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摸金校尉都有谁 历史上的曹操真的是摸金校尉的头领吗

火烧 2022-11-16 21:25:46 1052
历史上的曹操真的是摸金校尉的头领吗 释义校尉:古代军官职称,最早为三国曹操所设,通俗地说,就是国家盗墓办公室主任。专门发掘坟墓盗取财物以充军饷。后多指盗墓者。出处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操又特置发

历史上的曹操真的是摸金校尉的头领吗  

释义校尉:古代军官职称,最早为三国曹操所设,通俗地说,就是国家盗墓办公室主任。

专门发掘坟墓盗取财物以充军饷。

后多指盗墓者。

出处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示例不啻~,何殊发丘中郎。

括尽前朝翰墨,搜穷历代彝章。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摸金校尉们干活,凡是掘开大墓,在墓室地宫里都要点上一只蜡烛,放在东南角方位。

然后开棺摸金,死者最值钱的东西,往往都在身上带着,一些王侯以上的墓主,都是口中含珠,身覆金玉,胸前还有护心玉,手中抓有玉如意,甚至连肛门里都塞着宝石。

这时候动手,不能损坏死者的遗骸,轻手轻脚的从头顶摸至脚底,最后必给死者留下一两样宝物,在此之间,如果东南角的蜡烛熄灭了,就必须把拿到手的财物原样放回,恭恭敬敬的磕三个头,按原路退回去。

这样做的科学道理是防止墓里空气不好,蜡烛熄灭后退出墓穴,则保证人不为空气不好而中毒。

因为传说有些墓里是有鬼的,至于这些鬼为什么不入轮回,千百年中一直留在墓穴内,那就不好说了,很可能是他们舍不得生前的荣华富贵,死后还天天盯着自己的财宝,碰上这样舍命不舍财的主儿,也就别硬抢他的东西了。

发丘印,摸金符,护身不护鬼吹灯;窨子棺,青铜椁,八字不硬勿近前;竖葬坑,匣子坟,搬山卸岭绕着走;赤衣凶,笑面尸,鬼笑莫如听鬼哭。

"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鲁迅曾经说,“曹操设了‘摸金校尉’之类的职员,专门盗墓”。

这是根据袁绍攻伐曹操时发布的檄文中的说法:“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檄文又具体指出曹操曾经亲自组织和指挥盗发梁孝王陵墓:“(曹)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

”这篇文字成为古来檄文的名篇,起草者是大名士,列为“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

陈琳在袁绍失败后,归附曹操集团。

曹操曾经对陈琳此文中对于他祖上行为的揭露表示不满,对盗掘陵墓的批评却似乎取默认态度。

所谓“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的设置,或许确是事实。

当前很多小说、散文都说曹操设置过“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

尤其是畅销小说《鬼吹灯》系列,其中关于盗墓门派尤其是“摸金校尉”描写得神乎其神。

那历史上草草是否设置过“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呢?其实,在正史中并没有关于曹操设置这一“官职”的记载,而是最早出自于袁绍讨伐曹操的一篇著名的檄文里面。

摸金校尉都有谁 历史上的曹操真的是摸金校尉的头领吗

该檄文有陈琳执笔,把曹操骂了个狗血淋头。

其中说到曹操设置了“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讨伐徐州陶谦时沿路掘人丘墓,先人尸骨散于道路,招致天怒人怨。

后来中国古典第一通俗小说《三国演义》也说曹操设置了“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

笔者研究了这一问题,发现古代一些专家就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清代历史学家毛宗岗就评价《三国》的这一说法是“文人曲笔也”。

笔者也同意这一看法。

睿智如曹操,不可能设置这么一个违反中国伦理道德传统的官职。

如果说三国期间谁盗墓最厉害,那只有董卓。

把洛阳地区的帝王陵墓挖了一遍。

曹操之所以会有此恶名,是因为其父曹嵩在途径徐州时为陶谦部将所杀,因此大举兴师问罪。

曹操部队在进军道路上大肆杀戮、发人丘墓,曹操也予默许,即“你杀我父亲,我毁你先人坟墓”。

当时的好事者予以讽喻,曹操就此被人戴上了高帽。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