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吴承恩中学视频 吴承恩,江苏淮安人,落魄书生,最终写成巨著《西游记》
吴承恩,江苏淮安人,落魄书生,最终写成巨著《西游记》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1501年生于江苏淮安,本籍安徽桐城,明代小说家,是古典名著《西纪行》的作者。“髫龄,即以文鸣于淮”
吴承恩出生于一个下层仕宦家庭,父亲乐观奔放,为儿子取名“承恩”,意为进展儿子上承皇恩,下泽百姓,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
少年时期,吴承恩聪慧过人,精于书法、绘画、围棋,喜爱填词度曲、收藏名人书画等。因为才调出众,时人遍及认为吴承恩科举及第“如拾一芥”。(如拾一芥:就像捡起地上的小草一般;比方很轻易)。1529年,吴承恩到龙溪书院念书,获得淮安知府葛木的赏识。
此外,吴承恩爱读妖魔鬼魅、神仙狐猴之类的书籍,如《百怪录》、《酉阳杂俎》等。“尝爱唐人如牛奇章、段柯古辈所著列传,善模写物情,每欲作一书对之”。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这为他创作《西纪行》奠基了扎实的根蒂。《天启淮安府志》记载:"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誉满乡里却科考屡次失利
1531年,吴承恩在府学岁考、科考中取得优异成就,获科举生员资格。后与同乡去南京应乡试,究竟这位才能逼人的书生名落孙山。之后三年,吴承恩用心在时文上下功夫,进展有朝一日可以金榜落款。然而,1534年乡试中,吴承恩再次落榜。
落井下石的是生活日益困窘。父亲作古今后,吴承恩需要筹划全家开支,但他每月除了从学府领回6斗米外,只能坐吃山空。
简言之,青年时代的吴承恩科举失利、父亲作古、生活贫困,越来越多地遭遇世俗的萧条。“功名富贵自有命,必需得之无乃痴?”
1550年,50岁的吴承恩补得贡生名额, 赴北京待职。1551年,接任河南新野县知县,时代他建筑行台察院,尊经阁,增修儒学,赞誉贞节,兴办水利等。(贡生:明、清两朝由府、州、县学介绍到京师国子监进修的人)
1556年,到浙江长兴担当县丞,常与友人牛饮,寄趣于诗酒之间。2年后,因受人诬告,吴承恩从长兴县丞任上“拂衣而归”;后聘用过荆王府纪善一段时间。
晚年吴承恩以卖文为生,暮景苦楚。"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世变异"
怀才不遇、彻底失望的吴承恩,对科举轨制、社会实际有了更清醒、深刻地的熟悉。他决意运用志怪小说表达不满,用看似荒唐的作品向罪恶的封建秩序宣战。
50岁摆布,吴承恩完成了《西纪行》的前十几回。晚年,去官回乡,耗时7年完成《西纪行》的创作。
1582年,82岁的吴承恩与世长辞。
10年后,《西纪行》在南京世德堂刊印问世。吴承恩故居
吴承恩故居,位于淮安市河下古镇,由故居本体、吴承恩生平陈列厅、玄奘纪念堂、美猴王世家艺术馆、六小龄童工作室5部门构成,是国内独一综合展示西纪行文化和纪念吴承恩的场合。
故居占地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采用明代古典园林气势,现为国度AAAA级景区、江苏省重点文物珍爱单元单子。

吴承恩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