不了浪漫的田园派诗人的身影,王维就曾隐居过,而东晋时代的陶渊明,更是因为隐居而写下了《桃花源记》,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陶渊明大约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后改为潜,因家中长有五棵柳树,被人称为“五柳先生”,私諡“靖节”(死后由朋友私下起的,并非朝廷颁布,故称私諡)。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
事实上,陶渊明幼时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大志,然而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后来他又曾做过几次官,但是却不如意。“可以说陶渊明是很有济世苍生的心的,但是当了几次官之后,可能无法适应官场生活,所以写了《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回家隐居去了。”张剑峰表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所写的世外桃源,其实很可能就是当时的终南山:“因为在当时,终南山上确实有很多隐居者。”
点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或许正是因为陶渊明不能做官,才写下了如此浪漫的诗句。如果陶渊明真的能够适应当时的官场文化,他还能写出如此浪漫的诗句吗?
道教隐士
王重阳隐居山东
建立全真教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三部曲”中,曾提到过王重阳与《九阴真经》、“活死人墓”、“全真教七子”的恩恩怨怨。而事实上这些并非小说家杜撰,而是确有其事。
据史料记载,王重阳是陕西咸阳大魏村人,由于看不惯入侵金兵的跋扈,他曾自掘一墓,独居其中,自称活死人墓。后来王重阳选择了隐居,在终南山一带参真布道,由于缺乏理想的继承人和追随者,他那创教立派的巨集愿未能得以实现。
后来有人告诉王重阳,在当时胶东地区的昆嵛山一带,兴儒崇道,人才辈出,是创教立派的好地方,于是王重阳欣然前往。
在来到昆嵛山之后,王重阳一边修身布道,一边寻找徒弟,最终马丹阳(修道前名为马钰)、丘处机、刘处玄、谭处端、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女)等人拜在他的教派之下,成立了全真教,而这七个弟子,也被称为“海上七真人”。
据记载,在昆嵛山烟霞洞修炼期间,王重阳不仅确立了全真教的思想体系,而且还确立了全真教规,而全真教的七位弟子也与王重阳一起,结束了隐居生活,在胶东等地开始布道收徒,一时间全真教成了当时北方道教的一支重要流派,与天道教两大宗,对峙南北。

中国古代著名的童话有哪些?
精卫填海
夸父逐日
列子
大人国和小人国
偃师造人
庄子
鲲鹏变化
风俗通
李冰斗江神
列异传
宗定伯卖鬼
博物志
君山美酒
玄中记
姑获鸟与毛衣女
搜神记
董永与织女
河伯招婿
三王墓
神犬盘瓠
食言变蚕
文榆复活
紫玉与韩重
斑狐书生
李寄斩蛇
搜神后记
仙馆玉浆
白水素女
义狗救主
世说新语
周处除三害
幽明录
天台仙女
新死鬼
述异记
牛郎织女
齐谐记
蚁王报恩
续齐谐记
阳羨书生
高僧传
虚空细缕
白猿传
白猿抢妻
大唐西域记
龙女招亲
广异记
大蟹与大蛇
张鱼舟和老虎
城隍斗河神
李朝威传奇
柳毅传书
沈既济传奇
黄粱一梦
李公佐传奇
水怪无支祁
南柯太守
灵怪集
钮婆戏主
纪闻
弃家救友
新罗长人
玄怪录
杜子春护炉
乌将军娶妇
冥府救妻
叶天师救龙
续玄怪录
鱼服记
李靖行雨
酉阳杂俎
一行捉北斗
龟兹国王降毒龙
长须国
旁迤兄弟
叶限姑娘
崔玄微护花
鲁般奇工
宣室志
赵生与人参精
三只妖狐
传奇
聂隐娘
孙恪与猿妻
陈鸾凤斗雷
裴航遇仙
河东记
板桥三娘子
博异志
天使与夜叉
原化记
吴堪与螺女
闻奇录
画中真真
大唐奇事
神笔廉广
敦煌变文
韩朋与贞夫
青琐高议
异鱼报恩
仁鹿护群
乌衣国
可书
天宝山三道人
夷坚志
为义不终
蓝姐御盗
猩猩八郎
摭青杂说
茶肆高风
止斋文集
群神争强
剪灯新话
倔强书生
东田文集
中山狼
辽阳海神传
辽阳海神女
艾子后语
健忘病
古今谭概
神仙井
留溪外传
毛女传
虞初新志
义虎与樵夫
义牛传
看花奇遇
广虞初新志
老虎外婆
觚賸
海天行
聊斋志异
劳山道士
陆判
阿宝
翩翩
罗刹海市
促织
阿纤
黄英
晚霞
粉蝶
新齐谐
不倒翁
谐铎
鲛奴泣珠
蟪蛄郡
蜣螂城
萤窗异草
翠衣国
影谈
人虎变化
祝英台小传
祝英台与梁山伯
夜雨秋灯录
夜光娘子
淞滨琐话
因循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