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信阳市高三二模试卷 2014上海高三二模历史
2014上海高三二模历史
1. 还有八天二模了,把历史书通读七遍会有收获吗
当然会有收获,不过历史里考的书上原题实在太少,建议你不如把时间改用在总结知识点和答题方法上,这样收获会更大,祝考试顺利!高考过去有一年了···我把高中知识都还老师了基本上。
记住的不多。我们的历史老师要求是答题时注意明确分点,序号写的醒目点以便让阅卷老师感觉好。
高考嘛,印象分卷面分很重要,字可以丑但一定要工整。涉及到论述原因的问题时一定要从多角度考虑,我高考还是漏了两点,要不就进985了···实际上我也没记住什么具体的东西,不过你才二模,还来得及,有不明白的,包括答题方法都可以主动向老师请教,他才是身边最方便的大神!再次祝你考试顺利,金榜题名!早点睡吧,身体最重要~晚安。
2. 3考2模历史做基础检测题错得特别多,但3年模拟题和2年高考题都错
基础检测的题目一般都是比较细,针对于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而且不是经过很多层认真地推敲过的 所以很多题目里会存在歧义啊 存在理解上的不一样啊 多个选项都符合啊 之类的 所以容易错,而3年模拟题和2年高考的题目 一般都是要经过多年的推敲 认真地商讨过 没有什么异议 歧义 禁得住推敲的 (换句话说是一目了然的) 这种题目比较多一些。
至于怎么做 我觉得 基础检测细节性问题是一定要关注的,但是也要看清高考和模拟题目的出题思路,两方兼顾吧 不要计较平常题目错的多于少,关键在于某个知识点是不是你掌握了,这个才是最重要的,我觉得。而且现在这个阶段,我觉得 你可以先偏重于细节性问题的掌握,等到全面复习结束的时候再从整体上把握。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3. 找一张历史试卷初中的,第65题是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既充 爱问
一个慧眼识珠(请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多选,1。
5个百分点,为每道题,共45分) 1。中国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
目前,在我国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A。北京人B。
蓝田人C。元谋人D。
山顶洞人 2。 最早的水稻种植() A。

北京人B。半坡原始居民 C。
山顶洞人D。河姆渡原始居民 3。
在传说中,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首领() A。黄河流域B。
长江流域C。珠江流域D。
淮河流域 4。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6世纪() A。
晚500年B。早5000年C。
早500年D。晚5000 5。
资本的商代移动贤() A。景文B。
伊尹C。 盘庚D。
周 6秦灭六国,建立一个统一的,集中的历史,我国第一封建国家是() A。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BCD公元221年公元前207年 7。
历史记录“公约”后期的“细分速度”的现象发生在() A。 商代B。
西周C。春季和秋季D。
夏朝 8。发现世界上最大的青铜() A。
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 C。
木炭火的青铜器的D。青铜立人像 9。
读书活动的商王,最有说服力的文字() A。 “史记史记”B。
“镜报”C。甲骨文D。
铭文 10。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水漫灌的项目 - 在战国时期(都江堰) A。
齐B。国家楚,秦赵D。
11 C。国家。
“王秦横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剑决定云,西方最好的王子。 “这里指的是() A。
陈胜,吴广起义B。楚汉战争C。
长平之战D。秦完成统一 12。
经过几位科学家有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 A。张衡B。
蔡伦C。张仲景D。
类名的分数华13。 我们的历史始于这个文本() A。
战国策·B。西周C。
商朝D。夏朝 14。
最早的县制的建立() A。春秋B。
战国C。秦朝D。
汉 15。代表儒家的战国时期() A。
I B。孔子C。
孟子D。庄子 16。
中国的青铜文明的辉煌的时期() A。夏朝B。
商朝C。西周D。
春季和秋季 17。下列不属于西周分封的内容() A。
投注国王的土地,人民,和男性亲属,英雄 B。 王子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部队的随从周天子作战 C。
王子周天子进贡 D。之乱数的首领向国王致敬 18。
世袭制代替禅让公开的世界“变成了”家天下“的国王() A。 信B。
姚明C。禹D。
启 19。以下现象的顺序是() ①骨针缝制②天然火③种植水稻④制造五颜六色的彩陶 A。
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
④③②①D。①③②④ /> 20。
对东方六国的决战不再能够竞争与秦的状态() A。 牧野之战B。
城濮之战C。长平之战D。
马陵之战 21。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历史() A。
夏朝B。西周C。
商朝D。秦 22。
陈胜,吴广起义历代志上农民战争不一样的,其独特的作用在历史上() A。 首先提出的口号是“拆分字段 B。
他们的革命开拓进取的精神,激励后人民众的反抗反对残暴统治的 C。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封建王朝 D。
夺取县,一个沉重的打击地主阶级的统治 23。 中国第一个全国性规范文本() A。
隶书B。楷书C。
小篆D。甲骨文 24。
佛教起源于 A。西方B。
欧洲C。古印度D。
大秦() 25。 “史记”记载了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 A。
B。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C。
从战国到西汉历史 D。秦始皇,汉武帝的历史 26。
儒学一直能够长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A。 董中舒先生儒发挥 B。
儒家思想适应需求的绝对君主制 C。儒家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 D。
汉武帝任命一位高级官员相信在儒家思想 27。西域正式开始在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归属) A。
张骞汉B。类以外的西方 C。
地区边境指令集D。开幕的“丝绸之路” BR /> 28。
沿着“丝绸之路”考古人从东到西,他已进行了() A。河西走廊长安→→西→欧洲B。
河西走廊→西→新疆→欧洲 > C。 河西走廊长安→西亚→→欧洲D。
河西走廊→长安街→西亚→欧洲 29,最能体现“三国演义”的绘画和雕塑的集成功能,南北朝 A。王羲之的字B。
顾恺之画C。石窟艺术D。
青铜器 30。继“丝绸之路”,错误的() A。
加强汉族和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 A。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C。
汉王朝,一个与外界唯一的联系通道 D。该通道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仍存在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上市题(18分)引用的古代历史以少胜战(3)2。
引汉武帝所采取的措施,以促进大一统(6)3,举了三个案件的卷书的著名雕塑艺术成就(3 ),材料分析题(12分第一个问题的第二个问题,共22分)。那些年龄在30岁阅读下列材料:(12分)皇帝说:“如果名称是正确的,言不顺的话,那么可以在不同的系统不能成立。
现在,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的使用中国的语言,使用的语言,鲜卑,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没有让他们立即更换,但30岁以下的,和一位官员在法庭上不得使用鲜卑语,明知必要的降职或免职。“(1)项中的”皇帝“是谁?他的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2)除上述内容外,什么样的改革措施呢? (4分)(3)站在中国国家的立场来评价改革的皇帝。
(6)2,阅读下列材料:(10分)卫鞅说:“治国之道,而不是一个,然后是国家无法无天的古所以汤吴不承担任何责任古老的王,夏殷不易仪式死了反古巴不能,通过仪式,”公爵说,“好了。”魏杨兵左数丈的订单,计划改革。
请回答:(1)在材料反映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改革? 。
4. 【(2014•闵行区二模)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形成
(一)黄土地貌的成因:我国黄土高原在中国中部偏北,包括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青海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跨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河南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海拔1,000∼1,500公尺.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公尺之间,最厚达150∼180公尺.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於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但由于缺乏植被保护,加以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除上述自然因素外,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还与人类活动,特别是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等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二)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黄土高原的建筑,农业,饮食,艺术等方面与黄土高原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利用黄土的特性,制作了窑洞.利用气候条件发展了旱作农业和畜牧业,因此当地居民的饮食结构以面食和肉食为主.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行走不便,因此习惯用语言高声交流,长此以往孕育了音调高亢的秦腔、信天游等艺术形式.故答案为:(一)黄土地貌的成因:①黄土地貌包括塬、梁、峁三类.②自然因素:黄土高原是由西北荒漠地带的粉尘颗粒在风力搬运的作用下长期在此堆积形成的;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垂直节理丰富;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对地表的流水切割侵蚀严重.③人文因素: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历史上人口众多;土壤肥力高,持水性好,易于耕作,人类砍伐森林,进行农耕,加剧了水土流失.导致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景观.(二)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①建筑:黄土高原土层深厚,窑洞就地取材,在很厚的土层中开挖,冬暖夏凉; ②农业与饮食:黄土高原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的地带,属于农牧业交错地带;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同时畜牧业也较为普遍;因此当地居民的饮食结构以面食和肉食为主;③艺术: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行走不便,因此习惯用语言高声交流,长此以往孕育了音调高亢的秦腔、信天游等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