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解读冯雪峰:「 ”横眉冷对”的鲁迅,为何能尊重他的「 ”强迫命令”?

火烧 2021-08-06 23:48:28 1083
解读冯雪峰:「 ”横眉冷对”的鲁迅,为何能尊重他的「 ”强迫命令”? 翻开现代史,最早对鲁迅提出创见性观点的批评家和捍卫者,当数冯雪峰和瞿秋白。由于瞿秋白逝世较早,实际上把捍卫鲁迅形象作为毕生事业者,

解读冯雪峰:「 ”横眉冷对”的鲁迅,为何能尊重他的「 ”强迫命令”?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解读冯雪峰:「 ”横眉冷对”的鲁迅,为何能尊重他的「 ”强迫命令”?
翻开现代史,最早对鲁迅提出创见性观点的批评家和捍卫者,当数冯雪峰和瞿秋白。由于瞿秋白逝世较早,实际上把捍卫鲁迅形象作为毕生事业者,以冯雪峰为最。有史学家甚至称冯雪峰一直在「 ”神话”鲁迅。 1951年,冯雪峰(中)陪同苏联文化代表团参观鲁迅纪念馆 农家子弟出生的冯雪峰虽是一介书生,却有传奇的一生。他是湖畔诗社重要成员,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创始人,为数不多参加过长征的作家,国民党上饶集中营里的「 ”火炬”,第一个向毛泽东全面介绍鲁迅的人。出任过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文艺报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现代诗人、作家、艺术理论家。 按说经历过大风大浪、甚至阅人无数的鲁迅,为何会对冯雪峰这个「 ”小老乡”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保持长达十年的亦师亦友的关系,甚至对冯雪峰的「 ”强迫命令”,也表示极大理解和尊重,不能不说对彼此人格的相互欣赏,是其重要原因。 让我们一起翻看这段历史吧。 一、从志趣相投,到‌‌共同战斗 1926年,在国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当了14年处级「 ”公务员”的鲁迅,从一科科长任上去职,先后南下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短暂执教。1927年秋,鲁迅与许广平决定离开广州定居上海,专门从事文学创作。 文字里「 ”金刚怒目”的鲁迅,常常给人冷峻无情的形象,让人不敢接近。似乎除了弟弟周建人一家,好友茅盾、柔石、内山完造等,鲁迅对外交往并不多,大多数情况下都「 ”宅”在家里翻译和创作,偶而到内山书店去取信件、找找书。 1933年9月13日,鲁迅五十三岁全家照。 尽管鲁迅深居简出行事低调,但他的一举一动却始终得到党的极大关注。如何将这位中国新文化运动主将和中国文坛有巨大影响力的作家,团结成为「 ”同路人”,是党内高层始终思考并亟待实现的问题。 也许是机缘巧合,联系团结鲁迅的任务,最终落到一个叫冯雪峰的年轻人肩上。 ‌‌冯雪峰是浙江义乌人,现代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冯雪峰少年富有诗名,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和同学‌‌潘漠华、‌‌柔石等创立文学社团晨光社,后与应修人(曾任江苏省委宣传部长)等同为湖畔诗社重要成员。 冯雪峰比鲁迅小22岁,一直与鲁迅颇有渊源。早在1926年,冯雪峰从师范学校辍学后,即在同学帮助下在北京大学旁听课程。他听过‌‌鲁迅主讲的‌‌中国小说史‌‌文学讲座,‌但那时还未意识到鲁迅的‌‌价值和意义,‌‌而是十分崇拜「 ”‌‌真正革命的、理想家”‌‌李大钊‌‌,并在其思想感召下于1927年,冒着极大风险加入了党组织。 冯雪峰到达上海时,鲁迅正受到创造社、太阳社的集体围攻,‌‌他们一口咬定鲁迅「 ”没落了”,鲁迅著作「 ”不足以代表十年来的中国文艺思潮”,更有甚者,称其是「 ”封建余孽”「 ”二重的反革命”等等,一些文艺小丑对鲁迅进行百般诬蔑和嘲弄。 冯雪峰第一个站出来为鲁迅辩解。1928年5月,冯雪峰以批评家的直觉,写了《革命与知识阶级》,发表在《无轨列车》上,批评李初梨、成仿吾等左翼文人的做法,表示对鲁迅的维护支持。 鲁迅和青年们在一起。 不久,因为翻译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遇到疑问,通过好友柔石的引荐,冯雪峰见到了鲁迅。对于公开支持过自己的年轻人,鲁迅表示出好感。为了方便联系,搬到和鲁迅同一个弄堂的茅盾家三楼。经过几次长谈以后,鲁迅十分欣赏其外表质朴、做事坚韧的个性。 由此两个‌‌家乡距离不过‌‌120公里的老乡,一步步加深友谊,最终结为「 ”忘年交”。 彼时由于新文化运动落潮,加上军阀暴政和苏俄崛起影响,鲁迅一度在彷徨、孤独和绝望中徘徊。为此通过冯雪峰介绍,‌‌鲁迅‌‌和‌‌瞿秋白、‌‌李立三‌‌等党内高层见面。 从瞿秋白身上,鲁迅看到了左派知识分子思想里的魅力,并逐渐认识到无产阶级的伟大,终于逐渐疏离留日以来深受影响的尼采哲学,转而改宗马克思主义。 ‌‌‌针对当时上海文化界思想混杂现象,‌‌1930年受党的指派,冯雪峰和鲁迅、‌‌潘汉年、阳瀚笙、‌‌夏衍等,发起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鲁迅正是左联的旗帜人物。次年冯雪峰又接替潘汉年任左联党团书记,与鲁迅成为并肩作战的亲密战友。 左联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萌芽月刊 1933年上海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冯雪峰奉命前往中央苏区,任瑞金‌中央党校副校长。此间毛泽东来到冯雪峰住所长谈达十余次,好几次「 ”只谈鲁迅”,冯雪峰成为第一个向毛泽东全面详细介绍鲁迅的人。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冯雪峰参加两万五千里长征,随中央红军抵达延安。1936年冯雪峰奉中央命令,再返上海工作做统战工作。‌‌临行前,‌‌张闻天、‌‌周恩来、‌‌毛泽东‌‌等高层领导分别与冯雪峰谈话,‌‌周恩来还专门交代要‌做好‌团结鲁迅的工作。 1933年3‌月25日,‌‌冯雪峰辗转抵达上海,‌‌先在鲁迅家‌‌住了半个月,‌‌争取鲁迅对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支持。参与解决周扬「 ”国防文学”与「 ”大众文学”论争、左联解散等系列问题。直至‌‌10月19日‌‌鲁迅逝世,始终是鲁迅身边最信任、最亲密的战友。 二、既支持理解,又肝胆相照 冯雪峰崇敬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贵品格,尊为良师益友,时刻关注鲁迅安危,维护鲁迅形象。‌‌‌‌‌‌ 1931年「 ”左联五烈士”事件后,‌‌为了躲避国民党‌‌加害,鲁迅藏匿在一家医院杂物间,‌‌冯雪峰冒着极大风险,‌‌秘密探望达13次,‌‌这些在鲁迅‌‌日记里都有记载。 左联五烈士 1936年冯雪峰第二次返回上海时,‌‌周扬‌‌主持的「 ”左联”不仅名存实亡,还带头与鲁迅针锋相对。看到鲁迅在「 ”左联”的地位岌岌可危,冯雪峰再次站出来支持和维护鲁迅。他将情况报告‌给张闻天等中央领导同志以后,毫不客气地对周扬提出了批评。 冯雪峰与周扬这一对曾经共同作战的文友,由此结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恩怨。直到1975年,历经各种风霜雨雪的人生考验之后,一直以「 ”锦鸡,总是漂亮的鸟类”自喻的冯雪峰,才得以有机会和周扬冰释前嫌。然而此时两人都垂垂老矣! 1936年10月,鲁迅‌‌进入生命倒计时。学医出生的鲁迅自知病情程度,但他仍不愿放下工作。对此冯雪峰既心痛焦急,又无计可施,只能时常抽时间过来陪伴,一方面劝导鲁迅听从医嘱注意休息,一方面加紧帮助鲁迅校勘著作、整理文稿。 10月18日‌‌鲁迅逝世前夜,‌‌他陪同‌‌日本医生‌‌诊疗至凌晨。离开时看到许广平双眼含泪神情忧虑,又叮嘱说:你在周先生面前要竭力表现得坚强……他见你坚强,也就安心一些了。次日鲁迅与世长辞,冯雪峰受党中央委托,主持鲁迅治丧委员会事宜,次日又亲赴万国公墓拜谒。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 ‌‌‌‌‌鲁迅被冯雪峰率真坦白、坚韧不拔的个性所感染,发自内心地信任和欣赏冯雪峰。特别是冯雪峰经历两万五千里长征,从瓦窑堡潜回上海之后,他身上的传奇神秘色彩,成了鲁迅好奇的所在,增加了彼此互动话题。 为此鲁迅对冯雪峰不仅工作上充分支持,经济上慷慨资助,生活上也给予家人般照顾。对‌‌于冯雪峰有时候发出的一些「 ”‌‌强迫命令”,也给予极大的理解和尊重。 鲁迅在日记中说:‌‌「 ”有什么办法呢?‌‌人手又少,‌‌无可‌‌推诿。‌‌至于他,‌‌人很质直,‌‌是浙东人的老脾气,‌‌没有法子,‌‌他对我的态度,‌‌站在政治立场上,‌‌他是对的!”‌‌ 1933年,‌‌冯雪峰‌因形势所迫远赴江西瑞金,他将临产的妻子何爱玉托付给鲁迅家庭照顾。‌‌许广平为此跑前忙后,联系医院‌照顾护理, ‌‌‌‌付出巨大精力。可见两个家庭的关系,早已超越‌工作界限,‌‌达到‌血缘亲情才有的地步。 人格上的彼此欣赏,促成两人成为肝胆相照的朋友,也使得冯雪峰顺利成为沟通党和鲁迅关系的重要桥梁。 一九三一年,鲁迅全家与冯雪峰全家摄于上海. 三、虽八年为友,以一生追随 ‌‌冯雪峰不仅是熟读鲁迅著作的人,而且是摸透鲁迅心迹的人,更是公认的研究鲁迅的奠基人,许广平赞誉冯雪峰是了解鲁迅后期思想和创作的「 ”通人”。 长期的交往,使冯雪峰从鲁迅「 ”横眉冷对”的表象背后,看到其温情一面。他和绿原说:真正的诗人是个儿童,鲁迅就是个儿童。鲁迅的率真可爱和深切真挚的形象,同样在女作家萧红笔下,作了暖意的表达。 有资料显示,萧红至少两次与冯雪峰同桌吃过饭。当萧红对这个知识渊博的陌生人感到好奇时,鲁迅还故作神秘地说这是「 ”一个老乡”、一个「 ”贩卖精神”的商人。 1936年鲁迅逝世后,由于冯雪峰在左翼文坛的特殊地位,‌‌以及张闻天对他的倚重,‌‌毛泽东‌与他的一段‌‌特殊密切的关系。‌‌冯雪峰对鲁迅的评价,‌‌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鲁迅逝世后,‌‌‌‌中央连续发布了三个悼念鲁迅的文件。按照张闻天指示,平津、上海等地还发起纪念鲁迅的群众性活动。特别是1940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一段关于‌‌「 ”三家”的评价,‌‌‌‌奠定了鲁迅‌‌精神文化遗产的‌‌重要地位,毛泽东写道: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建国后,冯雪峰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鲁迅著作编刊社社长兼总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书记。他撰写了大量回忆鲁迅的文章,主持编注了新版《鲁迅全集》,参与《鲁迅日记》的校订,做了大量工作。 冯雪峰为了「 ”发现伟大的鲁迅和鲁迅的伟大”,付出了毕生精力,作出重要贡献!‌ 冯雪峰《回忆鲁迅》手稿 (2019年9月20日完稿)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