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意思 成语: 庐山真面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样的典故和故事?

火烧 2021-07-25 11:09:41 1047
成语: 庐山真面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样的典故和故事? 成语: 庐山真面 成语简解 编号: 1734成语: 庐山真面注音: ㄌㄨˊ ㄕㄢ ㄓㄣ ㄇ|ㄢˋ汉语拼音: lú hā zhē mià 参考词语:

成语: 庐山真面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样的典故和故事?  

成语: 庐山真面 成语简解

编号: 1734

成语: 庐山真面

注音: ㄌㄨˊ ㄕㄢ ㄓㄣ ㄇ|ㄢˋ

汉语拼音: lú shān zhēn miàn

参考词语: 庐山真面目

释义: 义参「庐山真面目」。见「庐山真面目」条。

Emoji符号: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庐山真面”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庐山真面目」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庐山三面临水,烟云弥漫,千巖万壑,气象万千,人在山中,难以窥得全面真貌。因此,宋代文人苏轼有一首〈题西林壁〉诗,即是描写庐山的奇景。前两句写出了庐山群峰的千变万化,横看是连绵不绝的山岭,侧看又是陡然峭立的奇峰。随着观看山岭位置高、低、远、近的不同,看到的景色也随之而异。后两句则描述在庐山中,根本无法看清整个庐山的全貌。道出了人身在事物中,往往无法看清它的真相,暗喻「当局者迷」的意涵。后来「庐山真面目」就被用来比喻事物的真相或原本面目。如《野叟曝言.第四七回》:「善作诗兮只一家,真属夫子自道;待野拙细细解出,方见庐山真面目也!」

典源: 此处所列为「庐山真面目」之典源,提供参考。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据《苏东坡全集.前集.卷二三》引)横看成岭1>侧成峰2>,远近高低无一同。不识庐山3>真面目,只缘4>身在此山中 〔注解〕 (1)岭:相连的山。 (2)峰:高而尖的山头。 (3)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三面临水,西临陆地,万壑千巖,烟云弥漫。中有白鹿洞、墨池、玉渊等名胜,西北有牯岭,为避暑胜地。相传周武王时,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此山,后登仙而去,徒留空庐而得名;一说以庐江得名。 (4)缘:因为。

书证: 01.《后汉演义.第八一回》:「当下揽袖近前,替她拂拭,一经去垢,露出庐山真面,端的是桃腮杏脸,妖艳绝伦。」 02.清.杨伦《杜诗镜铨.自序》:「今之杜诗,汩于谬解,多有诗义本明,因解而晦,所谓万丈光焰化作百重云雾者,自非摧陷廓清,不见庐山真面。」

成语接龙

“面”字开头的成语

面面相觑

面面俱到

面红耳赤

面命耳提

面面俱圆

面面厮觑

面面相窥

面面皆到

面红过耳

面红颈赤

面垢头蓬

面红耳热

面红面赤

面能干唾

“庐”字结尾的成语

初出茅庐

三顾茅庐

三顾草庐

三谒茅庐

“庐”字开头的成语

庐山真面目

庐山真面

庐山面目

庐山之真

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意思 成语: 庐山真面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样的典故和故事?

“面”字结尾的成语

别开生面

洗心革面

独当一面

改头换面

抛头露面

蓬头垢面

网开一面

网开三面

春风满面

庐山真面

蓬首垢面

乱首垢面

桃花人面

另开生面

兽心人面

玲珑八面

特开生面

自开生面

洗心回面

独开生面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庐山真面”分成的单字详解:

庐, 山, 真, 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