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师讲空的哲学 慧律法師名言
慧律法師名言
1、對別人最好的教育,是你的一切言行。
2、幸福是不能求得的,只有高高興興地過日子以招來福氣。災禍是無法避免的,只有以不害人的心來遠離災禍。
3、自己的“短處”不可遮掩,一遮掩,永遠是短處了;自己的“長處”不可夸張,一夸張,便不是長處了。
4、佛陀是發現真理的覺者,而不是去創造真理的人。凡是能創造的東西并不能永久,因為他并不是發自本性的東西。
5、我常聽說品茗的好處不少,柏達的書也經得起品嘗,使人回味無窮;這些珠璣的字句、高尚的情操、雋永的趣味,含蓄著哲人的苦心、無聲的啟迪、以及一種超乎言說之外的空靈之美,這種美正是禪的寧靜,睿智與解脫。
6、佛陀說:我們人無知回憶著過去,讓過去的記憶來動搖我們現在,我們一直回想過去,過去的創傷、痛苦一直殘留在我們心底,那個就是一種執著。我們盼望著未來,我們未來又不可知。所以佛陀說:掌握現在你就有永恒,你要相信這一句話,你要能夠掌握現在,你才有永恒。
7、安祥的精神境界——就是以豁達淡泊、順應自然的心態,來面對人生的種種無常變化,將痛苦憂傷的情緒降伏到最低點,于每一分,每一秒中都具足喜悅、滿足,內心一片安寧,沒有任何不滿、懷疑、抱怨在心頭。
8、師父講的錄音帶你們要隨身攜帶,不要常常聽那個”愛你如骨恨你入髓”,聽那個干什么呢?你有時間怎么不放師父講的錄音帶?怎么不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唱那個西米西米咕咕吧能夠了生死嗎?不搞這個沒有人看,所以你看那些歌星影星變來變去,都差不多,都一樣,人生是一出鬧劇啊!最后是悲劇收場!每一個人都是這樣子!六道輪回是生生世世,一出一出的悲劇,連鎖的悲劇,你不了生脫死,你就麻煩大了。
9、命運加給人的不幸,還有避開的可能,但自己加給自己的不幸,卻無挽救之路。
10、菩薩不見人過,但見己過。
11、戀愛不是慈善事業,不能隨便施舍。
12、悟道的人無心。無心,就是安詳的心、歡喜的心、無上的慈悲心、平等心,無上的喜舍心!沒有一樣他放不下的,包括他的生命、財產、老婆,沒有一樣放不下。臨命終你眼睛閉上,你放不下能如何?你能如何?
13、佛法多門,修心第一,佛稱大覺,覺即是心,故知離此心外,無佛可成。
14、讀一本好書,如坐春風,身心爽快,雖知道無聲勝有聲,卻也難免不說上幾句,一吐我心深處的喜悅與贊美。
15、語言是外在的思想,思想是內在的語言。
16、因果感應,如響應聲,如影隨行。
17、遇順境,處之淡然;遇逆境,處之泰然。
18、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19、學佛是讓你認識人生的真理,而從我們的心里徹底的去覺悟進而透視境界,能于一切境界中皆放得下。
20、再大的境界抵不過一個觀照。
21、體生死即涅盤,名為定。達煩惱即菩提,名為慧。
22、將恩惠刻在石上,將仇視寫在沙上。
23、人類并不是因為吃得下東西才能活下去,而是因為消化才能活下去。
24、有兩種人永遠不會改變他們的主意,就是死人跟蠢蛋。
25、智者,知幻即離;愚者,以假為真。
26、一切事得成于忍,能忍方名為大丈夫。
27、不要預先擔心未來的事。如果事情沒有發生,你就白擔心了;而如果事情真的發生,你豈不是煩心兩次!
28、嗔怒經常由愚行開始,而由悔恨結束。
29、正念的下手處是要先學會降伏我慢,學會吃虧及退步。
30、世界上最可悲的事,就是背叛你自己的良知。
31、如果你在路上不知道要轉彎,那就可能碰到路的盡頭。
32、幸運只幫助努力的勇者,若將失敗歸咎于命運,那才是真正的懦夫。
33、這一本書的英文部份,是柏達收集多年,細心挑選而來;中文部份則出自他的翻譯,信達雅三者兼備,其中有不少令人贊嘆的神來之筆。
34、修行之本就是平凡、平淡、平實。
35、有事不怕事,無事不找事。
36、徹底的認識了我們的無知你就會解脫,但是眾生總是用更多的無知來束縛自己。
37、禍從口出,惡語傷人,有如矛刺心,若能話到口邊留半句,則是積口德也。
38、人因為工作才顯得尊貴,只有犧牲及奉獻才能豐富你的內在。

39、障礙者,如天空里的云,水里的污泥。若有障礙,則月雖明而不顯,水雖清而不現。
40、修行很重要就是不能離開善知識,要熏習。凡夫啊,修行只有兩個字——熏習!熏習的意思就是不能離開善知識。
41、其實生活是很簡單的,最復雜的是我們自己而已。
42、瞥然一念狂心歇,內外根塵俱洞徹,翻身觸破太虛空,萬象森羅從此滅。 3xm.com.cn
43、對失眠的人而言,夜是冗長的。對于疲倦的人,一里路都嫌遠。對無知的人來說,一生是漫長的。
44、我認為閱讀本書,可以兼具不同的態度:可當作養性圣典看;可視為怡情小品讀。
慧律法師名言
45、不見一法即如來,是則名為觀自在。
46、有幽默感的人就能享受人類的矛盾。
47、菩薩無心,以眾生之心為心。
48、朝向陽光,就看不到陰影。
49、最高超的修養就是隨順眾生。
50、用你的內心深處,虛心的去學習。那么,天地萬物都是我們的導師。
51、當你要開口說話時,你所說的話必須比你的沉默更有價值才行。
52、不求名利,不求榮,只么隨緣度此生,一個幻軀有幾日?為他閑事長無明。
53、對人恭敬就是在莊嚴自己。
54、菩薩并無脫離社會獨善其身而菩薩是要兼善天下。
55、人們不是看不到答案,而是不知道問題所在。
56、無我就是凡是所有的事情皆以全體性的利益為主。
57、生亦未曾生,滅亦未曾滅,了見無心處,自然無法說。
58、佛陀說: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人因為不明了事理,所以很痛苦的在過日子。其實沒有人讓他痛苦,是自己讓自己痛苦。你們摸摸你的良心,誰讓你痛苦,摸摸你的良心,只有你自己,你自己干了一切壞事,你自己負因果,你自己遭受痛苦。所以說佛陀告訴我們: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
59、圣人并不是被大多數人贊嘆而偉大,圣人是因為徹底的了悟自己的這顆心而偉大。
60、世上沒有真正的黑暗,只有晦昧的眼睛。
61、宗門以何法治妄心?曰:以無心法治妄心。
62、擔憂是你向困難多付的利息。
63、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將軍主帥能行令,不動干戈致太平。
64、我喜愛這本書的小巧玲瓏、義理豐富、精簡流暢、格調高雅。它蘊藏著無限的智慧,可以澄清人們內心的郁結焦慮;不但使人睜開他的眼,也能拓展人們的胸襟。
65、佛陀說:世界上沒有一個人,不曾被批評過的。所以大家要把逆境,當做是自然,每一個人都要接受批評。你這個角度看,這個人很恭敬、很了不起;另外一個人看,這個人看不起,對、錯、是、非,世間沒有標準,沒有標準。所以我們要掌握時間的每一個動點,每一分每一秒,你都要過得很安詳。
66、初發心最重要的就是我們應當擁有一顆怎么樣的心去修行。禪宗講即心即佛,佛就是心;凈土宗講唯心凈土,還是講心;密宗講三密相應,還是心;天臺宗講三諦三觀,還是心;華嚴講一真法界,還是這個心。離開心就沒有法,所以心是一切的根本。
67、這世間是空的。空就是因緣生因緣滅。師父教你一個大智慧,一個無上的法門,一個字,你什么事都掛上一個“無”字,記住!無就是不執著的意思。你回去碰到一些是非,你就告訴自己,無所謂的是,也無所謂的非,是非都是人定出來的,知道嗎?你碰到人家罵你,四大皆空,五韻無我,無!沒有所謂侮辱我的事。今天你做善事布施,布施了一了百了,無!加一個無字,沒有所謂的布施一了百了的事。為什么?一切因緣法不可得,求其自性,了不可得。百年后這個全部沒有,全部消滅。
68、隨緣就是——境來不拒,境去不留。
69、將眼光放遠些,福禍本無定論,一切逆境,未嘗非福,看你怎么用心而已。若僅就人生某一部分的影響,來判斷一生的成敗,即屬愚昧。
70、平凡乃是最不平凡的偉大。
71、于每一分秒的念頭中,去掉執著,不懷念過去,不希望末來,不抱怨現在即轉為妙用。
72、勿以容貌的丑陋為恥,而應以內心之丑為恥。
73、語言及文字只是一種表達思想的符號而已。
74、佛曰:“我凈故施凈,施凈故愿凈,愿凈菩提凈,道凈一切凈”。
75、不管是在最快樂、最愜意的時候,還是在最憂愁、最惱火的時候,理性是用以鎮住各種壞脾氣的唯一要素。
76、大菩提心就是感恩心,無量的眾生、三寶、父母、師長對我們都有恩。既然發大菩提心,怎么樣能夠持續這個菩提心?我要感恩,所以要好好的修行。如果沒有佛,我們聽不到這個法,沒有三寶、沒有師長,這個法也沒有辦法延續,我們要報師父的恩。師父是我們的法身父母,我們今生能夠覺悟生死,開采我們內在的般若智慧,那都是師父的恩、三寶的恩。
77、無知是眾生的常態,每一個眾生都必須經過無知的階段才能夠覺悟。所以我們面對這些無知的眾生,他那一些仇視、嫉妒、恨、貪、嗔、癡,我們都要寬恕。我們對他的行為不能恨,要憐憫他。恨他你沒有機會救他,你明明知道這個是個很惡的人,你合掌就好了,令他歡喜。你不要批評他,也不要跟他敵對。寧可得罪一個君子,不可以得罪一個小人。你內心里面如果不寬恕他,不寬恕別人你會痛苦了自己,所以發菩提心就是發寬恕的心。
78、難忍能忍,難舍能舍,佛道近矣。
79、大修行人不怕境只怕心,如何穩住這顆心才是最重要的。
80、不分別、不顛倒、不執著即是本性作用。
81、如何處理一件事,可能比事件本身重要。
82、心既清凈,語默皆如,遇緣即施,緣散即寂。
83、凡事,忍一口氣,風平浪靜;退一步想,海闊天空。
84、當言語已經沒有作用時,真摯的沉默似乎更有說服力。
85、若內心常懷著罪惡感,放不下,此乃是修行上最大的障礙。
86、柏達的‘釋迦金言集’即將出版問世。這對于喜歡欣賞他作品的人來說,自然是令人興奮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