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大比丘三千威仪 【比丘四威仪法】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比丘四威仪法】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亦名:四威仪法, 子题:右胁、而卧意系想明相、后 夜速起、无事处,行事钞‧主客相待篇:「五分,若四威仪不如法者,非为于世而作大明。僧祇,若行时,平视;回时,合身回
【比丘四威仪法】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亦名:四威仪法, 子题:右胁、而卧意系想明相、后 夜速起、无事处,行事钞‧主客相待篇:「五分,若四威仪不如法者,非为于世而作大明。僧祇,若行时,平视;回时,合身回。中含,佛告比丘,依于兽王法。若平旦,着衣持钵,入村乞食;善护持身,守摄诸根。乞食已,收举衣钵,澡洗手足,以尼师坛著于肩上,至无事处。或经行坐禅。复于初夜,经行坐禅,净心中障已。于中夜时,入室欲卧,四揲忧多罗,敷床上,襞僧伽梨作枕,右胁而卧,当头面向佛像处,足足相累,意系想明相。彼后夜时,速起,如初夜法。僧祇,头向衣架,及和尚长老比丘。初夜思惟自业。至中夜,右胁著下,累两脚,合口,舌拄上龂,枕右手,舒左手顺身上,不舍念慧,思惟起想;余如上。十诵,灯明中不得卧。」资持记释云:「无事处,即阿兰若。」(事钞记卷三九‧四四‧九)
很赞哦! (1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