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列宁名人故事

火烧 2023-01-27 16:55:52 1054
列宁名人故事 列宁名人故事列宁的——蜜蜂引路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谈天。有一回,列宁想找那个人谈谈怎样养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

列宁名人故事  

列宁名人故事

列宁名人故事

列宁的——蜜蜂引路
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谈天。有一回,列宁想找那个人谈谈怎样养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养蜂的人。养蜂的个看见列宁,惊讶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名人故事 列宁50字

倔强的人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里,正在列宁的主持下举行重要会议。到会的有俄国各省、市的代表。讨论的问题是如何又快又好地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生产。代表之一彼得罗夫-索罗金同志在发言。彼得罗夫发言时,不时斜着眼看一看列宁。看列宁是否注意听他讲。突然,他看到:列宁从一叠公文中抽出几份文件,放在自己前面,就埋头阅读起来。彼得罗夫停下来,不讲了。列宁不听他发言使他觉得很难过。他停了下来,可列宁突然说:说下去,同志,说下去。你说:“‘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难。我省还存在着许多各种各样的缺点。'那么,你省有哪些缺点?你们遇到了哪些因难?”彼得罗夫吃了一惊。列宁竟一字不差地重复了他的话。他继续发言。讲了缺点,说了困难。一面发言,一面又不时看看列宁。列宁在听。过了一分钟,两分钟,彼得罗夫看见:列宁伸手拿了一张白纸,放在前面,开始在纸上迅速地写什么东西。"现在嘛,"彼得罗夫-索罗金明白了,"列宁当然不在听我的发言了。他是那么聚精会神地写东西。" 发言者又停了下来,造成了间歇。列宁离开了纸,转身对彼得罗夫-索罗金说:"说下去,说下去。你说:‘最使我们不安的问题是整顿交通工作。邻省的同志刁难我们。'那么他们在哪方面刁难你们?是哪些省?" 这一次彼得罗夫-索罗金完全惊呆了。甚至一时讲不出话来。老是吃惊地看着主席台,看着列宁。"说下去。"列宁说。彼得罗夫-索罗金继续发言。可他情不自禁地又看了看列宁。看见秘书走到列宁身边,向他低声说了些什么。列宁回答了。秘书又提出了什么问题。列宁又做回答。 彼得罗夫看得清清楚楚:列宁总不能同时既回答秘书的问题,又听他发言。他又来了一次停顿。 "说下去,说下去,"列宁向他挥着手,"说下去,你说:'我们对人民委员会有一个请求。'那么,是什么请求?" 彼得罗夫-索罗金"啊"了一声,整个会议厅都几乎听得见。完全正确,他刚才在讲台上讲的正是这几句话。彼得罗夫一索罗金结束了自己的发言。他对列宁的惊人才能赞叹不已。休息时他在会议厅里走来走去:"真了不起!真了不起!"他对这个讲,又对那个讲。不过大家不知为什么都以责备的眼光看着彼得罗夫。大家都知道列宁的惊人才能,知道他能够同时集中注意力于两三件事,知道列宁各种各样的事很多,每一分钟他都很珍惜。可是碰上了这么一个彼得罗夫-索罗金,在发言时竟3次打断了列宁的工作。同志们对彼得罗夫说,他妨碍了列宁的工作。彼得罗夫很难受。他想立刻跑去向列宁道歉。才走了一步,抬起眼来,看见列宁正从会议厅里走过来。列宁也看见了彼得罗夫。他走近来。 "好样的,讲得好。"列宁对彼得罗夫说。甚至于对他3次打断他工作也加以夸奖:"我看,你是个倔强的人。"彼得罗夫-索罗金不好意思,脸都红了。他觉得,列宁待人非常温和体贴。
钮扣
有一次,列宁发现人民委员会一个工作人员的上衣口袋上掉了一颗钮扣。列宁看到了,没有出声,走了过去。碰巧第二天列宁又遇见了这位同志。一看,他上衣口袋上还是没有钮扣。到第三天也还是没有。只是到了第四天列宁才看到钮扣缝上了。"总算缝上了。"列宁很高兴。甚至连情绪都不知道为什么提高了。那时是国内粮食特别困难的时候,城市和工人区都缺少粮食。农村有粮食,但是农村里的有钱人——富农把粮食藏起来了。 为了保证城市的粮食供应,往国内各地派出了粮食征集队。那位人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就是列宁想说他掉了钮扣的那一位,也被推举担任一个粮食征集队的队长。列宁犹豫不决。人们对列宁说:"他是个能干的人。""是个有功之人。""是个勤勉可靠的人。" 列宁想要提钮扣的事,但没有出声。 那位工作人员带了粮食征集队出发了。过了一段时间,列宁接到报告。报告如此这般地说,那位工作人员不胜任工作,他不能保证弄到粮食。不但如此,富农还把粮食征集队收集的粮食给烧了。 "可是这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人们向列宁报告说,"他没有预先提防,漫不经心,没有及时把粮食可靠地保护起来。" 也有一些人庇护这个粮食征集队的队长:"列宁同志,这是偶然事故。" 列宁听着,他自己则在一张纸上画着什么东西。别人颇感兴趣:列宁在那里画什么?往纸上一看,只见纸上画着一颗钮扣。

列宁的名人故事

倔强的人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里,正在列宁的主持下举行重要会议。到会的有俄国各省、市的代表。讨论的问题是如何又快又好地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生产。代表之一,彼得罗夫—索罗金同志在发言。
彼得罗夫—索罗金发言时,不时斜着眼看一看列宁。看列宁是否注意听他讲。
突然,他看到:列宁从一叠公文中抽出几份文件,放在自己前面,就埋头阅读起来。
彼得罗夫—索罗金停下来,不讲了。列宁不听他发言使他觉得很难过。
他停了下来,可列宁突然说:说下去,同志,说下去。你说:‘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难。我省还存在着许多各种各样的缺点。’那么,你省有哪些缺点?你们遇到了哪些因难?
彼得罗夫—索罗金吃了一惊。列宁竟一字不差地重复了他的话。他继续发言。
讲了缺点,说了困难。一面发言,一面又不时看看列宁。
列宁在听。过了一分钟,两分钟,彼得罗夫—索罗金看见:列宁伸手拿了一张白纸,放在前面,开始在纸上迅速地写什么东西。
“现在嘛,”彼得罗夫—索罗金明白了,“列宁当然不在听我的发言了。他是那么聚精会神地写东西。”
发言者又停了下来,造成了间歇。列宁离开了纸,转身对彼得罗夫—索罗金说:“说下去,说下去。你说:‘最使我们不安的问题是整顿交通工作。邻省的同志刁难我们。’那么他们在哪方面刁难你们?是哪些省?”
这一次彼得罗夫—索罗金完全惊呆了。甚至一时讲不出话来。老是吃惊地看着主席台,看着列宁。
“说下去。”列宁说。
彼得罗夫—索罗金继续发言。可他情不自禁地又看了看列宁。看见秘书走到列宁身边,向他低声说了些什么。列宁回答了。秘书又提出了什么问题。列宁又做回答。
彼得罗夫—索罗金看得清清楚楚:列宁总不能同时既回答秘书的问题,又听他发言。他又来了一次停顿。
“说下去,说下去,”列宁向他挥着手,“说下去,你说:‘我们对人民委员会有一个请求。’那么,是什么请求?”
彼得罗夫—索罗金“啊”了一声,整个会议厅都几乎听得见。完全正确,他刚才在讲台上讲的正是这几句话。
彼得罗夫一索罗金结束了自己的发言。他对列宁的惊人才能赞叹不已。
休息时他在会议厅里走来走去:“真了不起!真了不起!”
他对这个讲,又对那个讲。
不过大家不知为什么都以责备的眼光看着彼得罗夫—索罗金。大家都知道列宁的惊人才能,知道他能够同时集中注意力于两、三件事,知道列宁各种各样的事很多,每一分钟他都很珍惜。可是碰上了这么一个彼得罗夫—索罗金,在发言时竟3次打断了列宁的工作。
同志们对彼得罗夫—索罗金说,他妨碍了列宁的工作。
彼得罗夫—索罗金很难受。他想立刻跑去向列宁道歉。才走了一步,抬起眼来,看见列宁正在会议厅里走过来。列宁也看见了彼得罗夫—索罗金。他走近来。
“好样的,讲得好。”列宁对彼得罗夫—索罗金说。
甚至于对他3次打断他工作也加以夸奖:“我看,你是个倔强的人。”
彼得罗夫—索罗金不好意思,脸都红了。他觉得,列宁待人非常温和体贴。
钮扣有一次,列宁发现人民委员会一个工作人员的上衣口袋上掉了一颗钮扣。列宁看到了,没有出声,走了过去。
碰巧第二天列宁又遇见了这位同志。一看,他上衣口袋上还是没有钮扣。到第三天也还是没有。只是到了第四天列宁才看到钮扣缝上了。
“总算缝上了。”列宁很高兴。甚至连情绪都不知道为什么提高了。
那时是国内粮食特别困难的时候,城市和工人区都缺少粮食。农村有粮食,但是农村里的有钱人——富农把粮食藏起来了。
为了保证城市的粮食供应,往国内各地派出了粮食征集队。那位人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就是列宁想说他掉了钮扣的那一位,也被推举担任一个粮食征集队的队长。
列宁犹豫不决。
人们对列宁说:“他是个能干的人。”
“是个有功之人。”
“是个勤勉可靠的人。”
列宁想要提钮扣的事,但没有出声。
那位工作人员带了粮食征集队出发了。
过了一段时间,列宁接到报告。报告如此这般地说,那位工作人员不胜任工作,他不能保证弄到粮食。不但如此,富农还把粮食征集队收集的粮食给烧了。
“可是这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人们向列宁报告说,“他没有预先提防,漫不经心,没有及时把粮食可靠地保护起来。”
也有一些人庇护这个粮食征集队的队长:“列宁同志,这是偶然事故。”
列宁听着,他自己则在一张纸上画着什么东西。别人颇感兴趣:列宁在那里画什么?往纸上一看,只见纸上画着一颗钮扣。
资料: :mkd.lyge./zhanzheng/a117/000.htm

列宁打碎花瓶的故事
有一次母亲带着列宁到姑妈家中做客。小列宁把姑妈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于是,姑妈问孩子们:“是谁打碎了花瓶?”小列宁因为害怕受姑妈批评,便跟着其他孩子一起说:“不是我!“然而,母亲猜到花瓶是淘气的小列宁打碎的,因为这孩子特别淘气,在家里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但是,小列宁向来是主动承认错误,从未撒过谎。她装出相信儿子的样子,一直没有提起这件事,而是给儿子讲诚实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着儿子能主动承认。有一天,小列宁突然在妈妈讲故事时失声大哭起来,痛苦地告诉妈妈:“我欺骗了姑妈,我说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实是我干的。”听说孩子羞愧难受的述说,妈妈耐心地安慰他,告诉他只要向姑妈写信承认错误,姑妈就会原谅他。于是,小列宁马上起床,在妈妈的帮助下,向姑妈写信承认了错误.从此以后,列宁没有再说谎,长大以后,他也通过诚信这可贵的品质获得了人民的支持。
列宁的——蜜蜂引路
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谈天。有一回,列宁想找那个人谈谈怎样养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养蜂的人。养蜂的个看见列宁,惊讶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能不能说列宁的短名人故事

【列宁打碎花瓶的故事】有一次母亲带着列宁到姑妈家中做客。小列宁把姑妈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于是,姑妈问孩子们:“是谁打碎了花瓶?”小列宁因为害怕受姑妈批评,便跟着其他孩子一起说:“不是我!“然而,母亲猜到花瓶是淘气的小列宁打碎的,因为这孩子特别淘气,在家里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但是,小列宁向来是主动承认错误,从未撒过谎。她装出相信儿子的样子,一直没有提起这件事,而是给儿子讲诚实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着儿子能主动承认。有一天,小列宁突然在妈妈讲故事时失声大哭起来,痛苦地告诉妈妈:“我欺骗了姑妈,我说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实是我干的。”听说孩子羞愧难受的述说,妈妈耐心地安慰他,告诉他只要向姑妈写信承认错误,姑妈就会原谅他。于是,小列宁马上起床,在妈妈的帮助下,向姑妈写信承认了错误.从此以后,列宁没有再说谎,长大以后,他也通过诚信这可贵的品质获得了人民的支持。三联阅读3lian./zl/转载请保留
【认真学习的小列宁】
列宁小时候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列宁在学校里,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老师讲课,他用心听。老师留的作业,他认真做。列宁做完学校里的功课,还读许多课外书。他常常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他爱书里那些勤劳勇敢的人,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列宁十分爱护书。出国留学网从来不把书弄脏,也不把书到处乱扔。列宁小时候就是这样学习的。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小时候是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中,除了其他原因外,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有一次,他和几个小朋友挖到了一个屎克螂的窝,里面有很多圆圆的粪球。有个同学问:“屎克螂为什么要把粪球滚到窝里去呢?”大家都答不上来,他把列宁给问住了,他答应第三天把答案告诉大家。他回家后,先是向哥请教,又找来好多书籍查找。
第二天,他带来了答案:原来是屎克螂把狼卵产在屎球上,幼虫孵出来后,即把屎球当食物。同学们都满意地笑了。
【列宁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列宁于1870年4月22日出生在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父亲是一位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教育活动家,哥哥亚历山大因参加谋刺沙皇而被处死。在家庭的影响下,1887年秋列宁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然而,不久他就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而被学校开除,遭到逮捕和流放。第二年,回到喀山后,他开始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普列汉诺夫的著作。1892年,他又开始筹建马克思主义小组,并将《共产党宣言》译成了俄文,还写下了第一本著作《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这时的列宁已由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了。
【列宁被流放】
1895年,列宁在彼得堡创立了彼得堡工人解放协会。这年年底,他再次被捕入狱,14个月的狱中生活后,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的3年中,他开始使用“列宁”这个化名,写出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并与另一位革命者克鲁普斯卡娅结了婚。
【列宁主义的形成】
1900年2月,列宁在西伯利亚的流放结束,回到彼得堡后不久转赴西欧,在德国创办了第一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机关报《火星报》。1903年7月30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鲁塞尔召开代表大会,会上形成了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
【十月革命的胜利】
1905年11月,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后,列宁回到祖国直接领导革命,并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12月,莫斯科武装起义失败,列宁又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在此期间,他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等一系列著作,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宁又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阐明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1917年3月,沙皇政府被推翻。听到沙皇垮台的消息以后,列宁立即返回俄国,积极准备发动武装起义。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人民终于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列宁领导苏俄走上正轨】
革命胜利后,列宁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主席,他领导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的三次武装进攻和国内的叛乱,使苏俄的经济建设逐步走上了正轨。
【列宁的晚年】
列宁在晚年患了脑溢血症,但他在病中仍口授了《论合作制》等文章和信件。列宁的全部著述达55卷,所以有人说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1923年,列宁病情开始恶化,第二年不幸与 世长辞,终年54岁。
【列宁理发的故事】
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一天,列宁到理发馆去理发。当时,屋子里已经来了很多人。列宁一进门,便问谁是最末位的一位,意思是按照先后的次序等候。等着理发的人都认识列宁,知道列宁日夜为国家大事操劳,每一分钟都是极其宝贵的。于是急着对他说:“谁是末了一位这不要紧,现在空出位置来,请你先理吧。”列宁回答说:“谢谢诸位同志们。不过这是要不得的,应该按班次和守秩序。我们自己订的法律,应该在一切琐碎的生活里去遵守它。”列宁一面说着,就一面找个椅子坐下来,并从衣袋里掏出一张报纸看起来。等着理发的人们看到列宁态度很坚决,再没有说什么,都以敬佩的眼光看着自己的革命领袖。
在规定、制度、公约面前,人们是一律平等的。比如理发要按先后次序,这对谁都应该一样——不管是普通群众还是革命领袖。人们所以向列宁投来敬佩的眼光,就在于以普通顾客的身份出现,并且在人们衷心地要求他可以不讲秩序的时候,他仍然坚持“在一切琐碎的生活里”讲秩序。
【列宁做家务活的故事】
革命导师列宁工作十分紧张、繁忙,但只要回到家中,他总是主动争取多干些家务活。
有一次,列宁正在工作室写一篇讲话稿,突然听到岳母在厨房里轻轻地对他夫人克鲁普斯卡娅说:“面包吃完了,喝茶都没有面包,该买了。”克鲁普斯卡娅说:“我马上就去买吧!”列宁听到后,立即穿上外衣,从工作室来到厨房门口说:“要买面包吗?这应该我去。”他还埋怨克鲁普斯卡娅不让他参加家务劳动,说由他负责买面包是早就安排定了的。列宁到附近面包铺把面包买回来,然后回房里继续写作。
【严格要求自己的列宁】
列宁总是注意保持作业本的干净整齐。有一次,他不小心将一个 大墨点滴在作业本上。
虽然这一页已快写满了,可他不愿让业业清洁整齐的作业本上留 下这个墨点儿。他将那页纸扯下,补上一页的,抄写了才罢休。
列宁的作文经常受到老师的夸奖。老师给他打的分数,往往不是 5,而是5+。
每次作文,老师都在一两个星期前把题目告诉大家。列宁马上开 始准备:先找有关材料,,考虑好了,写个提纲;然打草稿。
他把稿件折成两半,在左半边起草稿,右边先空着。草稿起好右 半边做补充、修改,者写一些必要的说明. 不几天右边的一半也 快写满了。
等到交卷的时候,他的文章已经认真细致地修改过几遍,自然又 充实又有条理。老师看了当然会满意,所以给他打的分常常是5+。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有哪些关于列宁的名人故事要短

列宁的——蜜蜂引路
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谈天。有一回,列宁想找那个人谈谈怎样养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养蜂的人。养蜂的个看见列宁,惊讶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高尔基的——
一次,高尔基在烧水时,读书读得入了神,没有发觉水早就烧开了,结果把茶缸烧坏了。这下可闯了祸,凶狠的女主人抄起一根松木棍,不容分说就朝高尔基身上打来,一边打还一边骂,把高尔基打得遍体鳞伤,以至不得不请医生来看。高尔基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有的地方都渗出了血,木刺都扎进肉里去了。医生从他的背上拔出了十二根木刺,并非常义愤地鼓动高尔基去告发。
女主人这时害怕了,她生怕高尔基去告她虐待罪。马上换了一副可怜的面孔说:“孩子!只要你不去告发我,你提什么条件我都答应。”
“你说话算数?”
“是的。”女主人无可奈何地说。
“只要你允许我在干完活后可以读书,我就不去告发你。”
女主人极不情愿地答应了。这样,高尔基因祸得福,以皮肉受苦的代价,换来了多余时间读书的权利。

宁波名人故事

倪 匡
香港作家。1935年生,浙江宁波人,出生于上海。
1957年到香港,作过工人、校对、编辑,自学成才,成为专业作家。他写作面十分广阔,众体皆备,小说则包括侦探、科幻、神怪、武侠、言情各种。写作速度也十分惊人,每小时可写4500字,曾同时为12家报纸写连载。武侠小说以《六指琴魔》为代表,想象奇特;也曾在金庸出国期间代金庸写《天龙八部》连载(这一部分后来金 庸改写时删去了)。他的武侠小说主要有:《飞针》《鬼界》《铁拳》《夜遁》《大盐枭》《独臂刀》《红飞雁》《巨灵掌》《游侠儿》《冰天侠侣》《六指琴魔》《五虎屠龙》《侠义金粉》《最后一剑》《大侠金旋风》《龙虎双剑侠》《云海争奇记》《紫青双剑录》《浪子高达传奇》《女黑侠木兰花》等。
柔石(1902-1931年)
现代作家。原名赵平复。浙江宁海人。
1917年在家乡正学小学毕业,次年到杭州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1年10月,参加同学潘漠华、冯雪峰组织的文学团体“晨光社”。1923年夏毕业后,曾在杭州当家庭教师。1924年春,在慈溪县普迪小学任教,并从事业余创作。1924年下半年,因团结进步教师组织读书会而被解聘。1925年春,到北京大学旁听,常听鲁迅讲课。1926年初,由于贫病交迫,离开北京,奔波于沪杭一带,曾计划与朋友在杭州办一所私立中学,未成。在此期间着手创作长篇小说《旧时代之死》,上册写于上海,下册写于杭州。不久去镇海中学任教。1927年夏,到宁海中学任教。1928年初,在党组织和进步教师的支持下,出任宁海县教育局局长。4月,宁海县农民在亭旁(今属三门县)起义,宁海中学二三十名教师参加。暴动失败后,宁海中学被解散,一些师生惨遭杀害。柔石被迫出走到上海,改订《旧时代之死》,由鲁迅推荐,在北新书局出版。1928年下半年起,与鲁迅比邻而居,合办朝花社,出版《朝花周刊》二十期、《朝花旬刊》十二期及《文苑朝花》五本。1929年1月至9月,受鲁迅委托,接编《语丝》杂志。1929年11月出版中篇小说《二月》。1930年2月,同鲁迅、宋庆龄等人发起成立“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柔石为发起人之一,被选执行委员,后任常务委员和编辑部主任。同年5月,加入gcdzg。不久,以左联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筹备会,并写了报道此次会议的通讯《一个伟大的印象》。1930年中,翻译了高尔基等苏联作家的不少创作和论著,同时发表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并被译成多种外文。1931年1月17日晚,在上海东方旅馆参加党的秘密会议,因叛徒出卖,同与会三十多人一起被捕。2月7日晚,与其他二十多人被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其中左联成员五人,称为左联五烈士。遇难后,鲁迅曾写《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为了忘却的纪念》、《柔石小传》等文;左联也出版纪念专刊《前哨》,沉痛纪念柔石等五位烈士。
邵逸夫 (1907-)
电影事业家。原名邵仁楞,浙江宁波人。
上海青年会中学毕业。1925年与兄醉翁、人 、仁枚在上海创办天一影片公司,负责外埠发行业务,并学习摄影和编剧。1928年与仁枚携影片去新加坡、马来西亚开辟放映市场。后成立邵氏兄弟有限公司,并在南洋各地拥有数十家电影院。1957年与仁枚在香港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接办邵氏父子公司的制片业务。并辟建邵氏电影城,摄影棚扩展至十余个,拥有拍摄、录音、彩色洗印、放映等全套设备,使之成为香港规模大、设备先进的电影制片厂。公司成立后每年约生产三十部影片,至80年代中期已生产影片七百余部。并常以其影片领风气之先,如李翰祥导演的《江山美人》、《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影片使黄梅调电影风行香港影坛数年之久;胡金铨导演的《大醉侠》,张彻导演的《 独臂刀》等又使60年代沉寂一时的武侠片重新兴盛起来;影片《后门》、《万古流芳》、《珊珊》等也接连在亚洲影展获奖。其中多部优秀影片均由其亲自监制。同时,在东南亚各地,其戏院已扩展至一百六十余家,形成一个庞大的发行网,并在东京、巴黎、罗马、伦敦、柏林等大都市设常驻代表,使中国影片打入世界电影市场。由于他对电影事业的贡献,1974年和1977年分别获英国女皇颁授CBE勋衔和爵士勋衔。1983年获第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高荣誉奖,并兼任香港无线电视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校董、香港艺术节主席、香港艺术中心主席等。
包玉刚(1918—1991年)
名起然。浙江宁波人。
早年入上海中兴学堂,后入吴淞商船学校。1937年辍学,供职中央信托局衡阳办事处,任中国工矿银行衡阳分行副经理,未几任中国工矿银行重庆分行经理。抗日战争胜利后,改任上海市银行业务部经理,1946年任副总经理兼业务部经理。1949年初至香港,与人合资开设华人行,经营进口贸易,为大陆装运进口钢材、棉花、药品等紧缺物资。1955年创设环球有限公司,经营印度至日本间煤炭运输。次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为国有,运费大涨,获资甚丰,遂购置新船,扩展业务。继与日本造船业、金融业、香港汇丰银行等合作,渐著声航运界。1967年中东战争石油危机中扩大船队,1970年改为环球航运集团有限股份公司,1972年创设环球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任董事会主席。至1981年底,拥有船只210艘,总载重吨位2100万吨,人称“东方船王”。又于纽约、伦敦、东京等地设立10多家子公司、代理公司,还兼营地产、码头仓储、公共交通等业,历任国际独立油轮船东协会、亚洲航业有限公司、世界航运及投资公司、世界海事及陆丰国际(投资)公司、世界金融国际有限公司和LBJ金融(香港)有限公司主席等职。1963年加入英国籍,1976年英国女王授予爵士,比利时国王、巴拿马总统及日本天皇授于勋章、奖章。1991年9月23日病逝香港。他热爱祖国,拥护“一国两制”政策,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自奉节俭,乐善好施,先后捐资兴建北京兆龙饭店、上海交通大学兆龙图书馆、杭州包玉刚游泳池等,又倡设包兆龙、包玉刚中国留学生奖学基金,捐款赈济灾民。促进故乡建设,应聘任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顾问、甬港联谊会、宁波经济建设促进协会名誉会长等职,捐资5000万元创建宁波大学,又捐资建包玉刚图书馆。
蒋介石(1887-1975)
名中正,原名瑞元,学名志清,奉化人。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在宁波箭金学堂读书,次年入奉化龙津中学。1907年入保定军官学校,一年后赴日留学。1908年至1910年,在东京振武军事学校学习。经陈其美介绍,于1908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结识孙中山。1911年武昌起义后回国,曾参加光复上海和杭州等战役,在沪军都督陈其美手下任团长。民国成立后,曾随陈其美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活动,也曾受陈指使派人暗杀光复会领袖陶成章。“二次革命”失败后去日本。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18年,应孙中山之召去广州,任陈炯明粤军作战参谋。1919年至1920年间,在上海从事证券交易。1922年6月,陈炯明叛乱,蒋应孙中山电召去广州,后随孙中山到上海,著《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一书。1923年4月,又随孙中山回广州,任大元帅府参谋长。8月被派往苏联考察军事。192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蒋表面拥护,取得孙中山的信任。5月,黄埔军校创办时,蒋被任命为校长,旋兼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右派势力抬头。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后,提出“整理党务案”排斥共产党人,并乘机攫取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组织部部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1927年,北伐军进占长江中下游地区后,蒋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各地“清党”,公开破坏第一次国共合作。南京国民党政府成立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并任国民党总裁,控制党、军、政大权,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对外投靠帝国主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鼓吹“攘外必先安内”,继续进行反共内战,对中国工农红军先后发动五次“围剿”,此外,又不断制造新军阀混战。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被迫结束十年内战,开始了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蒋一面抗战,一面企图与日谋和。1938年武汉失陷后,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曾先后掀起三次反革命高潮。1943年,林森病逝,蒋继任国民政府主席。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妄图独吞胜利果实,伪装和谈,准备内战部署,旋即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向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1946年一手召开伪国大,通过“宪法”,1948年任“总统”,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1949年4月,南京解放,国民党政府灭亡。蒋率残部逃到台湾。1975年4月5日病死台北。
童第周(1902-1979)
鄞县人 。
曾任山东大学、中央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英国剑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研究员。解放后历任山东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副所长,海洋研究所所长和动物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并任中国科学院生物部委员、主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一至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78年加入gcdzg。童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开创者,早期在脊椎动物、鸟类和两栖灯动物卵子发育能力的研究方面,有独创性发现。五十年代开始,系统研究文昌鱼和卵子发充规律,为进一步确定文昌鱼在动物学上的位置提供了重要证据,丰富了实验胚胎学理论。六十年代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研究细胞核和细胞质在鱼类个体发育、细胞分化和性状遗传中的相互作用,提出了创见。他在研究海洋有害生物的防治、经济水产动物的人工养殖、经济鱼类育种的新途径等方面,也作出了贡献。先后发表论文和专著七十余种。
潘天寿(1897-1971)
原名天授,字太颐,号寿者,又号雷婆头峰寿者。1897年3月生于浙江省宁海县。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 潘天寿年青时自感“无干事之才,只有书画尚能胜任”,因而在诗、书、画、篆刻等方面深入探研。1923年,27岁的潘天寿应聘到上海美专任职,并参与创办上海新华艺专,培养了许多学生。1928年,他到新成立的杭州西湖艺术院任中国画系主任,他的才干受到当时已80高龄的昊昌硕的赏识,潘天寿在艺术上亦也受了到吴的影响。1945年任国立艺专校长。1955-1965年间,是潘天寿创作、著论丰盛的10年,这时期他曾任全国美协副主席,1958年荣任苏联莫斯科美术研究院名誉院士,1959年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文革中受到诬陷与摧残,1971年9月含冤而逝,时年75岁。后来由国家投资在中国美院院内建有潘天寿纪念馆。他对继承和发展民族绘画充满信心与毅力。为捍卫传统绘画的独立性竭尽全力,奋斗一生,并且形成一整套中国画教学的体系,影响全国。他的艺术博采众长,尤于石涛、八大、吴昌硕诸家中用宏取精,形成个人独特风格。不仅笔墨苍古、凝炼老辣,而且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著述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他是一代艺术大师和美术教育家。

三年级语文《写一个名人故事 如列宁》

列宁八岁那年,有一次母亲带着他到阿尼亚姑妈家中做客。活泼好动的小列宁一不留神,把姑妈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但是,谁也没有看见。后来,姑妈问孩子们:“是谁打碎了花瓶?”其他孩子都说:“不是我。”而小列宁因为在生人家里害怕,怕说出实话会会遭到不大熟悉的姑妈的责备,所以他也跟着大家大声回答:“不——是——我!”然而,母亲看他的表情,已经猜到花瓶是淘气的小列宁打碎的。母亲并没有马上指责小列宁,而是在以后的三个月中给儿子讲各种各样的诚实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着儿子的良心深处萌发出对自己行为的羞愧感。终于有一天,小列宁承认了自己所做的错事并且在妈妈的帮助下,给姑妈写信承认了错误。几天后,小列宁收到了阿尼亚姑妈寄来的回信,在信中,她不但表示原谅小列宁,还称赞小列宁是个诚实的好孩子。小列宁得到原谅后,十分高兴,又像以前一样过着快乐的日子。他还悄悄地对妈妈说:“做诚实的人真好,不用受良心的谴责。”妈妈看着儿子会心的笑了。

我想看王维、叶绍翁、列宁的名人故事

 
唐代诗人王维小时候,东邻一位孤独老人在房后种了半亩甜瓜。这甜瓜个头大,味道美,大老远都能闻得到香气儿。有一天,老人的瓜被人偷了好多。他正在伤心落泪,王维走来说:“贼偷了瓜,一定要到集市上去卖的。你快去集上找一找!”
老人跌跌撞撞地赶到集上,果然在王麻子的瓜摊上认出了自己的甜瓜。但王麻子死不认帐,硬说这瓜是刘二狗的。两人争吵起来,惊动了过路县官。县官上前查问,由于老人拿不出证据,便认为是在无理取闹,气冲冲地命令差役把老人赶走。王维一直蹲在王麻子的瓜摊前。他想,瓜熟蒂落。瓜是老人的,瓜蒂就应该留在老人的瓜蔓上。如果能把地里的瓜蒂拿来,这不就是真凭实据吗?
于是,他先跑到刘二狗家的瓜地,一看,甜瓜还没熟呢!再到老人的地里查找,瓜蔓上果然留着好多瓜蒂。这下子,王维的心里更亮堂了。他把瓜蒂摘下来,装进口袋,迅速赶到了集市上。这时候,老人正跪在县官面前直喊冤枉呢!王维顾不得擦汗,掏出口袋里的瓜蒂就和瓜屁股对起茬来。不一会儿,便全对上了。县官问明情况,勃然大怒,马上命人把王麻子押来。王麻子吓得浑身筛糠,老老实实招认是他偷了老人的甜瓜。
列宁的——蜜蜂引路
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谈天。有一回,列宁想找那个人谈谈怎样养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养蜂的人。养蜂的个看见列宁,惊讶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名人故事读后感 列宁肖邦 李白 诺贝尔

今年寒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课外阅读书,其中有一篇文章是介绍诺贝尔的,读完以后,我感觉诺贝尔好伟大呀!他是瑞典的化学家,小时候生活困苦,他还好好儿地坚持用功读书初中作文,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发明了现在用的黄色炸药,这个发明,不仅是一项伟大的贡献,也让诺贝尔变得很有钱,为了去世后还能造福人类,诺贝尔捐出财产作为诺贝尔奖的基金,用来奖励更多对人类有贡献的新发明。
为了纪念诺贝尔这位伟大的发明家。从1901年开始,每年在他去世的日子里,即12月10日颁发诺贝尔奖。这就是诺贝尔奖的由来。
现在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将来也要在社会上做个有用的人,为人类做出贡献。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