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上乾下坤 乾貨!這樣備課,成為學生最愛的老師!
乾貨!這樣備課,成為學生最愛的老師! 備課,是一種日常的、重要的教學準備行為。備好了課,才會上好課。那麼,老師備一堂好課,要從哪些方面入手呢?一、備課的要求1.高度的準確性凡需要向學生傳授的知識應該十

乾貨!這樣備課,成為學生最愛的老師!
備課,是一種日常的、重要的教學準備行為。備好了課,才會上好課。那麼,老師備一堂好課,要從哪些方面入手呢?一、備課的要求
1.高度的準確性
凡需要向學生傳授的知識應該十分準確,不能似是而非,即使是最簡單的概念問題,也要準確把握,不能出現問題。
有爭議、不能作出結論的問題,一般應予迴避,不能輕易搬上課堂。
2.明確的目的性
教師應對每堂課,每個章節要達到什麼目的,有什麼要求,都必須十分明確。這樣才能依據目的合理處理教材,採取恰當的教學方法。否則會東拉西扯,隨心所欲,使教學收不到應有的效果。
3.極強的針對性
備課必須心目中有學生,時時想到學生,處處想到學生。教學目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都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
4.周密的計劃性
就整冊教材而言,課時的分配,新舊知識的聯繫,複習與檢測的安排,均應有計劃。就每課而言,教學內容、教學步驟的安排,板書的設計,教具的使用,實驗的演示,都是統籌安排,有一個合理的「序」。
5.準確的預見性
備課既是課堂教學的設計,當然有明顯的預見性,我們要求的是「準確」。
在備好教材,備好學生的基礎上,要準確的預計到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出現的情況,設想好應變的措施,以因勢利導,化被動為主動,變不利為有利。
預見性準確,教師上課時就能胸有成竹,應付自如,始終掌握主動權,不會出現忙亂無緒的情況。
目錄:備課的方法
備課的方法因人而異人,因學科而異,沒有固定的框框。但一般地說不外乎備以下這幾個方面。
1.備教材
教師應對教材深入鑽研,猶如演員要熟悉劇本。
它是包括熟悉教學大綱,熟悉全冊教材,掌握教材的知識體系,深刻理解每一篇章,每一課的內容,明確它在全冊的地位和前後的聯繫等。
尤其是,老師要認真分析教材中的核心知識,抓准重點和難點,找准訓練點。
如果能在知識點和訓練點之間找到路徑,就抓住了課堂教學的主線,課堂教學的內在邏輯就清晰了,學生的認知就會變得簡單起來。
2.備學生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課堂教學師生的雙邊活動,沒有學生的積极參与,課堂教學就不能取得任何效果,所以必須備學生。備學生,是要備學生的思想狀況、知識基礎、興趣愛好、性格特點以及理解能力等。
備好學生可以使教師的教學符合學生實際,避免盲目性,同時也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以主人翁的姿態投入教學活動。
3.備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設計的時候主要要考慮教學環節。一般來說,一堂課應設計5-8個教學環節,把「讀、思、議、試、悟、記」有機地組合起來,這樣,學習的過程就會變成一種充滿樂趣的探究過程。
4.備教法
備好教材與學生,只是具備了搞好課堂教學的可能性,要使可能變為現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還要備好教法。
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不一樣,因此,研究教法、優選教法也是備課中的重要環節。
好的教法,是老師當好策劃和導演,「講、點、導、啟」巧妙結合,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機會和舞台,讓學生高效、自主地學習。
5.備教學手段
備課時,要研究使用什麼手段(實物、教具、視頻、多媒體課件),用儘可能形象的方式去表達枯燥的、深奧的知識。
6.備學法
對學生而言,方法比知識更重要。因此,在備課中,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學什麼,怎麼學,用什麼方法學。如果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掌握了一套好的學習方法,就有了一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
7.備可能出現的問題
在備課時,老師要預想多種可能,圍繞核心知識想幾套方案,給學生預留出儘可能大的思維空間。很多時候,有挑戰性的密度、寬度和難度,反而會激發學生產生出更大的學習熱情和努力。
8.寫教案
教案是教師備課成果的升華和結晶,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具體依據。教案可詳可簡,可寫在教案專用紙或本上,也可以評註形式寫於教材上,視具體情況而定。
9.寫教後
?課堂教學不可能不折不扣地按教案進行,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實際往往會糾正、充實原教案。以寫教後的形式總結些寶貴的經驗教訓,可作下一次備課的借鑒,是教師提高備課水平的重要方法。
「功夫在詩外」,能不能上好一堂課,關鍵在於能不能備出一堂好課。
本文來源網路,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
很赞哦! (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