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号起源于哪个朝代 中宗庙号,历史上所有庙号为“中宗”的皇帝,谁是真正的中兴之
中宗庙号,历史上所有庙号为“中宗”的皇帝,谁是真正的中兴之
历史上所有庙号为“中宗”的皇帝,谁是真正的中兴之
汉宣帝刘询公元前74年9月10日即位,公元前48年1月10日去世,在位25年零4个月,庙号中宗。
刘询(前91年―前49年),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刘彻曾孙, 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西汉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 汉宣帝在位期间,全国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吏称其职,民安其业”,史称“宣帝中兴”,汉宣帝统治时期是汉朝武力最强盛,彻底解决了匈奴的问题(北匈奴西迁南匈奴归附),经济最繁荣的时候,人口数也是汉朝最高纪录,直到隋文帝时期才人口才恢复到同样的规模。 中宗用做皇帝和君主的庙号,历史上曾有多任皇帝和君主得此庙号。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如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等。中宗、宪宗是中兴之主的庙号。 中国历代庙号中宗的皇帝: 商中宗-景王-子伷 西汉中宗-汉宣帝—刘询 晋中宗--晋元帝—司马睿 西梁中宗-宣帝—萧察 唐中宗—昭孝帝—李显 南汉中宗—明孝皇帝—刘晟 大理中宗—文安皇帝—段正淳皇帝的庙号中“祖”和“宗”有何区别?
庙号的基本逻辑非常明确:开国皇帝称“祖”,承嗣皇帝称“宗”。《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李贤注:“《礼》:‘祖有功而宗有德。’”有功,即奠基之功;有德,即守成之德。
如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称“宋太祖”,继任皇帝赵光义即称“宋太宗”,再往下排是“真宗”“仁宗”“英宗”……终宋一朝,有“宗”再无“祖”。
一般情况下,开国皇帝的庙号会被定为“祖”,例如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由于刘邦的功绩太过伟大,因此汉高祖和汉太祖说的都是是刘邦。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的庙号为唐高祖。
拥有庙号“宗”的皇帝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也是对国家有大功大德的皇帝。例如开辟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刘恒,他的庙号就是汉太宗。汉武帝刘彻的庙号为汉世宗。以及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
扩展资料:
庙号早在商朝就已设立,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当时庙号只有四种:创基立业曰“太”(太祖汤、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高祖王亥、高宗武丁)、世代祭祀曰“世”(世祖盘庚、世宗且甲)、中兴者曰“中”(中宗且乙),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这些是最早出现的庙号。
商朝灭亡后,周朝没有延用商朝的庙号制度,只是继续发展了商朝的谥号制度,所以周朝君主有谥号而无庙号,再到始皇帝建立华夏第一个集权皇朝—秦朝之后,将庙号连同谥号制度一并废止,原因是“庙号和谥号”的定夺将会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因此废除谥法与庙法。故周朝到秦朝时期,庙号一度被废止了近千年之久。
西汉以后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谥法无“高”,以为开国立朝功最高,故特起名焉,齐高帝萧道成,秦高帝符登亦然)。汉朝强调以孝治天下,所以除刘邦外,继嗣皇帝谥号都有“孝”字。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尤其是西汉,非有大功大德者不能拥有。
西汉刘邦的庙号 为太祖高皇帝、刘恒为太宗孝文皇帝、刘彻为世宗孝武皇帝、刘询为中宗孝宣皇帝。以上四位,皆经过东汉光武帝刘秀的重新确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祖 (帝王庙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庙号
中国历史上的庙号祖、宗、帝是怎么来的
庙号是由商朝所建立的,可谓最原始的庙号只有四种,创基立业曰“太”(太祖汤、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高祖王亥、高宗武丁)、世代祭祀曰“世”(世祖盘庚、世宗且甲)、中兴者曰“中”(中宗且乙),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
汉朝以后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庙号开始泛滥(“降及曹氏,祖名多滥”)。而到了唐朝,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
扩展资料
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汉太宗、唐太宗、宋太宗等。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商朝灭亡后,周朝没有延用商朝的庙号制度,只是继续发展了商朝的谥号制度,所以周朝君主有谥号而无庙号,再到始皇帝建立华夏第一个集权皇朝—秦朝之后,将庙号连同谥号制度一并废止,因此废除谥法与庙法。故周朝到秦朝时期,庙号一度被废止了近千年之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庙号
李显是个昏君,就算不是昏君,也没什么功业,为何庙号是中宗?中宗是对于明君和有功的君王的庙号啊!
中宗在位期间,恢复唐朝旧制,免除租赋,设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馆学士,发展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往,实行和亲政策,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保证了边疆地区的稳定。
汉朝有多少位皇帝?其庙号各是什么?
汉朝26位皇帝,其庙号分别是:
1、刘邦:庙号太祖
2、刘盈:庙号无
3、刘恒:庙号太宗
4、刘启:庙号无
5、刘彻:庙号世宗

6、刘弗陵:庙号无
7、刘贺:庙号无
8、刘询:庙号中宗
9、刘奭:庙号高宗
10、刘骜:庙号无
11、刘欣:庙号无
12、刘衎:庙号元宗
13、刘婴:庙号无
14、刘玄:庙号无
15、刘秀:庙号世祖
16、刘庄:庙号显宗
17、刘炟:庙号肃宗
18、刘肇:庙号穆宗
19、刘隆:庙号无
20、刘祜:庙号恭宗
21、刘保:庙号敬宗
22、刘炳:庙号无
23、刘缵:庙号无
24、刘志:庙号威宗
25、刘宏:庙号无
26、刘协:庙号无
拓展资料: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等时期,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为汉王。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获胜后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国策开创“文景之治”;汉武帝即位后攘夷拓土、改制革新,被今人称为“汉武盛世”;至汉宣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史称“孝宣中兴”。公元8年,王莽废西汉末帝,定都常安,史称新朝,西汉灭亡。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继位后大破北匈奴、收复西域,开创“永元之隆”,东汉国力达到极盛。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虽剿灭民乱却导致地方拥兵自重,董卓之乱后东汉名存实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
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两汉时期奠定汉地范围,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戈壁 ,国土面积约达609万平方公里。公元2年,西汉全国人口达六千余万,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
汉朝文化统一,科技发达,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汉文化圈正式成立,华夏族自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两汉在科技领域亦颇有成就,如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朝
西汉朝,为什么大部分皇帝没有庙号,却有宗号,古代不是很讲礼节的吗?
其实在唐朝以前,古人还是很实在的。庙号的标准是 祖有功宗有德。无功无德自然没有庙号。有的甚至连谥号都没。像以前的楚国经常有什么若敖、堵敖,就是给没有谥号的君主的称号。到了唐朝时,皇帝开始贪图虚名了,不但各个都有庙号,还把谥号弄的很长,动不动就十几个字甚至二十几个字。叫起来很麻烦。所以直接叫庙号比较方便
谁是(19)庙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