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刘禅 同样是筹集军费,刘备暴露凉薄本性,曹操的做法值得敬佩

火烧 2023-01-12 17:54:10 1032
同样是筹集军费,刘备暴露凉薄本性,曹操的做法值得敬佩 无论在哪个朝代,最消耗资源的都是战争;尤其是在古代,每当有战事兴起,都意味着无数钱粮人口都将被消耗掉。放眼三国时代,为了筹集军费,许多诸侯也是各显

同样是筹集军费,刘备暴露凉薄本性,曹操的做法值得敬佩  

刘禅 同样是筹集军费,刘备暴露凉薄本性,曹操的做法值得敬佩

无论在哪个朝代,最消耗资源的都是战争;尤其是在古代,每当有战事兴起,都意味着无数钱粮人口都将被消耗掉。放眼三国时代,为了筹集军费,许多诸侯也是各显神通。如公孙瓒等人,是通过暴力直接掠夺财富;而表面仁义的刘备,则是通过发行直百钱,暗中榨取蜀地百姓的积蓄;而作为北方霸主的曹操,他的手段便很是高明,他在中原地区大肆开战屯田制。

同样是筹集军费,刘备暴露凉薄本性,而曹操的做法却值得敬佩。如刘备、公孙瓒等人,通过压榨百信财富进行战争,这完全是损人利己的事情;反观曹操推行屯田制,则是实现了中原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百姓提前进入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实则为互惠互利。从这方面来看,曹操的眼光是极为长远的。而促成这一制度盛行于中原地区的,主要有三人。

首先是枣祗,他最早建议曹操推行屯田制度。当然,屯田制度自古便有,但曹魏时期的推广力度,却是空前绝后。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是岁(建安元年),用枣祗、韩浩等议,始兴屯田。”这个建议一提出来,眼界高明的曹操便立刻看到了屯田将来为中原地区带来的好处。裴松之注引《魏书》也提到了曹操的看法:“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

敲定了这个主意之后,曹操开始了许下屯田:“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不难发现,曹操最先奉行的是民屯政策。在名士袁涣的建议之下,曹操还主动将民屯改为了自由招募的形式,从而得到了不少百姓的支持。而民屯的好处便在于,一方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存问题。曹操在《蒿里行》中曾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其实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民屯的推行不仅解决了大批流民的温饱问题,还让中原地区的很多荒地,得到了充分利用。

民屯取得成功之后,曹操又开始进行了军屯。军屯士兵战时上阵,闲时务农,也极大的解放了当时农民阶级的辛苦。不仅如此,曹操还特意将军屯选择在地理位置较为发达的地区,此举不仅解决了战争中的粮草问题,也极大了缓解了农民运粮的压力。因而不难发现,曹操在北方推行屯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原地区的经济回暖,并为百姓提前进入安居乐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其次,帮助曹操推行屯田制度的人,其实是任峻。据《三国志•任峻传》记载:“太祖以峻为典农中郎将,募百姓屯田于许下,得谷百万斛,郡国列置田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对此,陈寿曾对其有过一番盛赞:“任峻始兴义兵,以归太祖,辟土殖谷,仓庾盈溢,庸绩致矣。”

为了推行民屯,曹操特意设立了相关官职,如典农中郎将和典农校尉。令其分置于屯田的地区,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曹操对任峻很是器重,不仅将自己的堂妹许配给了他,还擢升其为典农中郎将。事实证明,曹操的眼光确实不俗,“太祖每征伐,峻常居守以给军”,而且自从任峻接手民屯一来,他凭借个人才干成功将民屯推行至中原各地:“军国之饶,起于枣祗而成于峻。”

最后,邓艾改进了曹魏屯田制度。可以这么说,邓艾算是三国跨行最成功的将领,他本是屯田出身,最终却立下不世军功。曹操在打下荆州之后,将多数百姓尽数迁往了中原地区。而邓艾也是在这个时候,加入到魏国之中的。可惜的是,邓艾因为口吃,并没有受到上司的喜爱。直到司马懿掌权时期,邓艾才逐渐被提拔上去。

据《三国志•邓艾传》记载:“(邓艾)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因使见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在魏国后期,屯田制度由于种种问题,已经出现了极为深重的隐患;而屯田出身的邓艾,则针对这个问题,向司马懿提出了改良的建议:“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

可以这么说,屯田制度的推行,是魏国经济实力强大的一个必要保障。对此,元初著名大儒郝经在《续后汉书》中也曾有过一番中肯的评价:“魏晋屯田之利,始于枣祗,成于任峻,终于邓艾。一用诈力而兵食常有余,卒取汉平吴而人众胜天得富彊之术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