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对世界格局影响 为什么说新兴大国崛起是当前世界格局调整中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
为什么说新兴大国崛起是当前世界格局调整中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
为什么说新兴大国崛起是当前世界格局调整中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
世界格局包括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政治格局,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快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南北经济力量博奕是促进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所谓南,系指南方国家,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获得独立与主权的发展中国家。所谓北,系指北方国家,即发达国家,集中在被称之为“富国俱乐部”的经合组织(OECD)之中。南北关系,体现为南北政治、经济、科技和安全、军事等各方面的相互合作与斗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南北经济实力对比逐渐发生的变化。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发表的数据表明,20世纪80年代,南方国家的GDP增速已高于北方国家,但人均GDP增速则低于北方国家。然而步入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不仅在经济总量上缩小了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在人口基数增加的前提下,人均GDP也缩小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鸿沟。在21世纪头10年,发展中国家的GDP和人均GDP增速以及拉动经济增长的私人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贸易“三大要素”的增速都继续保持高于发达国家的势头。变是永恒的,世界唯一的不变就是变。人们不应再以静止的观点看待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比发达国家以更快速度增长,南北差距就会趋于缩小,世界经济格局就会发生改变,这是必然的结果。
所谓国际经济格局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别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权力配置情况,具体包括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三个方面的力量对比关系。从地缘角度划分,世界总体上可分为六大经济区域:即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非洲。
一、亚洲率先走向崛起
亚洲地域面积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三,堪称世界第一大洲,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有过自己的辉煌。在1997—2007年的10年里,亚洲国家和地区克服了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跃居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和最具活力的地区,亚洲新兴经济体的GDP年均增速超过9%,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愈益增大。日本《富士产经商报》在2008年4月4日报道中指出,2007年,中日韩、台湾、香港、东盟10国等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7万亿美元,是1980年的6倍。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业已替代日本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引擎,以日本为领头雁的“雁行模式”早己不复存在。约翰•奈斯比特在《亚洲大趋势》一书中指出,150年来,西方享受了进步与繁荣,而亚洲却遭受贫困与饥饿。现在,亚洲正走上经济复兴的道路,这将使他们重新得到他们以前文明所拥有的辉煌和荣耀。
二、新兴大国的腾飞和“超高速”发展
美国高盛集团于2007年推出了所谓“钻石十一国”概念( 菲律宾、孟加拉、埃及、印尼、伊朗、韩国、墨西哥、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土耳其和越南),指出在2004—2007年4年间,十一国的经济增长率平均约为5.9%,是欧洲国家平均增长率的两倍以上。新兴市场或新兴经济体现已遍布于亚洲、非洲、南美洲、东欧及中东各个角落,形成了“新兴经济群体”。
美国的盎格鲁—撒克逊发展模式、美国的金融创新制度、美国推行的新自由主义及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等等,都受到了广泛的质疑。美国匹兹堡G20峰会弱化了八国集团的作用,将包括10个新兴经济体的G20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最重要论坛”和“世界经济新协调群体”,标志着主导世界经济的美日欧三强已无法单独解决全球性大问题,标志着影响力日益增长的大型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地位的提升和话语权的扩大,标志着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
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仍具备持续发展的基础
2009年世界经济陷入二战后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尽管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收缩幅度变小,但世界经济和发达经济体衰退的总趋势已成定局,不会出现逆转。在经济全球化作用下,发达国家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迅速慢延到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受到拖累和影响,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和南非等大型新兴经济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萎缩,然而,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经济表现依然好于发达国家。据世界银行预测2009年发展中国家的GDP约增长2.1%,与发达国家超过负3%的经济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在世界经济逆境中,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以高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向前发展的态势并没有改变,其发展前景仍具有持续性。2010年发展中国家作为整体将以5.1%的速度增长,其中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约为6%,而发达国家仅约为1.7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值为1.3%),由此可见,新兴经济体追赶发达经济体的空间依然十分巨大,在全球经济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趋势必将有助于世界经济格局及世界经济政治秩序的变革。
世界经济发展重心正向亚洲转移。在亚洲的引领下,预计2020年左右,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将占全球GDP的50%。
四、经济实力是经济权力分配和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基础
世界经济发展新态势,必然导致国际经济关系、世界格局变化以及国际经济政治秩序调整的连锁反映。正如法国《青年非洲》所指出的“危机就像一场风暴或者龙卷风,所到之处景象改变。而当危机结束时,我们将发现一个不同的世界,世界格局己然改变”。事实表明,美国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中遭受到多重挑战,具体表现为:美国第一经济强国地位受到挑战;美国治理全球能力受到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受到挑战;美元特权地位受到挑战,等等。
新兴经济体的崛及世界经济格局转变,说到底是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以来,世界格局大体经历了英国独领风骚,英法德群起称雄,美国充当救世主,称霸世界。从世界体系论的角度看,大国兴衰的实质是:有的国家从世界的“中心”向“外围”滑落,有的国家则从“外围”走向“中心”。大型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印两国的崛起是“历史的复归”,将逐渐改变世界经济现有版图和格局,对重振亚洲雄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新的时代条件下,新兴大国的崛起不能再沿袭近代以来大国争霸的历史,走依靠发动侵略战争,实行对外扩张的道路,而只能是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亦即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南北差距虽然趋于缩小,但差距依然巨大,发展中国家要想摆脱不发达状态,中印等大型新兴经济体要想做到既受国际社会重视,又受国际社会尊敬,仍任重而道远。
国际关系的重心正在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这可能是过去400年来国际关系最大的变化。尽管这个转移的过程还远远没有结束,然而2009年已标志着亚太地区正在成为全球新格局中的一个关键地区。这可非同小可,因为过去几百年,世界的中心一直在欧美,亚太地区长期是被边缘化的。今天情况逐渐出现了变化,亚太地区在全球的地位在上升。
亚太地区的重要性上升到前所未有高度,东亚经济一体化势头在增长。
新旧格局交替,总会有一些国家的地位相对下降。欧洲曾经与美国一道是世界的中心,过去几个世纪大体上是西方主导的世纪,欧洲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随着国际关系重心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欧洲的重要性显然相对下降。这也是今天的欧洲人感到失落的根本原因。欧盟由27国组成,欧洲人自己也承认他们没有共同的外交政策,也没有共同的防务政策,因此欧盟很难在国际关系中作为一个统一的行为体发挥作用。欧盟本身也意识到这个弱点,在里斯本条约生效之后,他们选举了赫尔曼•范龙佩为欧盟理事会常任主席(俗称“欧盟总统”)、凯瑟琳•阿什顿为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俗称“欧盟外长”)。但这两位都不是欧洲的重量级人物,他们究竟能够发挥多少作用,尚待观察。当然,必须看到,欧盟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2008年在全球61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中,欧盟就占了18万亿。欧盟仍然是国际关系当中的重要力量,它的重要性下降只是相对而言而已。
去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世界各国普遍采取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目前已初见成效,但世界经济形势好转的基础并不牢靠,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同时,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已远远超出经济金融领域,正在对国际力量对比、国际格局演变和大国关系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是新兴大国崛起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世界多极化前景更加明朗。国际金融危机加速了新兴大国的崛起。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新兴大国虽然也受到明显冲击,但总体上仍能保持较快经济增长,表现好于发达国家。新兴大国与传统大国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一升一降之势进一步加强。全球投资、贸易格局和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逐步向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之间双向平衡的格局转变。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相对均衡、有利于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二是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取得突破,国际经济体系步入转型期。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现行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诸多弊端,引发国际体系深刻变革,并率先在经济金融领域取得突破。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在危机中应运而生,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匹兹堡峰会决定将G20峰会机制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的治理结构改革迈出重要步伐,为进一步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全球经济金融领域的对话与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是各大国加紧调整内外政策,牵动大国关系发展演变。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各大国深刻反思。各方普遍调整各自的发展战略、对外政策,抢抓危机后的战略制高点。美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对内振兴经济,对外倡导“巧实力”外交,主张建立“多伙伴世界”,加强与大国的协调与合作。俄罗斯对内积极消弭危机影响,调整经济结构,整顿经济秩序,对外致力于加强和改善与各方关系。欧盟内部推动完成《里斯本条约》批约进程,对外积极参与国际议程和国际规则制定。日本民主党首次上台执政,倡导“友爱外交”,倡建“东亚共同体”。新兴大国努力保持经济增长,联合自强势头加强。总体上看,大国间合作、协调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四是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相关多边外交日益活跃。气候变化问题不断升温,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逐渐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一项核心内容。核安全问题更加突出,核不扩散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新焦点。恐怖主义、能源、粮食和公共卫生安全等问题的紧迫性、联动性增强。朝核、伊朗核等热点问题曲折发展。围绕各类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开展了空前密集的沟通、协调与合作。
目前世界最重要的三大能源是什么?求助.
新能源是太阳能、核能(主要指从海水中提炼的重氢原子氚、氘用来核聚变)、氢燃料电池(如果算能源的话)
请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及其发展趋势、新的世界格局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进行简要介绍,50字左右,急!
1.“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
2.两极世界政治格局主要表现为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闭间的冷战。
3.20世纪6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苏联对外政策的变化和帝国主义阵营内部矛盾的加剧,两大阵营的对峙演变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争霸。
4.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时期。
美苏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格局总的发展趋势怎样?举出其中几个重要的国家或国际组织名称
发展趋势应该是一超多强吧,一个超级大国,多个强国。
中国。。俄罗斯。。印度。。欧盟。。。

关于大国崛起有什么心得体会,最重要的要自己的
描述了自15世纪开始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并日益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这些不同篇章的文字和片段留给我的是深深的震撼……
放眼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西南部的葡萄牙,这论面积还不如中国的一个省份, 15世纪时还不到100万的人口的小国,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这个简单的愿望,却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航海时代.他的成长,如同一艘小船经历了海上的大风大浪,日益看到耸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灯塔,最终成为了第一代世界大国.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昌盛并不是以人口、面积来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他用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向全世界证明着他们的力量不可小觑.
再观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记得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曾说过:“正是由于穷困,所以要办教育.”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难怪德军总参谋长毛奇早就自豪的说过:“德国的胜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台上决定了!”我们从中可知,国家总在不断的发展,而人类短暂的生命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漫长的历史,人类渺小的功绩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的莫大的荣耀.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苗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人类不断延续,永不熄灭的香火,是世世代代国家的精神传递的骨干,德国正以这一点换来了最终的胜利……
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的特点是什么?4.90年代大国伙伴关系调整的特点?
四个特点:
1、多极化是一种趋势而不是一种定势
2、多极化正朝着牵制、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方向发展
3、多极化是一个长期的错综复杂的过程
4、多极化在全球及地区、在各个领域都有发展
90年代大国关系调整的基本点:①相互尊重,平等互利;②求同存异,发展合作;③不对抗,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
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欧盟一伙,美国北约一伙,俄罗斯,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有一些利益交集,还有那些二流国家及非洲国家,只是在起陪衬,发展方向,美国会用军事或者颠覆搞垮一切对他有威胁的人,其中包括,中国,俄国i,美国已经搞掉了伊拉克,现在搞乌克兰,叙利亚,接下来伊朗,最后要搞得就是中国,俄国,
美国 挑战当前世界政治发展趋势其典型案例是什么
美国先打了伊拉克、阿富汗,再拿下非洲的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现在是西亚的伊朗、叙利亚。这些国家有个共同点,基本都是专制统治,没有民主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