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你一定不知道的冷知识 你不知道的蕨菜「冷知識」:曾出現在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寫實小說中

火烧 2023-04-04 01:15:32 1199
你不知道的蕨菜「冷知識」:曾出現在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寫實小說中 蕨是一種山野菜,多生長在山間、林邊、池畔、溝沿、河坡。它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圓柱形的,顏色稍紫,味道清嫩微甜,俗稱「甜蕨」;一

你不知道的蕨菜「冷知識」:曾出現在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寫實小說中  

你一定不知道的冷知识 你不知道的蕨菜「冷知識」:曾出現在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寫實小說中
蕨是一種山野菜,多生長在山間、林邊、池畔、溝沿、河坡。它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圓柱形的,顏色稍紫,味道清嫩微甜,俗稱「甜蕨」;一種是棱形的,顏色稍青,味道苦涼,俗稱「苦蕨」。,資料圖 王金輝製圖,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在豫南山區的桐柏縣任縣委副書記,到過桐柏縣的一百二十五個行政村、幾百個自然村,山山水水之間,幾乎都能看見蕨菜。桐柏人稱蕨菜為「拳菜」,因嫩蕨頗似幼兒豐腴的小臂直立握拳,故名;那青綠色或淡紫色帶茸毛的嫩芽,為蕨中珍品。,采蕨菜的最佳時間是陽春三月。每當殘雪消融,天氣轉暖,向陽的山坡上、小河邊、水塘周圍的土埂上,肥嫩的蕨芽破土而出,汁液豐盈,觸之即折。提籃採摘,十分愜意。採摘下來的鮮蕨菜,可以用先進的保鮮技術進行分裝,再運到大城市的餐桌上;也可以加工成干蕨菜——將鮮蕨菜放進裝有沸水的鍋里略煮,也就是「淖一滾」,取出後晾乾即可。當年桐柏縣的山珍加工廠就有一道品牌名菜「袋裝保鮮鮮蕨」,遠銷鄭州、北京、上海、廣州,甚至日本及東南亞等海外市場。,當然,蕨菜還是鮮吃最美。鮮蕨菜採摘下來,用滾開的水一淖,撈出後將水控凈,用刀斜切成寸許的段子,放進油鍋里爆炒,趁熱上桌,食之滑嫩爽口、清香撲鼻、微軟筋脆、了無渣滓,彷彿洋溢著山間清風明月的清新與純粹。可嫩蕨菜的採摘佳期短暫易逝,蕨芽拱破泥土,暖風一吹,鮮嫩肥碩的莖稈兒一個勁兒地往上躥,若不及時採摘,「緊握的小拳頭」稍一伸開,莖稈就老了;一旦纖維化,食之有如乾柴。,所以山裡的農民會把採摘下來的嫩蕨攤在箔上晒乾,而後貯藏起來,留到過年。吃時用干蕨搭配紅燒肉或小酥肉,撒上花椒、茴香、蔥花,再澆上小半勺水,大火上鍋蒸。紅燒肉或小酥肉在上,干蕨在下,肉香淋漓「喚醒」干蕨,干蕨獲得潤澤後,彷彿恢復了鮮蕨的天性,香而不膩,回味無窮,遠勝梅菜扣肉。,蕨菜性涼微甘,食之明目怯火,活絡經絡,有益健康,延年益壽。,人類採食蕨菜的歷史源遠流長,蕨菜很早就在文學作品中出現了。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兩處歌詠蕨菜的,《詩經·召南·草蟲》有「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見君子,憂心惙惙。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說」的句子。唐代詩人李白漫遊到南陽時,也留下了「昔在南陽城,唯餐獨山蕨」的千古名句。「唯餐」,也就是只喜歡吃,或者說最喜歡吃;南陽城內好吃的東西有很多,李白遍游天下,一生出入宮廷侯門,什麼大餐沒吃過?「獨山蕨」卻給李白留下終生難忘的味覺記憶,可見其味道之鮮美,天下少有。,一千多年前,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寫實小說、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語》,第四十八回的題目就是「早蕨」。作者紫式部在這一回里寫道,阿闍梨派人給二女公子送信來,隨函送上蕨及問荊,裝在一隻精緻的籃子里,附言道:「此蕨與問荊,乃諸童子為供養貧僧而採得者,皆初生時鮮也。」並附詩曰:「年年采蕨供春膳,今歲不忘舊日情。」二女公子即答道:「摘來山蕨誰與賞,物是人非感慨深。」直到今天,日本人仍有食蕨菜的習慣。,來源:北京晚報,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