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孝顺父母的典故 求古代关于孝顺的典故

火烧 2022-07-12 03:51:03 1060
求古代关于孝顺的典故 可以看看《二十四孝》里的故事,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下面列举里面的几个:1、卧冰求鲤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

求古代关于孝顺的典故  

可以看看《二十四孝》里的故事,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

下面列举里面的几个:

1、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

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

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2、闻雷泣墓

又称为《王裒泣墓》,讲述了魏晋时孝子王裒的孝行。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

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

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

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

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文献记载:“王裒,字伟元,事亲至孝。

母存日,性畏雷。

历史孝顺父母的典故 求古代关于孝顺的典故

既卒,葬于山林,每遇风雨闻雷,即奔墓所,拜泣告曰: 裒在此,母勿惧。

隐居教授,读《诗》至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遂三复流涕,后门人至废《蓼莪》之篇。

慈母怕闻雷,冰魂宿夜台。

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3、哭竹生笋

讲述了三国时孝子孟宗的孝行。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

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

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

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

后来他官至司空。

原文中记载:“孟宗,字恭武,少丧父。

母老病笃,冬月思笋煮羹食。

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抱竹而哭。

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

食毕,病愈。”诗云: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4、鹿乳奉亲

讲述了作为孝子怎样冒着生命危险,想方设法得到鹿乳来奉养亲人的故事。

原文记载:“周郯子,性至孝。

父母年老,俱患双眼疾,思食鹿乳。

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

猎者见而欲射之。

郯子具以情告,乃免。”

周郯子,春秋时期人。

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5、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

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原文记载:“后汉江革。

少失父。

独与母居。

遭乱。

负母逃难。

数遇贼。

或欲劫将去。

革辄泣告有老母在。

贼不忍杀。

转客。

下邳。

贫穷裸跣。

行佣供母。

母便身之物。

莫不毕给。”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