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灭王莽 王莽杀了很多叫刘秀的,揭秘历史上的王莽是被死敌刘秀杀死的吗
王莽杀了很多叫刘秀的,揭秘历史上的王莽是被死敌刘秀杀死的吗
揭秘历史上的王莽是被死敌刘秀杀死的吗
王莽颠覆了汉室,刘秀重兴了汉室,所以王莽和刘秀,他们俩人永远处在对立面,用死敌来形容也并不为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西汉末年,皇帝昏庸无道,依附于母族。太后王氏外戚干政,独揽大权。王莽乘机谋权篡位,建立新朝,西汉由此颠覆。
王莽建立新朝后,虽然试图施行一些政策来缓和社会各阶层间矛盾,但是却并没有解决根本上的问题。后来,他又开始实行改制,但是他的这种改制只是一种与现实相背离的幻想。在遭到群臣反对后,就意欲用严刑峻法来镇压,终于加深了社会的矛盾,使天下动荡不安。于是各地揭竿而起,烽烟不断。
而刘秀是西汉皇族后裔,只是因推恩令而变为平民。在新莽末年,烽烟四起,天下大乱,刘秀趁势而起,举兵伐莽。
刘秀于舂陵起义,所以刘秀的军队被称为舂陵军。舂陵军势单力薄,无法长期与莽军作战,于是与绿林军形成联盟,通过结盟的形式来壮大彼此间的势力,以达到与莽军一较高下的目的。
后来,更始政权建立,刘秀奉命于昆阳与莽军激战。面对莽军强大的军队,刘秀在危急时刻身先士卒,使汉军的士气大振,坚定了军心。之后,刘秀又巧用计策,利用莽军轻敌的心理和莽军久战之下疲惫不堪的身体状态,奇袭了莽军,从而大获全胜。恰逢此时,天降大雨,仓皇逃窜的莽军在渡水之时被淹死了万余人。
刘秀在昆阳之战中大获全胜后,绿林军直攻长安。王莽就在混战中被杀。
王莽撵刘秀
王莽撵刘秀是民间的传说故事,大多都是公元25年,东汉没有建立之前,刘秀在南阳伏牛山一代的传说故事。这其中不只一个故事,经过历朝历代的流传和演变,故事也变得更加的传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传王莽追杀刘秀,刘秀一路逃到了南阳。王莽于是就派兵去为围追堵截,而且刘秀眼前的路又都是一马平川的大马路,眼看着要被王莽给追上了,刘秀大呼这是天要亡我。但是忽然扑通一声巨响,一头大青牛从天而降,一口就把刘秀给吞下了,刘秀就晕在了牛肚子里什么都不知道了。之后,刘秀就从牛屁股里出来了,等到他醒过来的时候已经到了内乡的灵头山了。刘秀大喜过望,于是就对大青牛说,大青牛你既然救了我的命,那么你就好人做到底,快点变个大山把莽贼给阻隔到山的那边去吧。
大青牛听了刘秀的请求,心里想这下可坏了,我是太上老君派来相助于你的,你叫我变成山,君无戏言我一定要帮你,但是变成山之后我该怎么回去啊。但是迫不得已,大青牛还是变成了一座绵延八百里的山,这座山就是今天的伏牛山了。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关于王莽和刘秀的故事,诸如“柳树相貌的传说”、“酿河水中蛤蟆石”等,这些故事虽然都是一些没有根据的小故事,但是说明了人们对于安定的渴望,和对给他们带来安定的人的敬意。刘秀扫平天下叛乱,政治上创造了光武中兴的好时代,理应受到老百姓的称颂。
王莽为什么会失败
王莽为什么失败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不单单是那么简单的某一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更全面的分析王莽失败的原因就不难发现,王莽除了在政治上犯了一些错误之外,还是个运气不太好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莽失败的主要原因,普遍认为是王莽改革新政失败,而导致了国内暴乱最终导致了失败。其中改革新政中我们就能够看出一些端倪,王莽改革新政没有按照自然规律,过分的急于求成。这可能是因为当时局势紧张造成的,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王莽的新政才没能够切实落实,导致了后面的一系列的问题。
当时王莽在各个方面都推行了自己的新政,如改革官名,重新对官员进行了分配,使得很多官员都得不到之前的待遇,封地也没有落实,这就造成了一大批人的不满。王莽对土地制度的改革也引起了不小的麻烦,王莽对土地制度的改革直接影响到了不少大地主和地方官僚的切身利益。最致命的应该是王莽改革了货币制度,影响了货币的流通,使得百姓手里的钱越来越少了。这样农民不起义都奇怪了。
但是为什么说王莽失败的原因还有运气不好呢,因为当时王莽在推行新政的时候,国内的天灾可以说是一场接着一场,什么旱灾、蝗灾都来了,农民已经没有办法生存下去了。手里没钱,有没有粮食,所以农民们都站出来起义了。王莽也就因此一败涂地了。
王莽杀了多少个刘秀?
王莽撵刘秀的传说是南阳市的地方民间传说故事。在河南南阳、特别是淅川县广泛流传。王莽撵刘秀的传说由来已久。大部分传说故事是公元25年前,也就是东汉建立之前刘秀在南阳伏牛山一带的传说故事。经过民间流传,使其更加完美生动,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如:伏牛山的神话传说、柳树相貌的传说、酿河水中蛤蟆石的传说、板倒井的传说,还有“挂剑垛”、“寺坪的麦子为什么熟得早”等等,王莽撵刘秀传说已被列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说明了刘秀极有可能就是南阳人。
刘秀几千人打败王莽百万军,可能吗
是几千打败42万。
当时刘秀和王常、王凤占领了昆阳城,却只有几千起义军在城里驻守。王莽多次被刘秀的起义军打败,于是很恼怒,这次调了全国的大军42万,号城百万大军,派大将王寻去进攻昆阳城。
王寻很快派大军包围了昆阳城。此时的王寻十分得意,他认为几十万大军围城,犹如巨石压卵,必定可以拿下昆阳城。
被包围了的昆阳守军都惊慌失措了起来。尤其是主将王常,起初还打算弃城逃跑,只有刘秀觉得敌人虽然很多,但是可以用计谋打败。可是根本没有人把他的话当回事。城里一片大乱,甚至有人翻出城投降了王寻,从这些降兵的口里,王寻知道了城里具体情况,于是更加得意洋洋。
昆阳城里王常看到事情十分危急,于是只好请刘秀来商量该如何应对。刘秀表示可以派人突围,搬救兵,内外夹攻,敌军可破。可是谁都不敢去突围。刘秀于是主动请婴,带了13名亲信将士杀出重围。杀出城的刘秀火速地搬了1000多救兵回来解围。
刘秀冲在最前面,杀死了几百敌兵,大大鼓舞了士气。士兵们于是都勇敢的杀向了王寻的大军,城里的守军也出城夹击配合刘秀。刘秀杀到王寻军中,斩杀了轻敌的王寻,敌军看到主帅都死了,更加士气低落。就这样机,依靠智勇敢的刘秀打败了敌人的百万大军。
扩展资料:
王莽原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重要成员,古史学家大多以“正统”观念-认为“其(人)虽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实则沽名钓誉”。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在汉哀帝早亡、皇权旁落的情况下,王莽乘机窃取汉朝大权。
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公元9年1月15日),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建丑正(改汉历十二月为正月),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王莽统治期间,天下大乱。地皇四年(公元23年)秋九月二十三日,更始军攻入长安,十月三日庚戌(公元23年10月6日),王莽死于乱军之中,新朝灭亡。王莽共在位15年,享年69岁,而新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短命朝代之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王莽
王莽赶杀刘秀的逃跑路线
在平顺,王莽追刘秀故事情节最生动的当属青羊镇的吾乐村了。传说一次王莽追得刘秀很紧,刘秀独身逃到这一带,看见一个农夫在犁地,连忙求救。农夫见不远处追兵卷起滚滚黄土,马上就要过来了,急中生智,让刘秀躺在了犁沟壕里,犁地的牲口一阵乱趵,将刘秀严严实实地埋在了土里。追兵赶到面前,问农夫有没有见到一个官员摸样的人路过这里。农夫无法应对就干脆装作哑巴,瞎指乱划、乱叫一通。追兵见状没有再追问,转身打马准备离开。这时,一只老鹰飞过天空,边飞边叫“地里头!地里头!”把刘秀和农夫吓坏了;一只喜鹊也飞过这里,边飞边叫“扎扎!扎扎!”。追兵马上准备到地里用枪扎搜查,农夫苦于没有应对的办法。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几只乌鸦飞了过来,边飞边叫“瞎话!瞎话!”于是追兵拍马向东追了下去。刘秀躲过这一劫从地里爬出来,拜农夫说你救了我的命,今后一定会好好感谢你。然后叩拜天地说,我若得帝,就封老鹰死后无葬身之地,喜鹊“三九天”不能进窝,“三伏天”不能喝水;而乌鸦则再也不需要搭窝了,可以随便占用喜鹊的窝,同时这块地方是乌鸦的乐园,乌鸦爱怎么高兴就怎么高兴。后来,刘秀当了东汉光武帝,所有的承诺都兑现了。从那以后,老鹰要死时就拼命往高空飞,直至风化为至,世人从没见过死在地面的老鹰;而喜鹊也确实“三九天”不进窝,“三伏天”不喝水;乌鸦则成了这里最快活的飞鸟,成群结队在四野里嬉戏,常年如此;救刘秀命的农夫则被封为王。从此,这里就被称为“乌乐村”,若干年后,有人又将“乌”字改为“吾”,“吾乐村”延用至今,村里的人也大都姓王。
刘秀为何能消灭王莽和更始,中兴大汉?
众所周知,刘秀是正宗的汉室后裔,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出自汉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
西汉自汉元帝以来,朝政日益衰败。到了汉成帝之时,成帝昏聩不堪,委政母族。致使以太后王政君为首的王氏外戚集团独揽了朝政大权。汉哀帝死后,王政君之侄王莽连立汉平帝、孺子婴两幼主。初始元年,王莽废孺子婴(刘婴)为定安公,正式代汉登基称帝,建立了新朝,建元“始建国”,西汉在历经214年的统治后终于灭亡。
新莽末年,因其推行的改革盲目崇古,不切实际,又触动了上至豪强、下及平民的利益;加之水、旱等天灾不断,广袤中原赤地千里、哀鸿遍野。终于,在新莽天凤年间,赤眉、绿林、铜马等数十股大小农民军纷纷揭竿而起,大批豪强地主也乘势开始倒莽。顿时,海内分崩,天下大乱。
刘秀虽名为皇族后裔,但他这一支属于远支旁庶一脉。刘秀为人、与其长兄刘?不同,刘?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豪杰,欲图大事;而刘秀则为人“多权略”,处事极为谨慎。
新朝王莽末年,天下的乱象已现,刘?和南阳的诸多子弟都欲趁乱起兵,而刘秀却持谨慎的态度以观时局。刘秀起兵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和谨慎决断的,见天下确已大乱,方才决定起兵!性格上的不同也决定了日后刘?、刘秀两兄弟截然不同的结局。公元22年十一月,刘秀会同大哥刘演打着“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的旗号,于舂陵正式起兵反莽。
因为刘秀兄弟和南阳宗室子弟在南阳郡的舂陵乡起兵,故史称刘秀兄弟的兵马为舂陵军,舂陵军的主力为南阳的刘氏宗室和本郡的豪杰,兵少将寡,装备很差。为了壮大声势,加强反莽力量,舂陵兵与新市、平林、下江这三支绿林军中的最大的主力进行了联合,从而扩大了相互的力量,并先后于?a水、育阳等地与新莽的征讨大军激战,大破莽军,并击杀了新莽大将甄阜、梁丘疵等人。
更始元年,西汉宗室刘玄被绿林军的主要将领拥立为帝,建元“更始”,是为更始帝。对此,刘?及南阳刘姓宗室极为不满,只是迫于在联军之中,绿林军人多势大,又有强敌在前,只得暂且作罢。刘?被封为大司徒,刘秀则受封为太常偏将军。更始政权建立,复用汉朝旗号,此举大大震动了新朝,王莽即遣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发各州郡精兵共四十二万扑向昆阳和宛城一线,想要一举扑灭新生的更始政权。
同年五月,王邑、王寻率军西出洛阳,南下颍川,与严尤、陈茂两部会合,迫使刘秀的部队从阳关撤回昆阳。昆阳汉军仅九千人,众恐不敌,欲弃城退守荆州故地。刘秀以“合兵尚能取胜、分散势难保全”为由,说服诸将固守昆阳。此时王莽军已逼近城北,刘秀率13名骑兵乘夜出城,赴定陵县、郾县调集援兵,援兵有步兵骑兵一万七千赴援昆阳。
王邑等人自恃兵力强大,扬言:“百万之师,所过当灭,今屠此城,蹀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耶!”王邑军向昆阳城发起进攻,并挖掘地道,制造云车。昆阳守军别无退路,坚守危城。此时王莽军久战疲惫,锐气大减。刘秀于六月一日率领步骑万余人驰援昆阳。刘秀亲率千余精锐为前锋,反复猛冲,斩杀王莽军千余人,汉军士气大振。随后又以勇士三千人,迂回到敌军的侧后,偷渡昆水,向王邑大本营发起猛烈的攻击。王邑依旧轻敌,下令各营勒卒自持,不得擅自出兵,自行和王寻率及万人迎战,王邑兵马陷入困境,王寻战死,诸将未敢出援。昆阳守军见城外汉军取胜,乘势出击。王莽军大乱,纷纷夺路逃命,互相践踏,积尸遍野。此时突然大风飞瓦,暴雨如注,?硭?┱牵?趺Ь?蛴嗳松嫠?谎退溃?硭???涣鳌P鲁?懦瓢偻虼缶?闹髁Ω裁鹩诶パ舫窍拢??辅震动,新莽政权土崩瓦解。更始元年九月,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混战之中,新朝覆灭。
在昆阳之战中立下首功的刘秀则马不停蹄的南下攻城略地,此时一个噩耗传来,刘秀的长兄大司马刘?被更始帝所杀。哥哥无故被杀,对刘秀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打击,但是刘秀能强忍悲伤,益发谦逊,而且悲愤不形于色,正是彰显出了刘秀的韬光养晦、隐忍负重。为了不受更始帝的猜忌,他急忙返回宛城向刘玄谢罪,对大哥刘?部将不私下接触,虽然昆阳之功首推刘秀,但他不表昆阳之功,并且表示兄长犯上,自己也有过错。更始帝本因刘?一向不服皇威,故而杀之,见刘秀如此谦恭,反而有些自愧,毕竟刘秀两兄弟立有大功,故刘秀不但未获罪,反而得封武信侯。刘秀回到宛城并受封武信侯后不久,在宛城即迎娶了他思慕多年的新野豪门千金—阴丽华。
但是,刘秀心里明白,即便是一时让更始帝不猜疑自己,以后也可能会得到与兄长刘?一样的下场,毕竟自己声名远播、功高震主。当时新莽王朝虽然覆灭,但是河北各州郡都在持观望态度,未曾归附更始政权,赤眉军在山东发展迅速、声势日益壮大,还有“河北三王”、铜马、尤来、隗嚣、公孙述等等割据势力,刘赐对刘玄说:“刘秀是去河北招抚的最佳人选。并且河北一带只能是刘秀去才合适。”再说,能不能摆平河北,决定更始政权的命运。当时南方流行一个童谣:“得不得,在河北。”可是以大司马朱鲔为代表绿林军出身的将领强烈反对刘秀出巡河北。当初刘玄杀刘?,就是朱鲔和李轶的强烈提议,朱鲔他们不让刘秀去的原因很简单,不是他没有能力,而是他的能力太强了。刘玄很为难,朱鲔这边的反对意见也是很有道理的,让他去,刘秀势力壮大,太危险,不让他去,河北的招抚工作做不好,更危险。就在刘玄犹豫不决的时候,冯异给刘秀出了一条锦囊妙计,冯异劝刘秀,一定要想办法巴结左丞相曹竟,刘秀听从了冯异的建议,“厚结纳之”。
更始元年十月,更始帝刘玄遣刘秀行大司马事北渡黄河,镇慰河北州郡。路上,刘秀的挚交邓禹杖策北渡,追赶上刘秀,对刘秀言刘玄必败,天下之乱方起,劝刘秀“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邓禹的话,正合刘秀的心意。刘秀到河北后不久,前西汉赵缪王之子刘林即拥戴一个叫做王郎的人在邯郸称帝,而前西汉在河北的另一王室、广阳王之子刘接也起兵相应刘林。一时间,刘秀的处境颇为艰难,甚至有南返逃离河北之心,幸得上谷、渔阳两郡的支持,尤其是上谷太守耿况之子、少年英雄耿?m,一身豪气,对刘秀言道:“渔阳、上谷的突骑足有万骑,发此两郡兵马,邯郸根本不足虑”。刘秀高兴的指着耿?m道:“是我北道主人也”。不久刘秀率军在更始帝派来的尚书令谢躬和真定王刘杨的协助下,攻破了邯郸,击杀了王郎等人。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促成和真定王刘杨的联盟,刘秀亲赴真定王府,以隆重的礼仪迎娶了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此时距刘秀在宛城迎娶阴丽华尚不足一年。
见刘秀在河北日益壮大,更始帝极为不安,他遣使至河北,封刘秀为萧王,令其交出兵马,回长安领受封赏,同时令尚书令谢躬就地监视刘秀的动向,并安排自己的心腹谢躬做幽州牧,接管了幽州的兵马。刘秀以河北未平为由,拒不领命,史称此时刘秀“自是始贰于更始”。不久,刘秀授意手下悍将吴汉将谢躬击杀,其兵马也为刘秀所收编,而更始帝派到河北的幽州牧苗曾与上谷等地的太守韦顺、蔡允等也被吴汉、耿?m等人所收斩。自此,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
刘秀发幽州十郡突骑与占据河北州郡的铜马、尤来等农民军激战,经过激战,迫降了数十万铜马农民军,并将其中的精壮之人编入军中,实力大增,当时关中的人都称河北的刘秀为“铜马帝”。公元25年六月,已经是“跨州据土,带甲百万”的刘秀在众将拥戴下,于河北?城(今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固城店镇)的千秋亭即皇帝位,建元建武。为表重兴汉室之意,刘秀建国仍然使用“汉”的国号,史称后汉(唐末五代之后也根据都城洛阳位于东方而称刘秀所建之汉朝为东汉),刘秀是为汉世祖光武皇帝。
建武元年(公元25年)十月,刘秀定都洛阳。此时的长安,极度混乱,赤眉军拥立傀儡小皇帝刘盆子建立了建世政权,拥兵三十万众,进逼关中,更始遣诸将与赤眉大军交战,均大败而归,死伤甚重,三辅震动!不久,更始向赤眉请降,获封为长沙王,后为赤眉缢杀。刘秀闻绿林、赤眉两大起义军发生了火并,也派邓禹西入关中,以观时变。此间,三辅大饥,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赤眉数十万大军拥在长安,不日粮草即告匮乏,只得撤出长安西走陇右以补充粮草,结果为割据陇右的隗嚣所败,恰是严冬,“逢大雪,坑谷皆满,士多冻死”,赤眉数十万大军只得东归再次折回长安,并击败了进驻那里的邓禹军,迫使其退出长安,但此时的赤眉军也遭受了极大的消耗。见邓禹的西征军不利,刘秀遣冯异前往关中,代替邓禹指挥西征大军。冯异到后,邓禹联合冯异部与赤眉再战,结果再次大败,冯异只率少数人弃马步行才得脱身归营,而邓禹则败走宜阳。冯异收拢归散的部下,坚壁清野,待机再战。不久,冯异军与赤眉再次大战于崤底(今河南渑池西南),双方均倾众而出,一直大战到太阳偏西。在此之前,冯异提前选精壮之士换上与赤眉军一样的装束,伏于道路两侧,此时见双方皆已力衰,伏兵杀出,赤眉大军惊溃大败,被冯异迫降者八万余人。崤底之战,使得赤眉军再遭重创,加之粮草已尽,不得已再次转向东南方,力图补充粮草和人马,摆脱困境。早在崤底之战前,刘秀鉴于关中大饥,人相食而隗嚣的重兵又陈于西方的局面,料赤眉必向东或南方向运动,遂遣破奸将军侯进等屯新安(今河南渑池东),建威大将军耿?m屯宜阳(今河南宜阳西),在东、南两个方向堵截赤眉东归或南下之路。不久,刘秀得知冯异在崤底大破赤眉,而赤眉军主力十多万众南下走宜阳,刘秀乃亲自引大军驰援宜阳一线,与耿?m等人会合,共同阻击赤眉南下。刘秀亲率六军,于宜阳前线将大军摆开阵势,大司马吴汉精兵于最前,中军在其后,骁骑兵和带甲武士分陈于左右两侧。赤眉大军兵士疲敝,粮草缺乏,士气低落到了极点,自崤底失败后一路从关中折向南,至宜阳,正迎面撞上刘秀布下的重兵,兵困粮乏的赤眉军根本无力再战,而后面又有冯异的大军,再回关中已无可能。在已陷入绝境的情况下,尚有十几万兵马的赤眉大军无奈在宜阳被迫请降,并向刘秀呈上了得自更始帝之处传国玉玺和更始的七尺宝剑。赤眉降后,上缴的兵器和甲胄堆放在宜阳的城西,与旁边的熊耳山一样高。至此,起自新莽天凤五年,纵横山东十余年的赤眉军被刘秀扼杀在了血泊之中。
在与赤眉军在关中激战的同时,刘秀在关东(即函谷关以东)一线亦派遣以虎牙将军盖延为首的诸将对梁王刘永进行了东征。刘永,西汉梁孝王刘武的八世孙,其家世代为梁王,据梁地,故在梁地素有威名,声望极大。王莽摄政之时,其父梁王刘立因结连平帝外家卫氏,被王莽所杀。更始帝立,刘永复被册封为梁王,据旧地。后更始政乱,刘永遂据国起兵,以其弟刘防为辅国大将军,招揽沛人周建等豪杰为其将帅,攻下齐阴、山阴、沛、楚、淮阳、汝南等二十八城,并遣使拜董宪为翼汉大将军(后又封海西王)、张?i辅汉大将军(后又封齐王),与共连兵,遂专据东方。更始败亡之后,刘永自称天子,在睢阳登基。对于刘秀来说,近在东方睢阳的刘永是对其威胁最大的军事集团,刘永所在的睢阳距洛阳近在咫尺,时刻威胁着京师洛阳的安全。自建武二年始,刘秀先后派虎牙将军盖延和建威大将军耿?m分别平定了割据睢阳的刘永和青州的张?i,特别是耿?m与齐王张?i的战斗,极为惨烈,“城中沟堑皆满,八九十里僵尸相属”。此间,刘秀还亲征海西王董宪,大获全胜。到建武六年初,关东基本上为刘秀所定。
自建武元年(公元25年)至建武六年(公元31年)初,经过近六年的东征西讨,刘秀已经基本上控制了除陇右和巴蜀之外的广大中原之地,基本上统一了中国的东方,与西北陇右的隗嚣、西南巴蜀的公孙述形成了鼎足之势。
建武五年(公元30年)四月,光武帝至长安,告隗嚣将派建威大将军耿?m等七将军从陇西攻蜀。隗嚣反对,并派大将王元率兵据陇坻(今陕西陇县西北),伐市塞道阻止汉军进攻。四月,汉军沿渭北平原翻陇山仰攻陇坻,结果大败。王元跟踪追击,幸马武率精骑断后,使汉军得以撤回。刘秀留耿?m守漆县(今陕西彬县),冯异守?找兀ń裆挛餮?囟?保??雷袷匾氏兀ń裆挛髀は啬希??淼魑夂河陕逖粑鹘??诔ぐ布?岜?ΑZ笙?耸づ尚醒补?找兀?踉?「蜗兀??换靼堋J备罹莺游鞯鸟既谝压楦搅跣悖??ソ鸪牵ń窀仕嗬贾菔形鞅保??髌浦?笙?那甲搴狼亢畏獾炔浚?笙?贡呈艿小Z笙?蠼?碓?苍谮笙?春菏惫楦接诤骸9馕涞鄹?渚?镂迩В?薪第笙?渴艉颓甲搴莱ぃ?幽诓糠只?呓廒笙?Z笙?鲜榱跣惚硎厩咨疲?笸家源俗魑?罕??疲?此臁<磁墒瓜蚬?锸龀瞥肌?/p>
建武六年(公元31年)春,公孙述立隗嚣为朔宁王,出兵援陇。秋,隗亲率步骑三万进攻安定郡,进至阴架(今甘肃泾川东)。另派部队进攻肝县,企图夺取关中,冯异、祭遵分别击败。次年春,来歙率军二千,秘密从番须、回中,袭占略阳,威胁嚣所据冀县。隗嚣集中精锐反攻略阳数月未克。闰四月,刘秀利用隗嚣顿兵坚城、士卒疲惫之机,进兵高平第一城,窦融也率河西步骑数万前来会师。汉军分路挺进陇山,招降瓦亭守将牛邯等隗嚣大将十三人。属县十六、军队十余万皆降,略阳围解。隗嚣率残部逃奔西城。汉军占领天水郡。适值农民军余部复起,京师骚动,光武帝赶回洛阳。
同年十一月,岑彭水灌西城时,隗嚣部将王元、行巡、周宗率蜀援军五千人赶到,从高地反击,汉军措手不及,王元等突入西城,迎隗嚣入冀。时汉军补给困难,粮食已尽,各部被迫出陇西。隗嚣收拾残部,一时又夺占陇西数郡。九年正月,隗嚣死。部众拥立其少子隗纯为王。
建武七年(公元32年)八月,耿?m、寇恂攻破高平第一城。十月,来歙、盖延攻破落门,王元只身逃奔公孙述,隗纯等投降。此战,历时4年,陇西始平定。
平陇战后,刘秀即从南、北两个方向,对益州的公孙述展开攻势。
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三月,大司马吴汉率荆州兵六万,马五千匹,于荆门与岑彭会合,沿长江西上入蜀;来歙、盖延率诸军自陇西南下攻河池入蜀。南线岑彭军溯江西上,攻克荆门,俘程讯,斩任满,田戎退守江州(今四川重庆市北嘉陵江北岸),彭遂由三峡,长驱直入江关。沿途郡县降附,大军直迫江州。
同年六月,北路来歙军大败王元、环安军,攻破下辨(今甘肃成县西北)、河池,挺进蜀中。公孙述派人刺杀来歙,刘秀乃派将军刘尚继续率军南下。江州城固粮多,不易攻破,岑彭遂留兵围困,自率主力直指垫江(今四川合川),攻破平曲(今四川合川东)。公孙述令其将延岑、吕鲔、王元、公孙恢率军拒守广汉(郡治樟潼,今属四川)、资中(今四川资阳),另派侯丹率二万人拒守黄石(今四川涪陵东北横石滩)。岑彭留臧宫于平曲拒蜀兵主力延岑,而自率军折回江州,溯江西上,袭破黄石,倍道兼程二千余里,迂回岷江中游,占领武阳(今四川彭山东),进击广都(今四川成都市南,岷江东北岸)。公孙述派人刺杀岑彭。刘秀命吴汉率兵三万赶到前线,接替岑彭指挥。
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一月,吴汉败蜀军于鱼腹津(今四川眉山之岷江渡口),进围武阳,歼灭蜀援军五千余人。西上再破广都,逼近成都。吴汉求胜心切,率二万步骑进攻成都,兵败。吴汉随即改变战术,乘夜秘撤到锦江南岸与副将刘尚合兵,并力对敌,转败为胜。此后,吴汉根据刘秀敌疲再攻的战术,与蜀军战于成都、广都之间,歼灭公孙述大量有生力量,兵临成都城下。十一月,臧宫攻克繁(今四川彭县西北)、郫(今四川郫县)与吴汉会师,合围成都。公孙述招募五千敢死士交延岑指挥,准备决战。延岑在市桥(今四川成都市南郊)大败吴汉。吴汉隐蔽精锐,示弱诱敌。公孙述贸然出击,蜀军大败,公孙述重伤死。延岑见大势已去,率成都守军降。
自建武元年至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刘秀登基后用了十二年的时间终于克定天下,使得自新莽末年以来四分五裂、战火连年的古老中国再次归于一统。
有关王莽赶刘秀的历史史实或者传说?
西汉末年,皇帝软弱无力,大臣王莽几乎垄断了权力。当时,刘秀也是汉族皇室的一员,并对王莽的垄权构成了最大的威胁,所以王莽决定除掉刘秀。刘秀四处逃窜。不知是谁告发了刘秀的行踪,王莽得知了刘秀的下落,所以亲自带着重兵去逮捕。
刘秀得知王莽正在率领军队杀他,骑马逃跑。由于王莽士兵数量众多,他们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大。刘秀仍然沿着大路逃跑,刚才他除了逃命,脑子一片空白,现在渐渐清醒过来,他看了看四周的环境,不知道这是哪里,而且很荒凉,除了大路和路旁的树木,在就没有别的了。
当他的头脑稍微平静下来的时候,他蹲在那里,希望能有新的发现。突然,他发现马路对面的树木被银白色的花簇覆盖着,在阳光下泛着银白色的光。他觉得很奇怪。他不知道这是什么树,也不知道这些花是什么品种。
于是他拿了几朵花放在鼻子上闻了闻,他感觉这花可以吃,于是他就随手拿了一些吃了起来。他吃的时候感到嘴里有一阵阵芳香,刘秀感觉非常惊讶,这些花竟然可以吃,而且非常美味。当他吃饱了以后,自己感到非常的舒心,并且还很高兴,忘记了逃命的一切。
坐下后,他迷迷糊糊地指着旁边的树,高兴地说:“你救了我的命。如果我刘秀以后成为皇帝,我会让你成为树之王。”
后来,一位老人说刘秀天生就像皇帝命。刘秀所说的话非常有效,这种话不是随便说说的。后来,刘秀成为皇帝,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东汉帝国。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光武帝。
扩展资料
王莽生于汉初元四年(前45年),父亲王曼,兄王永。他的姑姑是孝元皇后王政君。在王莽少年时,其父兄先后去世,他跟随叔父们一起生活。
王氏家族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外戚家族,王家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是西汉一代中最显贵的家族。族中之人多为将军列侯,生活侈靡,声色犬马,互相攀比。唯独王莽独守清净,生活简朴,为人谦恭。而且勤劳好学,师事沛郡陈参学习《论语》。
他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的遗子,行为严谨检点。对外结交贤士,对内侍奉诸位叔伯,十分周到。王莽就是这个世家大族中的另类,几乎都成为了当时的道德楷模,很快便声名远播。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王莽
百度百科——王莽赶刘秀
穿越者王莽和位面之子刘秀是什么梗
穿越者王莽:因为王莽篡汉以后,推行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改革(人们也正因为这些不切实际的改革而戏称王莽为穿越者),导致民怨沸腾。而且此时也该是王莽气数已尽,刘秀等造反派的时机来临,国内水灾、旱灾都没有停过,导致赤地千里、饿殍遍地。
老百姓们吃不上饭了,所以纷纷揭竿而起,顿时涌现出绿林、赤眉、铜马等大大小小数十股农民起义军。刘秀追随其兄刘縯也顺势而起,历史上将他们兄弟的兵马叫做舂陵军。
王莽的思想绝对不应该出现在那个时候,因为他的思想完全和当时社会生产力和发展水平严重脱节。王莽本身出身豪族,从小接受的是封闭的儒家教育。一个封建社会里出现王莽这种思想,是绝对不正常的,所以后世很多人称王莽是一个穿越者。
在《大新国2000年祭,重评乌托邦始祖民生皇帝王莽》中。曾这样评价王莽,民国时期的伟大民族主义者胡适说:王莽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他认为王莽改革中的土地国有,均产,废奴三个大政策。
王莽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至今还没有公平的评定。他的贵本家王安石,虽受一时的唾骂,却早已有人替她申冤了。然而王莽作为一个大政治家,他的魄力和手腕远在王安石之上,可怜这样一个勤勤恳恳,生性不能无为,要均众庶,抑并兼的人到末了竟死在斩台上。
位面之子刘秀:因为从刘秀起兵,到后来夺取天下,这个过程充满了太多的不可思议。
公元22年10月,刘秀在起义浪潮的推动下也参加了起义。在起义初期,由于起步资本限制,刘秀的部队兵力少的可怜,装备也是很差,连刘秀自己都骑着一头牛上阵,因此刘秀选择了和宗氏兄弟刘縯一起谋求发展。次年刘玄被绿林军主要将领拥立为帝,建元更始,刘縯官封大司马,刘秀也因此被封为太常偏将军。
舂陵军前期的装备特别差,刘秀连匹马都没有,所以他都是骑着牛上阵,因此后世将刘秀叫作“牛背上的开国皇帝”。为了壮大势力,刘秀兄弟与绿林军联合,但是人家绿林军拥立了同样是西汉宗室的刘玄为皇帝,建元“更始”。
刘縯等人虽然很不爽,但又不能发作。王莽得知更始政权建立以后,命令王邑、王寻率领42万精兵进攻昆阳、宛城一带,力图一举消灭更始政权。而后爆发的“昆阳之战”,就是人们说刘秀是“位面之子”的主要原因。
当时王邑、王寻大军压境,而昆阳守军只有九千,吓得大家都要跑路了,但是刘秀却站了出来,力劝众人同心协力、誓死守卫昆阳。由于昆阳兵力实在不足,于是刘秀就带了13个人,连夜逃出去召集人马。
当刘秀在定陵、郾城召集到一万多人马回救昆阳时,昆阳早已被敌军重重包围了十层。但是刘秀仍亲率敢死队冲锋,刘秀平时为人文静,大家一看他现在这么勇猛,不禁士气高涨。但是敌我兵力实在太过悬殊,再勇猛也是以卵击石,白白送人头,然而奇迹发生了。据《后汉书·光武本纪》记载:

“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当时王邑大军军营晚上被流星砸了,白天又有硕大的蘑菇云压在头顶,导致军心不安,此时虽然他们人多,但是看见刘秀如此勇猛,不禁胆寒。刚与刘秀交手,
“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又是惊雷、又是狂风、又是暴雨,大军顿时土崩瓦解。此一役,刘秀斩杀王寻,歼灭了王莽的主力,不久王莽新朝覆灭。
“昆阳之战”是我国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这一战中的各种诡异天文现象,令后人津津乐道,大家将这些天文现象,戏称为刘秀的“大陨石术”、“惊雷术”、“暴雨术”,刘秀因此也成为了大家口中的“位面之子”。
当然了,这都是大家的戏称,刘秀能够成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他是一位非常具有人格魅力的人物,如果搞一个古代帝王口碑排行榜,刘秀必定可以名列前茅。如此优秀的一个人物,成功也就不足为奇了。
扩展资料
王莽称帝后,采取了一系列惠民措施,史称“王莽改制”。
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宣布:将天下田改曰王田,以王田代替私田;奴婢改称私属,与王田一样,均不得买卖。其后,改革币制、官制,规定盐铁官营,山川河流收归国有;同时,与民休息。从此,国泰民安。
由于汉末以来,政治腐败,朝廷奢华无度,地方搜刮盘剥,再加上豪强地主大量兼并土地,使得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经济凋敝,所以人心浮动,政治危机愈演愈烈。王莽执政以来,为了获取民心,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缓和社会矛盾政策,但也始终未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王莽信奉儒家思想,他认为天下要恢复到孔子所宣称的“礼崩乐坏”前的礼治时代,才可能实现政通人和。因此王莽当上皇帝后,企图通过复古西周时代的周礼制度来达到他治国安天下的理念,于是仿照周朝的制度开始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王莽在始建国元年宣布的政策是:将天下田改名‘王田’,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奴婢改称‘私属’,与王田均不得买卖。其后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把盐、铁、酒、铸钱及山林川泽收归国有。
但由于这些政策只求名目复古,很多都是与实际情况相违背的,而且在推行时手段和方法不正确,在遭到激烈反对后,又企图通过严刑峻法强制推行,使诸侯、公卿直到平民因违反法令而受重罪处罚者不计其数,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人们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各项政策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从,因此导致天下各豪强和平民的不满。
新朝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的汉室宗亲刘秀在南阳郡乘势起兵。更始三年(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鄗县南千秋亭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
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
刘秀在位三十三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职,整治官场风气,精简结构,优待功臣;经济上解放生产力,采取休养生息,大力发展经济;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司马光、梁启超语)的光武中兴时代。
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57年)二月初五日,刘秀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刘秀死后,其子刘庄继位,于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刘秀于原陵,上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后人多称呼为光武帝。
刘秀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有作为的开明君主,面对断壁残垣、江山破碎的社会状况,他勤于国政,改革开拓,终于使东汉王朝在一片焦土废墟中恢复和发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王莽
百度百科-刘秀
王莽(62)死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